摘要:高職院校學生黨員發展工作中的“推優入黨”步驟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學生黨員后期培養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針對這種情況,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可在“推優入黨”前引入新生“預備役”培養模式,以保證學生黨員發展培養工作順利高效地進行。
關鍵詞:“推優入黨”;新生“預備役”培養模式
高職院校學生黨員發展和培養工作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黨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中組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在青年中發展黨員的意見》中指出:“要繼續堅持28周歲以下青年入黨一般應從團員中發展和發展團員入黨一般要經過‘推優的規定,真正使‘推優工作成為發展青年黨員的主渠道,使共青團員成為黨組織發展青年黨員的主要來源。”說明“推優入黨”工作是高校發展學生黨員的主要渠道。高職院校由于學制、辦學模式、學生素質等原因在“推優入黨”工作中存在著和本科高校不同的特點和問題。以提高“推優入黨”前新生政治理論、黨課知識,端正入黨動機和堅定入黨意志為目標的新生入黨“預備役”培養模式,對新時期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順利推進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一、高職院校推優入黨人才素質的現狀與存在問題
按照“推優入黨”的程序,高職院校一般采取團支部推優的方式,在提交了入黨申請書的同學中確定待發展的對象,召開班級團支部大會,以民主評議和無記名投票的方式匯總團員意見。最后討論決定發展人選,上報團委和黨支部。獲得推薦的同學才能得到進一步的考察和培養。以上的推選方式,是大部分高職院校團支部在推優時常用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公開公正和民主集中。為黨組織推薦了不少優秀人才。但是,在實踐中,通過對新生的問卷調查和對學生黨支部的走訪調查,發現這些同學中存在一些普遍的問題:
(一)新生入黨意愿強烈,但入黨動機參差不齊
大部分的新生的入黨意愿非常強烈,很多同學在入校后不久就自覺撰寫了入黨申請書,每個班級遞交入黨申請書的同學占班級總人數50%以上。但通過調查和走訪,發現新生的入黨動機呈現參差不齊的現象。入黨動機,即推動入黨申請人為達到入黨目的而不懈努力的心理動因。簡單地說就是為什么要入黨?通過調查發現,提交入黨申請書的新生中大部分的同學入黨動機端正,但仍存在為數不少的同學的入黨動機不純粹。這部分新生的入黨動機分為三類:
1、就業型:這部分學生占入黨動機不純粹學生總數的一半以上,他們認為入黨可以更好地促進他們在未來的就業市場上占據優勢,特別是在考取公務員、事業單位和一些國有企業時,會比非黨員求職者擁有更好的資本。
2、家長要求型:這類學生占入黨動機不純粹學生總數的五分之一。這類學生的家庭中,多數家長是黨員或對黨的理論較為了解,對自己的孩子有入黨要求,但是在具體為什么要入黨的問題上,卻沒有給孩子講清楚。只是告訴他們入黨是有好處的。以至于這部分學生處于盲目聽從父母意見的狀態。
3、盲從型:這類學生占入黨動機不純粹的新生總數的四分之一。這類學生表示,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入黨,看見周圍的同學都提交了入黨申請書,自己不交感覺會落后。就也跟著提交。
(二)政治意識和黨章知識知之甚少
高職學生在入學前,一直處于緊張的高中學習階段,除了教科書上的知識,他們極少有時間去接觸政治理論和黨的知識。而大部分的高職學生家庭經濟情況普通,多數同學來自農村,家庭中父母對學生的政治理論教育和黨章知識教育很少,有的幾乎沒有。所以在上大學前這些新生對黨的知識接觸很少,平時也不看新聞、電視和報紙。政治理論程度和政治敏感度低。在調查中,通過訪談發現,一部分提交了入黨申請書的新生甚至連《黨章》都沒有通讀過。對入黨程序、黨員的權利義務等基本知識完全不了解。
(三)入黨意志不堅定
通過對6個學生黨支部的支部書記和支部委員的訪談,發現“推優入黨”的個別新生存在入黨意志不堅定問題。具體表現在:上黨課遲到、缺席現象偶有發生;黨校考試有個別為不合格者;一些新生參加黨支部活動和義務勞動等不積極,找借口請假或能躲就躲......等等現象并不是偶發。導致黨支部對這些新生的培養教育出現困難,以上現象危害極大,有的支部書記表示,這種新生如果繼續發展其入黨到畢業時往往出現不能按期轉正問題。更有甚者畢業后不按規定辦理黨組織關系的轉接也不和黨支部聯系,使自己成為“失聯”黨員,最后黨支部只能按照《黨章》規定,召開支部大會取消其黨員資格。這些現象都非常令人痛心。
三、黨團支部合作,在“推優入黨”之前進行人才培養
以上現象說明,如果在“推優入黨”前不對新生進行基本的理論知識和黨性修養的培養,很難保證“推優”上來的學生的質量,對他們進一步的教育和培養也會出現很大難度。所以筆者認為,在高職院校的“推優入黨”前,有必要針對大一新生建立入黨“預備役”模式。“預備役”(reserve duty)這個詞原意是指國家平時以退役軍人、民兵為基礎、現役軍人為骨干組建起來的戰時能夠迅速轉化為現役部隊的武裝力量。筆者在這里將其借鑒到高職院校學生黨員的培養中來,表明借鑒這種模式將新生和高年級黨員、預備黨員與黨支部相結合,使他們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最終達到在新生中建立一支完全符合“推優入黨”要求的預備隊伍。使我們的“推優入黨”和黨員培養工作的效果得以大大提升。對此,筆者認為可以在新生黨員“預備役”培養中采取以下方法:
(一)在大一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中加入黨課教育。
很多高職院校在大一新生入學的第一周會對他們進行新生適應性教育,一保證學生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模式,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及今后的努力方向,為新生的大學生涯做初步的規劃。筆者認為,如果在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中單獨開辟黨課教育這個欄目,更有助于學生初步接觸黨的理論知識,了解入黨基本程序,更有助于樹立新生入黨的信念和決心,是他們的入黨意愿不再是盲目和盲從的。而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這樣更能保證將來發展的學生黨員入黨意志的堅定性。endprint
(二)開展大一新生黨課選修課。
在課余時間,學生黨支部可以在全體大一新生中開設黨課選修課。通過選修課的學習,使有入黨意愿的新生進一步掌握黨的理論知識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堅定理想信念。同學黨課選修課也對大二大三學生開放,已入黨的同學不但可以加強政治理論學習,還能夠結識有入黨意愿的大一新生,對后面結對幫扶奠定基礎。也給未入黨的高年級同學提供理論知識學習的機會。同時,通過黨課先修課出勤情況的記錄,也能夠實時地掌握新生入黨意愿和入黨堅定性的強弱。新生黨課選修課出勤率的高低,也可以為后續團支部“推優入黨”工作提供參考。
(三)組建大一新生入黨興趣小組,在小組qq和微信群中上傳黨務資料和黨課視頻。
對入黨意愿濃厚的大一新生,可以組織他們建立入黨興趣小組,不同專業新生在組內可以共同學習,打破黨課學習的專業壁壘。同時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資源,建立小組QQ群、微信群等,大家可以在網上交流學習心得,分享學習資料。同時,學生黨支部教師黨員可以充當群主,實時地將黨課資料和視頻上傳到群共享。方便有事沒能上黨課的同學在線學習。
(四)學生黨支部活動邀請大一新生參加。
學生黨支部每學期都會對大二大三入黨積極分子和預備黨員以及黨員開展黨課以外的各種活動。包括義務勞動、志愿者活動以及素質拓展活動。這些活動都可以在大一新生中進行廣泛的邀請,歡迎大一新生來參加支部的活動。在實踐中鍛煉和教育大一新生。同樣,支部活動的出勤率記錄,也可以作為團支部“推優入黨”工作的參考。
(五)建立“推優入黨”前新生“預備役”隊伍
在以上幾個步驟的基礎上,通過前期的培養和信息的掌握,按照新生入黨意愿、黨的知識掌握情況、參加活動積極性以及黨課、活動出勤率對新生進行綜合分析,綜合測評分數較高的大一新生可以作為“預備役”人選重點培養。在今后的“推優入黨”程序中就可以將這些新生作為重點考慮對象,此舉一方面可以避免推優的盲目性和主觀人為因素,保證能夠將入黨意志堅定的優秀人才輸送到黨組織中。另一方面也減少了后期培養教育的難度,保證了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的純潔性和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的學生黨員發展工作是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發展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期首要任務是“推優入黨”工作。面對高職院校“推優入黨”工作中的一系列特殊性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將“推優入黨”前新生“預備役”模式引入到黨支部工作中,為高職院校學生黨員發展和基層黨務工作提供必要的前提保證。
參考文獻:
[1]王蓉.高職院校學生推優入黨策略探微[J].小作家選刊2016(19)
[2]田安國.對高職院校大學生推優工作的思考[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0)
[3]張學河.高職院校加強推優入黨工作的研究——以樂山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當代職業教育2010(11)
作者簡介:杜溯(1983— )女,四川成都人,講師,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高等職業教育,貴州廣播電視大學(貴州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