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鐵苗+閆福平
[摘要] 深圳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人矚目,在于得天時地利人和。廣東要借鑒深圳經驗,通過利用“飛地經濟”模式促進跨區域經濟共同發展,科學規劃和建設實驗區、實行最優惠的人才政策、營造適宜生活環境和最寬松的人文環境,促進創新發展等方式,在粵東汕尾市海豐縣和粵西陽江市漠陽江入海口處,建兩個創新實驗區,即再造兩個深圳,打造廣東沿海經濟帶。
[關鍵詞] 深圳 科技創新 沿海經濟帶
[中圖分類號] F1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4-6623(2017)04-0058-04
[作者簡介] 黃鐵苗(1951— ),湖南汨羅人,中共廣東省委黨校經濟學二級教授,省參事室特聘參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廣東省勞動模范,廣東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研究方向:節約和經濟效益問題;閆福平,山西大同人,中共廣東省委黨校。
一、深圳創新驅動發展的啟示
近幾年來,廣東堅定不移地實施黨和國家確定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尤其是深圳,資料顯示,近五年期間(2011~2016),深圳的GDP年均增長速度為12.63%,5年總值接近翻番①;盤點2016年,深圳創造了人均GDP、人均收入、平均月薪、為人才立法、有中國最好的企業群和產業鏈、中國最高的技術含金量和大量創新載體、對房地產業依賴全國最低等十個第一②。
深圳為什么在科技創新方面能夠取得如此巨大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于其得天時地利人和。深圳自改革開放以來利用引進資源“先學習模仿再創新”的方式,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基礎。黨和國家實施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使深圳如虎添翼,飛速發展。毗鄰香港的地理位置對深圳創新和經濟發展能起到至關重要的借鑒作用,為借鑒和學習成熟市場經濟建設方面提供了獨特地緣優勢。移民城市特殊的“人和”效應,也是深圳在創新方面獨占鰲頭的重要原因。
二、再造兩個深圳的意義
1. 有利于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廣東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為全國提供“三個支撐”是廣東必須擔當好的歷史責任和光榮使命。走創新發展之路是重要的選擇。創新發展需要的人才、資金、經驗、技術等,這些在創新發展中已著先鞭的深圳都已具備,但其發展空間卻受到了極大的局限。如果在粵東粵西再造兩個深圳,深圳在創新方面的一切有利條件就都能移植到粵東粵西。廣東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就能更好地為全國提供支撐。
2. 有利于打破行政區劃界限。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引導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地自由流動,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各行政區域之間資源的利用率,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①。廣東運用“飛地經濟”模式,在粵東粵西再造兩個深圳,是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實現跨區域共進的有益探索。
3. 有利于發展一批中心城市。黨中央關于“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發展一批中心城市”,“拓寬產業發展空間”,“培養若干重點實驗區”,“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堅持陸海統籌發展,壯大海洋經濟”,“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若廣東在粵東粵西再造兩個深圳,黨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中的這些內容都能得到體現。
4. 有利于縮小廣東區域發展差距。深圳將其各種創新發展的優勢都延伸到粵東粵西兩個區域,對于推動粵東粵西的產業發展、貿易增長、就業擴大、觀念轉變等都將產生重要作用,逐步實現均衡發展。
三、再造兩個深圳,打造沿海經濟帶的構想
(一)建立粵東粵西創新實驗區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的批示,和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二、三、四、五中全會精神為指針,堅持和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改革開放,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廣東沿海“一帶一路”建設、高鐵高速公路經濟帶建設、海洋經濟帶建設為依托,充分發揮深圳科技創新的引領優勢。將深圳經驗以“飛地經濟”方式直接移植到粵東粵西,將粵東粵西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建設廣東海洋強省,打造沿海經濟帶,拓展藍色經濟空間。瞄準世界領先發明、高端科技、關鍵技術、核心部件,堅持人才優先,自主創新,在粵東粵西建成兩個科技創新高地。
在“十三五”期間,將粵東粵西兩個創新實驗區建成以理論創新為引領的理論創新探索區,以制度創新為基礎的制度創新實驗區,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科技創新制高點,以文化創新為血脈的文化創新示范區,將深圳和粵東粵西串成一個沿海經濟帶;再通過10~15年努力,將粵東粵西這兩個實驗區建成200萬到300萬人口的新型科技城市、風景秀麗的濱海城市、交通便捷的港口城市、經濟繁榮的商業城市、文化燦爛的智慧城市、環境優美的宜居城市、創客云集的創新城市、人才薈萃的精英城市。
(二)選址要求和地點
1.創新實驗區的選址
一是要有較豐富的土地資源。必須具備建成200萬到300萬人口城市的土地儲備。二是有較豐富的淡水資源。水是生命之源,將來要建成200萬到300萬人口的城市,除了土地資源就是要有足夠的淡水資源。三是有較好的深海位置。粵東粵西兩個實驗區都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深海位置有利于建碼頭,發展海洋經濟。四是較好的地質條件。穩定的地質構造,有利于利用風能、水能、太陽能發電和利用其他海洋資源。同時,還要避開地震帶,地質斷裂帶等。五是有利的交通因素。陸上交通要選擇高鐵、高速公路之處;海上交通要方便內河和海上運輸;空中交通要考慮機場等都較為便利的地方。
2. 選址建議
粵東創新實驗區選址:
根據選址要求,粵東創新實驗區可選在位于廣東省東南部,地處珠三角平原和潮汕平原之間,范圍包括汕尾市海豐縣鵝埠、小漠、鲘門、赤石四鎮所在地。該地總面積468.3平方公里,可建設用地14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42.5公里,區內已經有常住人口為7.1萬人。
該地具備建成約200萬人口城市的土地儲備,地質構造穩定,遠離地質斷裂帶,淡水資源豐富,周邊河流主要有赤石河、黃江河、九龍灣等。作為粵東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該地具備建港口碼頭,發展海洋經濟的良好條件。該地西、北部與惠州市惠東縣接壤,東與汕尾市海豐縣相連,南靠紅海灣,內臨閩臺浙,外向日韓朝,是粵東通往珠三角地區的橋頭堡,已經建有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海上交通和空中交通條件均較為便利。該地可利用目前已經建設的“深汕特別合作區”,加快進行創新實驗區建設。
粵西創新實驗區選址:
粵西創新實驗區可選在位于廣東省西南部陽江市漠陽江入海口處。該地地處廣東西南沿海,扼粵西要沖,瀕臨南海,陸地總面積7813.4平方千米,包含陽西縣、陽東縣和江城區。海域(包括領海、內海、潮間帶)面積約12300平方千米,20米等深線以淺的淺海和灘涂面積1624平方千米,其中10米等深線以淺的淺海面積620平方千米,灘涂面積131平方千米。海岸線總長458.6千米,其中大陸岸線323.5千米,島嶼岸線135.1千米。
該地具備建成約300萬人口城市的土地儲備,地質構造穩定,遠離地質斷裂帶,淡水資源豐富,主要河流為漠陽江,注入北津港入南海,干流長199公里,流域面積6091平方公里,水量較為豐富,約占該區總水量的80.9%。作為粵西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該地具備建港口碼頭,發展海洋經濟的良好條件。該地東與江門市交界,北鄰云浮市,西接茂名市。該地不僅是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區與粵西地區連通的橋梁,更是廣東溝通廣西、云南、貴州、四川、重慶、海南等六省市和通往東南亞地區的重要陸海交通咽喉。該區高速鐵路正在建設中,海上交通和空中交通條件均較為便利。該地建成的創新實驗區重點將向海洋拓展。
(三)創新管理模式
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于今年6月初公布了《關于支持“飛地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是廣東在粵東粵西再造兩個深圳的重要指南。發展“飛地經濟”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問題。具體來說,就是有的地方,如深圳有經驗、有資金、有人才、有技術能發展,但是受到了土地空間的局限;而粵東粵西有土地,卻缺少資金、技術和人才。通過“飛地經濟”模式,就能有利地解決這一矛盾。打造沿海經濟帶的關鍵,是協調各地區的經濟利益。
必須重視創新管理模式。在行政隸屬關系上,要將粵東粵西兩個試驗區劃歸深圳管理,使之成為深圳的粵東粵西區;兩個試驗區內的人員全部進入深圳管理,各種公共服務按深圳標準執行,兩個區域的領導班子由深圳統一安排;在經濟利益這一關鍵問題上,必須明確,前期投入由省政府和深圳負責。稅收等各種收入全部歸深圳統一支配。對兩個試驗區所在地政府,要通過省財政調整稅收,加大轉移支付彌補其經濟損失和促進其發展。
這種管理模式改變了目前已有的“深汕合作區”的模式,它可以減少深圳與粵東粵西兩個創新試驗區的矛盾,能避免曠日持久的談判,以利加快兩個試驗區的建設。
四、廣東在粵東粵西再造兩個深圳的思路
第一,進一步解放思想。新建粵東粵西創新實驗區,要打破傳統的行政壁壘,對現有區域規劃作出新的修改,要對利益格局進行新的調整等,這都會遇到一定的阻力;尤其是建立這兩個創新驅動發展實驗區需要大量投入,但它們卻不能在短期內見效,不能為現任政府貢獻較多GDP,這也會形成一種無形的阻力。因此,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超前謀劃,大膽創新。
第二,正確處理好兩地之間經濟利益關系。在粵東粵西再造兩個深圳不只是為了增加深圳目前的GDP和稅收,而是有利于整個廣東及中國沿海經濟帶的發展。同時,對深圳經濟總量的擴大和收入的增加也是大有好處的。對再造兩個深圳的粵東和粵西所在地領導來說,從本地的行政區劃內劃出了一大塊土地、人口資源,短期內的GDP和稅收可能會減少,但要想到,對兩地的長遠,尤其是廣東及全國的發展是大有好處的。
第三,科學制定發展規劃。要迅速成立建設粵東粵西兩個創新實驗區領導小組,初步擬定工作方案,組織專家實地考察,召開多方專家參與的座談會后,反復聽取各方意見;召開新聞發布會,廣泛征求民眾意見;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同類區域建設的經驗和教訓,在取得共識的基礎上,向國內外招標,選定高水平的規劃課題組。制定有前瞻性、科學性、適應性的發展規劃;并向國務院申請將兩個實驗區上升為國家戰略。
第四,實行最優惠的人才政策。加大對兩個創新實驗區基礎設置建設的投入。要以當年的深圳速度進行基本建設,重視教育、醫療等配套設施建設,使進入該區的所有人才具有優越的生活保障;借助現代信息渠道,鼓勵國內外高校、有創新實力的科研院所、企業等一切相關單位提供創新計劃和要求;組織高水平專家對他們的計劃和要求進行評估,對有價值有發展前景的創新項目給予大力支持,盡早使其計劃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高端創新人才制定最優越的進區條件,對已經有創新項目的高端人才,如團隊的領軍人物、項目組負責人等,要為他們提供生活、工作、家政等多方面的優惠政策,使創新成果盡快轉化為經濟效益;要大力創造條件,讓國內外有名高校或院系在粵東粵西兩個創新區內設立分校或院系,為本地培養所需人才。
第五,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要高設產業準入門檻,在產業選擇上要確立高標準、嚴要求。應以人才培養、科技研發、生物藥品研制、會展經濟、商業購物、旅游度假等污染少、效益高的產業為主。要充分考慮水、土地、能源、環境等要素的支撐條件,堅持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統一,立足節約保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等資源,提高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強化能源節約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導向。協調內陸河上下游,達成共同保護的協議。
第六,營造最寬松的人文環境。要弘揚嶺南文化,營造創新實驗區的人文環境,使進入創新區的創客們互相包容、互相幫助、共同激勵,創造一流的創新成果,也要包容創新失敗。
[參考文獻]
[1] 段杰,張智立,龍瑚.創新型城市發展模式分析及創新能力評價——以深圳為例 [J].開發研究,2016(01).
[2] 李羅力.深圳:創新發展奇跡是怎樣鑄成的?[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6).
[3] 魏達志.論深圳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涵與路徑——關于深圳“十二五”時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思考[J].特區經濟,2010(12).
[4] 樊綱.再創30年的輝煌——深圳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市的戰略選擇[J].開放導報,2011(01).
[5] 馮蘇寶.以全球視野看深圳的過去和未來[J].開放導報,2011(01).
[6] 王帥,任颋.深圳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分析[J].經濟體制改革,2014(03).
[7] 賈興東.從深圳速度到深圳質量[J].中國經濟和信息化,2013(09).
[8] 畢佳妮,江海旭.“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遼寧沿海經濟帶城市旅游發展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01).
[9] 鄭貴斌.推動沿海海洋經濟集成創新發展的思考[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5(04).
[10] 王雙.我國海洋經濟的區域特征分析及其發展對策[J].經濟地理,2012(06).
[11] 王宏彬.灣區經濟與中國實踐[J].中國經濟報告,2014(11).
[12] 陳俊達,易露霞.大力發展廣東灣區經濟,全面建設黃金海岸帶[J].中國商貿,2015(03).
[13] 申勇,馬忠新.構筑灣區經濟引領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基于粵港澳大灣區開放度的實證分析[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7(01).
[14] 黃鐵苗.勞動生產率新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
[15] 洪銀興.新發展理念研究叢書 . 創新發展[M].江蘇人民出版社,2016.
[16] 范英,江立平.海洋社會學[M].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2012.
Abstract:Shenzhen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which derived from the advantageous environment and brilliant people. Learning from Shenzhen, the government should use the “Enclave Economy” model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regional economic, and it also should make the plans scientifically to build the experimental areas and carry out the most favorable talent policy and create a sui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most relaxed human environment to promote innovation, the target is to build two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areas : one is at the town lets of the ebu xiaomo, houmen , chishi, in Haifeng county, Shanwei city, eastern Guangdong ; the other is at the setuary where the Moyang river meets the ocean, in Yangjiang city, western Guangdong. That is, to rebuild two Shenzhen, to constitute Guangdong coastal economic belt.
Keywords:Shenzh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astal Economic Zone
(收稿日期:2017-07-07 責任編輯:垠 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