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倩


本文主要將意境與首飾的設計創作相結合,從“立象盡意”“得意忘形”“象外之象”三大方面來解析首飾設計理念和意境美感的表達,為首飾藝術意境美的創造提供借鑒,提升大眾對首飾作品的審美鑒賞能力。
一、“立象盡意”之首飾藝術意象美
“象”是指具體的形象,由對象的感性形象與主體觀念融合蘊于胸中而產生。“意象”是中國古典美學的核心范疇,在藝術創作中,通常將客觀外物形象與創作主體的意趣和情感融合在一起,形成審美意象。意象美大體分為兩種:詩詞、音律中體現出來的意象思維美;書畫、造型藝術的意象造型美。兩者各自不同,卻相輔相成。從審美角度來說,兩種美的體驗都需要加入創作者和審美主體的主觀情感,并且是其對藝術作品整體性的感受,因此意象美具有模糊多變性、象征整體性等特征。
(一)首飾意象思維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是一首只通過意象的組合而表現出思鄉愁苦、飽含凄涼之感的經典佳句。詩中“枯藤”“老樹”“昏鴉”都帶有的破敗、萎縮的情感狀態就是意象間的內在聯系,這種內在的、深層次意蘊的聯系是引發讀者聯想、體悟的來源。圖1是梵克雅寶的一款腕表,亮點在表盤的設計,設計師運用了荷塘、夏花和繁葉等意象,并將它們生動地組合在一起,一幅生機勃勃、絢麗繽紛的夏日景象就出現在人們眼前。首飾運用意象表意,本身也作為一種意象出現在詩詞中。例如,“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是描寫“步搖”的詩句,營造出一幅女子婀娜多姿與意中人情意綿綿的意境。
(二)首飾意象造型
中國古代的玉石器首飾中有許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意象形態,如饕餮、龍鳳,這些通常源于自然界不同動物形態的局部特征,通過夸張變形、加入想象組合而成,并且被賦予“龍鳳吉祥”“驅鬼辟邪”等寓意。這就是意象造型的一種表現方式。再如華夏銀行的標志“C形玉雕龍”,這類往往是通過對自然意象(動植物為主)的夸張變形,突出其最吸引人的特征,使它具有更鮮明強烈的表現力,從而產生審美主體與客體之間的“象外之意”。同時,首飾也蘊藏了人們對生活情趣的追求——祈盼生活幸福、愛情甜蜜等,這類通常會借詩詞中表達美好寓意的意象為設計對象,采用寫實性的多元素的表現方法來構建。
二、“得意忘形”之首飾藝術意蘊美
“得意忘形”最初由王弼提出,對意和象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討。意蘊是指藝術作品內在的含義,是創作主體思想情緒在作品中投射出來的意義和韻味。它具有模糊性和多義性特點,這給審美主體提供了同樣朦朧多樣的理解可能,別有志趣。意蘊是詩歌的內核,也是各類藝術作品的內涵,詩歌的意蘊主要由意象構成,藝術作品的意蘊內涵同樣由意向性的各類元素組合而成。
(一)疊加結構的整體性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讀者讀完整首詞,一幅春日生機盎然、農村閑適的生活景象浮現眼前,讓人感受到鄉村生活充實而舒心。“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展現出一幅氣吞長河、大氣雄渾的場面。這兩首詩詞,一首清新田園,一首雄壯開闊,人們不用細品每一個具體描寫的意象,就能感受到作者營造的涵義。圖2是一個兩件套首飾組合,其以圓形為主,加上柳葉的元素、綠色的寶石、緊密飽滿的排列,就會使人有種平和飽滿的典雅感。疊加的方式在詩詞中主要由景物、色彩來搭配,而在首飾中就能通過具體可感的幾何形態、曲直線條的變化形成統一的意境風格。
(二)色彩搭配的象征性
色彩是首飾藝術表達感情的重要部分,色彩冷暖、明暗變化都會帶來不同的感受。“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色彩的變化帶來的視覺刺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從而使觀賞者能更好地體會事物的內在意蘊。“河白如銀天淡青”,首飾運用的金屬材質給人的色彩感受也與詩歌相得益彰。中國古代常用珊瑚、金絲線制作婚嫁首飾,整套首飾主色調為紅色,象征著新婚的喜慶以及對新人富貴生活的祝愿,而且珊瑚是有機寶石,沒有單晶體寶石強烈的反光,符合中國人的含蓄、內斂的性格。“潘多拉”是一個年輕女性熱愛的珠寶品牌,它善于運用色彩與造型的搭配,清新自然的顏色、椰子樹、藍色琉璃球的搭配,讓人立刻有種冰涼輕快、充滿活力的感覺。
(三)真實可觸的通感性
首飾是物態化的微藝術,與詩歌運用文字所營造的意境相比,它還能夠把文字引起的單純想象與實際體驗相結合。“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簡單一個“玉”字就傳遞出友情的純潔、晶瑩。不同的觸覺體驗給人不同的感受,如珍珠溫潤、翡翠玉石冰潤,這些感受直接增強了人們對情感意境的體悟。
三、“象外之象”之首飾藝術境界美
“象外之象”就是指突破意象表現的意蘊后所體現的更高層次的意境之美。“境”是對“象”的拓展和升華,從有限的“物象”到“象外之象”,超越了原先的意象本體,進入無限的時間和空間,蘊藏了儒釋道的哲學思想,對人生、自然、宇宙有更深入的領悟。
(一)實境與虛境融合
意象是構成實境的主要載體,詩歌以景抒情、托物言志,這就要求意象本身必須具有情感志趣的特質,所以首飾中設計元素的選擇本身就應具有象征性。例如,梅花本身寓意堅強的品格,暗示佩戴梅花胸針的人有同樣的品格追求。“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中的“楚山孤”既實指孤零零的楚山,又虛指作者內心的孤寂和離別之愁。同樣,首飾中各類元素的組合方式以及表現方式也有寫實與寫意的差別,對線條、色彩、空間的運用也體現出陰陽相調、虛實相融。其中,曲線通常被應用于絲帶、枝條上,不能真實表現物體本身,而用來增加首飾的動感,營造虛無流暢的意境之美。
(二)調和與對比運用
調和的手法可以構建起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選取的設計元素之間的情感聯系不是矛盾對立的,而是和諧共存。它們構成一個有機的邏輯鏈條,共同指向人們最終要營造的意境美。運用對比的手法來建構設計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是通過不同元素情感內涵上的巨大反差來達到建構元素之間內在聯系的目的,它一方面表現在設計元素自身的象征意義上的反差;另一方面表現在承載設計元素的物質載體在材質、造型、結構的情感內涵上的反差。通過兩方面的對比,設計者可以營造整個設計的情感氛圍,以觸發觀者的聯想和體悟。“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豁然與釋懷,水天一色,相得益彰。同樣,首飾的調和對比也力求達到天人合一、追求無限的人生哲理境界。
四、結語
作為一件好的藝術設計作品,既要具有現代特征,又要包涵民族文化。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獨創的審美范疇,其鮮明的民族特征造就了我國傳統的書法、繪畫、建筑等藝術表現形式獨特的民族風貌。在呼喚中國傳統文化回歸的今天,研究意境在珠寶設計中的運用,采用詩詞意境營造的方法對“中國風”珠寶首飾設計及鑒賞都具有深遠意義。中國藝術講求融會貫通、渾然天成,不論文學詩歌還是繪畫設計作品都有共通之妙,意蘊各有千秋,互相碰撞、借鑒,將為中國藝術發展開創新的視界。
(長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