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明
摘要:樂感培養不一定是天生的,后天培養更加重要。學習音樂的樂感是可以通過一定有效性訓練培養起來。本文從四個方面闡述了小學音樂教學學生樂感的培養,如果教師采用積極有效的策略進行音樂教學,一定能幫助學生成功培養音樂學習的樂感。
關鍵詞:樂器訓練;視唱練耳;音樂實踐;音樂鑒賞;樂感
新課程改革之后,各個學校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就音樂這門課來說,教師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樂感,讓學生能夠運用自己的樂感對音樂作品做出評價,從而提高他們的音樂鑒賞能力與音樂綜合素質。許多教師正是因為對新課程改革的誤解才將教學重點集中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如果教師能夠及時發現自己的錯誤,采用積極有效的策略進行音樂教學,教師必將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幫助學生成功培養音樂學習的樂感。
一、注重運用各種樂器訓練學生,用樂器幫助學生建立樂感
小學時期是學生學習的最佳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是一張“白紙”,他們自身沒有任何的音樂基礎,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樂器來撰寫這張“白紙”,讓音樂藝術附著在這種白紙上。音樂的概念很廣泛,在傳統的音樂課堂上教師片面的運用歌聲來進行音樂教學,但是卻忽略了樂器對學生樂感培養的重要性。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教師需要注重樂器教學,通過多樣化的樂器教學激發學生的樂感。樂器的種類很多,每學習一種新的樂器學生都需要掌握樂器發聲的技巧,需要掌握每一種樂器發出聲音的特點以及每種樂器演奏的方法。對學生來說,這些訓練需要的時間很長,但是長時間的訓練恰恰是學生樂感形成的重要因素,學生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可以慢慢掌握每一種樂器需要掌握的知識,讓他們的靈魂與樂器進行深刻的交流,從而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樂感。比如,在學習二胡這一樂器的時候,筆者就組織學生一起學習關于二胡的知識,讓他們了解二胡的結構、發聲技巧以及演奏技藝。等學生學習完畢之后,筆者就給學生布置二胡曲讓學生進行訓練,讓學生在獨自探索中培養自身的樂感。實踐證明,筆者的樂器訓練取得了很好地課堂教學效果,學生在經過長時間的訓練之后已經對二胡發出的聲音有了深刻地認識,當筆者放出二胡演奏的音樂的時候,他們能夠迅速辨別發聲的樂器并且對樂曲表達的情境進行簡要地描述,他們的樂感提升的非常迅速。
二、重視視唱練耳教學
提升學生樂感的重要方法就是進行視唱練耳。視唱練耳是通過學生進行聽覺和視唱的兩個部分組成。聽覺訓練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最好是從小開始抓起。但是不是所有的學生從小就針對這方面有專業的練習,因為很多學生家庭條件有限無法達到。但是有些學生在孩童教育階段接受過一些這方面的訓練,因此一些學生的聽覺比較敏感。因此,從小開始接觸音樂對學生培養樂感是起到關鍵作用的。只有提高了聽覺能力才有可能提升對音樂樂感的感知能力。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里應當著重加強對模仿唱功加強訓練。視唱練耳中另一個組成部分是視唱的訓練,它與聽覺訓練是有緊密聯系的,二者關系是不可分割的。視唱練習在聽覺訓練的指揮下,進行有效地模仿訓練演唱,從而讓聽覺進行更加有邏輯性的訓練。在教學過程里,對相關的模仿演唱需要進行一定的總結,把握其中的規律,這樣在演唱之時就可以事半功倍。
三、注重組織學生進行音樂實踐,讓學生的樂感在實踐中提升
新課程改革之后,小學音樂課堂已經變為學生為主體的課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更快地形成樂感,教師必須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能動性,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上進行實踐。在傳統的音樂課堂上教師沒有注重提升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許多教師采用的方法都是讓學生坐在座位上被動學習,教師向他們傳授與音樂有關的知識。長期處于這種被動學習氛圍下的學生自身的音樂素養很低,而在新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音樂實踐則可以引導學生去學習音樂,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從而使學生鑒賞音樂、模仿音樂、創造音樂的能力得到提升,從而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樂感。比如,在學習《有趣的聲音世界》的時候,組織學生進行實踐,讓他們運用自己的嘴巴來模仿生活中他們印象深刻的一些聲音。對學生來說,為了讓自己發出的聲音更加契合現實生活中的聲音,學生必須揣摩每種聲音發出的特點,然后依照自己的模仿能力將這些聲音展示出來。實踐證明,許多學生在課堂上努力嘗試模仿,每個人都希望能夠讓發出的聲音契合現實生活中他們聽到的聲音,而經過努力嘗試之后,他們對聲音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個人的樂感培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四、培養音樂鑒賞能力,提升學生的樂感。
由于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有深有淺,不可能完全相同。音樂形象只是描繪大致的情緒和圖景,而不會做具體的細節描寫。因此,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音樂欣賞時,一定要讓學生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各種知識,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因為豐富的聯想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美的語言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能生動地再現欣賞內容,描繪出音樂意境,可以聯系起他們切身的生活經驗,把他們帶入向往的藝術境界。老師首先要成為音樂作品的欣賞者,要深刻地理解、準確地把握音樂作品的思想感情,生動準確簡練組織語言、運用語言。例如欣賞《天鵝湖》,教師富有感染力的語調,有節奏的語速,描繪一幅畫面:皎潔的月光、寧靜的湖面、高貴而優雅的天鵝,一只傷感的面對死亡的天鵝,懷著對生命的眷戀,在月光下慢慢合上翅膀與生命告別。在良好的聆聽氣氛中,優美傷感的音樂和教師富有藝術化的語言渲染,會帶給學生心靈藝術美感享受。做為音樂教師,在欣賞音樂中應具有詩人的審美氣質和語言組織能力。課堂上,教師應學會釋放情感的智慧,以情帶情,創造音樂欣賞的意境,達到增強音樂樂感的目的。
總而言之,樂感培養不一定是天生的,后天培養更加重要。學習音樂的樂感是可以通過一定有效性訓練培養起來。任何學習的過程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精力、刻苦奮斗的精神以及大量的實踐,在這基礎之上并且需要總結規律。提升學生的樂感之所以重要,在于它能幫助學生對音樂藝術進行鑒賞、對音樂內容進行分辨、對精神世界的判別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這對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以及走上藝術之路,對自身藝術修養的提升都是關鍵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