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曉敏

引言
家庭教育對于個人、國家、民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家庭教育文化培訓能幫助家長更新教子觀念,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傳授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識,指導家長掌握科學育兒的方法,交流和推廣家庭教育的成功經驗,促進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目前,家庭教育文化培訓基本以集體講座為主要指導形式,大講堂模式解決的基本上是理念性的問題,但具體到每一個家庭,卻是各家有各家的問題。因此,如何解決家庭教育文化培訓中個性化指導的問題,實現大規模家庭教育理論普及與滿足家長個性化需求的平衡,提高指導服務有效性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現狀分析
黃島區家庭教育調研結果顯示:目前家庭教育文化培訓以集體講座為主要指導形式,53.80%的家長所參加的家庭教育文化培訓指導形式多為集體性講座,而64%的家長最需要的是討論式的或親子共同參加的指導活動;在個別指導的方法中,只有18.8%的家長目前接受過專家、教師的個別咨詢,44%的家長表示最需要專家、教師的個別咨詢。現代網絡技術的出現極大地方便了家長們查詢家庭教育知識,49.9%表示在家庭教育文化培訓中指導的現代化信息技術中目前運用得最多的是網上查詢,但75.2%的家長表示更希望通過網絡與指導者進行語言文字交流或面對面的視頻交流。由此可見,家長關于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需求呈現出了專業化、個性化、深層化、多元化的特點。
二、應對策略
根據當前兒童成長特點、家長服務需求和信息傳播規律,開展參與式培訓,調整家庭教育文化培訓指導服務的方式、渠道、實效性與覆蓋率。方式上,重視家長們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專業化指導需求。注意處理好集體指導和個別指導的關系,根據家長的興趣大小和孩子的“問題”程度,循序漸進地采用集體培訓、小組分享、個案指導、微信交流、微課、情景劇等多種形式,強調家長的參與,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個別指導的方法中,充分利用現有的熱線、網絡面對面、個別接待、家訪形式等,滿足家長們不斷增長的對專家、教師個性化指導需求。
(一)優化集體講座方式,增加家長參與性、互動性
1.內容上,變專家決定為家長選擇
由指派專家、指導師決定講課內容變為家長從153個專題課程中自主選擇內容及專家師講課。邀請區內外家庭教育專家,編制了家庭教育文化培訓指導服務課程,內容涵蓋家庭關系建設、戀愛擇偶教育、親子教育、生命教育、家庭文化建設、代際教育、健康管理、困境兒童家庭教育文化培訓8大板塊,設置了153個專題,鎮街家庭教育文化培訓指導服務站指導社區(村居)父母學堂、學校家長學校、衛生系統父母學堂每年參照課程體系菜單,選取適合的課程內容及指導師,制定本年度家庭教育文化培訓課程計劃,從而實現針對性的開展家庭教育文化培訓指導服務工作。
2.形式上,變“一言堂”為參與式
過去“一言堂”形式,專家臺上講,家長悶頭使勁記,專家不知講課效果如何,家長沒有機會表達內心的問題與想法。按照“問題牽引培訓,上下充分互動,培訓解決問題”的要求,通過在培訓前發布預告,讓參與培訓的家長在對主題有一定思考的基礎上參與互動,在講座中都會設計游戲、分享等家長能參與互動的環節,同時要求專家以案例切入,讓家長聽得明白,回家后可以借鑒,增強了講座的可操作性。這種變“一人講、眾人聽”的集中講座模式為“參與互動式”專題講座,使家長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能夠幫助家長及時把有益的思想內化,使家長對專家講座的理念、觀點理解得更透徹、更深入。
3.途徑上,變集中聽課為“微課”共享
過去開展集體講座,主辦方需要找場地、做橫幅、試音響、試課件、下通知、接送專家,忙的不亦樂乎,根據家長服務需求和信息傳播規律,2016年3月起,為探索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新途徑,使用互聯網等現代化多媒體手段促進家庭教育文化培訓工作更加廣泛、深入開展,在線下進行家庭教育文化培訓普及的基礎上,創新指導服務模式,突破各種限制,開啟了家庭教育文化培訓“微信課堂”新時代。
經過培訓,26個鎮、街成立了以婦聯主席為群主的家庭成長微信群,同時也敞開吸納學校、幼兒園及社會上家庭教育文化培訓指導服務機構的家長學習群,自三月份開始,每周四晚七點半,中心邀請家庭教育專家在線進行“微信課堂”授課。“微信課堂”的優勢在于:一是打破了地域的限制。(首先可以聘請到全國乃至境外的專家進行授課,專家在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講課,出國、出差在外均不受限制。其次打破了多年以來陣地不足或陣地條件的限制)二是突破了時間的限制。(首先節省了時間成本。家長工作之余可以邊照看孩子,甚至做著家務就可以實現隨時隨地的學習,全家可以同步收聽,達到全家信息接收的一致性,有助于夫妻、隔代之間家庭教育的統一,之后還能復聽學習。其次大大提高了家庭教育文化培訓工作普及的速度。“微信課堂”的受眾呈爆炸式增長,成立之初即有50個群、萬余名家長參與學習,實現了同一時間所有在線家長就同一家庭教育課題的學習、交流、分享與探討,在區內形成了家庭教育學習的濃厚氛圍) “微信課堂”節約了組織成本,據對比統計,可壓縮相關經費約95%左右,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財力的支出;“微信課堂”滿足了家長家庭教育文化培訓多元化服務需求。每個群的群主像“班長”,每期“微信課堂”由“班長”擔任主持,多名組長------指導師和家庭教育骨干在其中組織家長對學習內容進行討論、解答,啟發家長提出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分享,同時作為線下的小組組織者帶領家長定期開展讀書會等活動,針對專家推薦的書籍、視頻等進行剖析,分享、交流實踐心得。針對家長提出的突出問題,我們組織家庭教育指導師在微信群里召開“家庭成長案例分析會”,對案例進行“會診”,多側面、多角度地幫助家長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集思廣益,找到解決的方法,為家長指點迷津。此舉一方面鍛煉了家庭教育指導師的個案解決能力,一方面幫助家長和孩子走出問題的困擾,這種方式一經推出即受到了家長的歡迎。與此同時,中心每天早上通過微信平臺向所有家長推送家庭教育理念及方法。endprint
家庭教育文化培訓工作的立體化、多維度、多層面,滿足了家長的多元化服務需求。這種方式突破了陣地的束縛,大大節約了成本,優化了集中講座模式,快速地擴大了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覆蓋面,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降低了工作成本,滿足了家長的多元化服務需求,對實施普惠性、公益性、基礎性的家庭教育、對營造兒童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和社會氛圍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小型家長學習成長小組,使家庭教育文化培訓更具針對性
在學校、社區成立家長學習成長小組,每組15-20人,由家庭教育指導師帶領,采取參與式家庭教育培訓模式,基于解決家長在家庭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采用經驗分享、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頭腦風暴、電影分析會等方法,引領家長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源,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這樣能夠使家庭教育文化培訓指導服務更具有實效性和針對性。另成立針對性強的家長學習小組,如成立爸爸媽媽故事團,組織對繪本閱讀感興趣的家長進行繪本講述技巧學習,然后由他們輻射帶動其他家長。
(三)案例分析會,解決突出個別案例問題
針對家庭教育的個性化需求,尤其是困境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開展案例分析會,將公益服務向特殊家庭傾斜,幫助家長和孩子走出痛苦的陰霾。近年來,組織家庭教育專家多次召開家庭教育案例咨詢會,對家庭教育案例進行了研討、會診。尤其是針對困境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為其專門制定心理療愈的方案,另外,還幫助困境兒童家庭教育申請各項基金,如為失依兒童設立的“小草專項基金”等,從根本上解決困境兒童的生活、學習費用問題。針對青春期初高中孩子家庭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特邀區內外知名家庭教育專家,連續十二天以小組團體咨詢的方式開展了案例咨詢會,家長們在此過程中提出了困擾家長和孩子的家庭教育問題,專家給予了詳細的分析、解答。
(四)微信指導,增強家庭教育文化培訓指導服務及時性
在設立家庭教育文化培訓專網專家在線服務的基礎上,開展“線上”指導服務模式,建立并利用區域微信服務家長群,暢通專家與家長互動溝通渠道,全面提升服務覆蓋面。我們在每個家庭成長群里配置兩個家庭教育指導師,及時在第一時間內解答家長提出的個別性問題,如通過衛生系統建立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父母學堂微信群,由家庭教育指導師和婦嬰大夫任指導者,家長有問題隨時隨地的進行咨詢,即可獲得解答,包括嬰幼兒生理的疾病,癥狀說明或照片在群里一發,大夫即可給出判斷或建議,此方式一經推出即受到了家長的歡迎。
(五)情景劇展演,豐富家庭教育文化培訓載體
為展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和現代文明家教家風,傳播科學有效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家庭情景劇為活動載體,以家庭成員為參與主體,以組織策劃、基層發動、層層展演、為活動重點環節,開展情景劇展示活動,引導家長兒童踴躍參與其中,倡揚好的家教培育好的孩子,以傳揚好的家風,以家庭的和睦文明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在排練、體驗、展演、觀看的過程中,家長們學習了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糾正了自己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