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渝川
企業家構建了新創立的軍工企業和加入到軍工生產的私人企業,能夠快速轉化為民用品生產的生產鏈條。
1940年5月,納粹德國奇襲比利時、荷蘭和法國。幾天時間內,德軍就成功擊潰了法國,英國戰時首相丘吉爾向美國總統羅斯福求援。
羅斯福曾一直希望通過和平的方式讓德國和日本停止侵略,他在當時仍在努力推進新政,平息大蕭條帶來的影響。羅斯福上任之初,就拋棄了美國在國際貨幣市場和貿易市場上的義務,加速了德日兩國滑向擴張的步伐。而在1935、1936年,羅斯福新政還通過了《中立法案》,以避免美國被其他強國貿然發起的戰事拉下水。
美國被看成是英國及其他同盟國的希望,這并不令人奇怪,因為納粹德國及法西斯日本在1940年之前的所作所為,與美國的利益與價值觀都是背道而馳的。但要美國加入戰事,卻并不那么容易。
一方面,軍工生產能力薄弱,甚至可以說無法組織。美國軍工生產商在一戰后期曾因美國參戰賺得盆滿缽滿,但戰后即遭遇審查,被稱為“死亡商販”,政治壓力對于軍工行業發展構成了嚴重阻礙。大蕭條還使得軍工企業被迫縮小規模。羅斯福新政帶來的公共工程也基本上與這一行業無緣,反倒是法律地位得到保證的工會組織,在不斷地給軍工企業找麻煩。另一方面,當時的美國軍隊規模很小,保衛本土尚且不易,更不用說出兵抗擊德日法西斯。1939年,美國陸軍已經從20年前的全球第四,縮減到僅2萬人的規模,名列第18,勉強能超過抵抗了德軍攻勢幾天的荷蘭。
更何況,當時的美國深陷孤立主義政治浪潮。1939年9月,納粹德國突襲波蘭,很快使后者陷落。羅斯福為此任命了一個由工業界領袖組成的戰爭資源委員會,討論美國可能參戰情況下,需要的戰爭準備。此舉卻引來了強烈的公眾抗議,該委員會6周后即宣告解散。
德軍在西歐戰場上的閃電戰勝利,震撼了美國公眾——在普通美國人心目中,波蘭和法國的地位完全不同,這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反戰浪潮的瓦解。而羅斯福又不失時機的推動他的政府中以及國會中意識到德國侵略威脅的其他政治家,為加大軍備開支提供支持。
時任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馬歇爾希望獲得足夠的時間,以便在克服上述困難的同時,盡可能快地推進美軍組織和軍備生產。羅斯福此時再次作出了具有深遠意義的戰略選擇,即加快軍工生產,并將部分產品慷慨向英國提供,這為美國戰爭組織贏得了至少一年多的時間,并得以將“民主兵工廠”搭建到位。
羅斯福找到了兩位杰出的企業家,委托他們來完成相比之前數十倍、數百倍甚至更多的軍工生產的任務,而由誰、在哪里、怎樣進行生產,都還是未知數,前者最多只能保證撥付一定的啟動經費。這兩位企業家,一個是當時的通用汽車公司總裁威廉·克努森,另一個是建造了胡佛大壩的實業家、凱澤筑路公司及凱澤鋼鐵公司創始人亨利·凱澤。由這兩人牽頭,將美國實業界歷來對于羅斯福政府深惡痛絕的企業家和生產力量都發動起來,創造出了不但讓納粹德國、法西斯日本感到驚愕,而且也大大超出了羅斯??偨y本人預期的軍工生產奇跡。
美國知名歷史學家阿瑟·赫爾曼在《拼實業:美國是怎樣贏得二戰的》一書中向讀者還原了威廉·克努森和亨利·凱澤主持下創造的軍工生產奇跡,包括141艘航空母艦、8艘戰列艦、807艘巡洋艦等艦只、203艘潛艇以及8萬多輛坦克、25萬門火炮、240萬輛軍用卡車、260萬挺機槍還有324750架飛機。這些武器和軍備武裝了一個空前強大的美國軍隊,還切實支援了蘇聯、英國、法國和中國。斯大林曾評價說,“沒有美國生產的武器,我們將輸掉這場戰爭?!泵绹谶@場戰爭中體現出的生產能力,超過了英國、蘇聯、德國、日本加起來的總和。
更令人嘖嘖稱奇的是,美國做到了以上這一切,卻是二戰參戰國中動員程度最低的國家——沒有實行糧食管制,僅僅限制了部分消費商品的供給,不受管制的商品品類在1945年的生產數量要比1940年多得多。
不僅如此,因為威廉·克努森和亨利·凱澤是當時美國最為優秀的私企精英,組織軍備生產既做到了最高效率地完成項目設計、投建、質量管理與產品運輸,又使得新創立的軍工企業和加入到軍工生產的私人企業,能夠快速轉化為民用品生產。正因為此,二戰結束后,美國非但沒有出現許多經濟學家預測的因數百萬美軍士兵退役而陷入社會危機的情況,相反徹底走出了大蕭條之后的長期經濟低迷?!镀磳崢I:美國是怎樣贏得二戰的》書中結語部分就敘述道,“每位退役軍人將有3份工作在等著他?!?/p>
《拼實業:美國是怎樣贏得二戰的》一書前兩章分別介紹了威廉·克努森和亨利·凱澤在企業界的崛起故事。威廉·克努森獲亨利·福特提攜,為福特汽車的業績增長作出過重要貢獻,但因為與福特在產品多元化等主張方面的分歧,選擇辭職,加盟了福特汽車的競爭對手通用汽車公司,并使后者成功推出雪佛蘭品牌,完成了對福特汽車的逆襲。在福特汽車和通用汽車供職期間,威廉·克努森掌握了如何通過必要的分權管理,使得業務部門能夠針對復雜多元的市場需求并快速作出反應,這種管理模式在后來被用于美國的軍工生產組織。亨利·凱澤的故事更具傳奇性,他成為了美國公路建設的推動者,從打工仔快速躍升為高級經理人,再創辦自己的公司,擅長在短時間內以極低成本而高質量地完成項目委托。
1940年,威廉·克努森和亨利·凱澤加入羅斯福政府所組建的國防顧問委員會后,很快開始展現企業家精神和組織管理能力在帶動生產能力方面的長處。歸結起來,威廉·克努森當時所做的工作,一方面是與美國軍方保持密切互動,了解需求,不厭其煩地要求軍方和政府代表盡可能詳細的解釋需求,另一方面則是協調美國民用制造業的巨頭企業加入軍工生產的行列中來,用超過這些企業生產能力極限的軍工訂單推動企業自行擴大員工隊伍、組織培訓、進貨、生產管理,鼓勵分包商提高產品品質并展開競爭。就后一方面看,威廉·克努森的所為,屬于典型的分權管理。
戰時美國的飛機制造能力,遠遠趕不上戰場需要,這種壓力下,威廉·克努森讓包括通用汽車、福特汽車等美國主流汽車制造企業加入到飛機制造中來。此舉最初備受嘲笑,但很快就轉化為具體投產、投入使用的戰斗機和轟炸機。事實證明,汽車廠商出產的軍用飛機,品質可靠,而且工時還被大大縮短。這些增產的飛機,不僅增強了美軍實力,確保了二戰后期歐洲戰場上盟軍得以保持對德軍的空中優勢,還大量援助了艱難對抗法西斯日本的中國。而亨利·凱澤令人稱道的是,在美國海軍的潛在抵制下,依靠總統的支持,從無到有建立了出產航母等艦船的生產基地,短期內快速擴充了美國海軍實力,使得日本偷襲珍珠港以謀求削弱美軍制海權的努力付諸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