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婷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旅游這一方式來紓解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在旅游中尋求樂趣,開闊視野。隨著旅業的快速發展,旅游業周邊產品逐漸興起,其中就包括手繪旅游地圖。
一、手繪旅游地圖概述
(一)手繪旅游地圖的興起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電子地圖以其更為智能化的優勢正在逐漸替代傳統的紙質地圖,電子地圖將地圖立體化、動態化,令用戶清晰地、直觀地了解所在地區的各方面信息,相比紙質的地圖,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地圖的功能性。即便如此,手繪旅游地圖如今也發展起來,擁有著良好的市場前景。相較于傳統地圖運用符號、顏色、文字、注記等要素來符號化、抽象化地反映客觀實際,手繪旅游地圖更多利用藝術美感和藝術表現力并結合旅游地的地域文化特性,選擇旅游地的主要要素進行突出表達。區別于傳統地圖以尋找目的地為主的功能性工具,手繪旅游地圖更多地具有審美和收藏的功能。這是手繪旅游地圖成為價格親民、便于攜帶的旅游紀念品的重要原因。
(二)國內外手繪地圖的發展起源
手繪風格地圖多見于國外地圖,這是由于手繪地圖與西式繪畫有較多的聯系。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大師達·芬奇不僅以繪畫聞名,在建筑、地質、水利工程方面也有很高的建樹。他是一位制圖大師,曾為當時位高權重的瓦倫蒂諾和羅曼亞公爵測繪、制作地圖作品。17世紀后半期的荷蘭,地圖作為普遍的室內裝飾風靡一時,這些作品恰好如實反映了當時的地圖繪制技術以及社會審美趣味。
在我國古代,山水畫與地圖同源異流,兩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山水畫剛剛興起時,地圖的技法和表現形式為其提供了參考,山水畫脫離了地圖上實用的山水形,從實用地圖演變為藝術品。山水畫借助地圖找到了自身的表現形式,同時山水畫的這種繪畫形式也反過來影響了地圖的繪制,形成了一類以山水畫法為藝術手法的寫實性地圖。這是中國傳統地圖美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代表著一種不同于西方地圖的美學觀念,這種審美的形成源于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感知和歷史積淀。
二、手繪旅游地圖的創作
(一)手繪旅游地圖風格的把握
手繪旅游地圖的畫面風格可以完全由創作者把握,因此其在創作時可以表現出不同的風格。手繪旅游地圖更著重于體現旅游地區的文化氛圍,注重旅游者的體驗,核心是通過創意的藝術表現手法對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再創作,使其集中展現地區特質。與旅游地自身地域文化特性相結合創作出的具有獨特地域風格的手繪旅游地圖,更能給人耳目一新的視覺沖擊力。
要想手繪旅游地圖的創作與旅游地所在地域的文化特性更好地結合,創作者首先要對旅游目的地意象有充分的了解和研究。旅游目的地意象是指旅游者在對旅游目的地相關信息加工后對該地所產生的一種印象。它是結合了旅游者主觀情感的客觀事物,不僅是對旅游目的地地理環境的認知,還包括旅游者對旅游目的地歷史文化等方面的深層次解讀,它是旅游者在對景觀等客觀物象的游覽過程中所感悟到的旅游目的地內在文化精髓。當前,旅游研究越來越傾向于意象的研究,相較于客觀存在的有形資源,無形的意象對旅游者的影響更大。旅游地意象決定了旅游者目的地的選擇和對目的地的評價。目的地較獨特的和積極的意象可能是人們在旅游決策中選擇某一目的地的重要因素。意象是旅游者與目的地環境之間雙向互動作用的結果。
準確地把握旅游地所具有的意象,并將其運用在手繪旅游地圖的創作中。這樣可以使手繪旅游地圖不僅有指引目的地的功能,還能充分展示旅游目的地所具有的獨特文化魅力,從而起到宣傳的作用。
(二)以廈門鼓浪嶼為例說明
鼓浪嶼位于廈門島西南面,是一個面積大約1.78平方千米的獨立小島。每當漲潮時,浪擊礁石,聲如擂鼓,人們稱之為“鼓浪石”,因此該島得名鼓浪嶼。
鼓浪嶼共經歷了本土文化積淀期、外來文化傳播期、多元文化融合期、多元文化終結期和多元文化復蘇期五個階段。相較于周邊的其他區域,鼓浪嶼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島嶼。五個階段產生的不同文化形態、社會結構、完整的空間結構以及風格多樣的歷史建筑和宅園設計,展現了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外來多元文化與閩南的傳統文化,它們在文化、建筑、園林景觀方面深入地交流和融合。因此,鼓浪嶼獲得了“海上花園”“萬國建筑博覽館”等美稱。
隨著信息產業的不斷發展,旅游信息也得以高度普及和傳遞,旅游業與互聯網產業逐步一體化,越來越多的旅游活動和旅游研究開始通過網絡渠道開展。游客逐漸習慣運用網絡進行同游邀約、了解風土人情、游覽經驗分享、出行票據購買、行程路線制定等活動。現如今,研究游客行為的數據越來越多地是從各類網絡信息中發掘而得的。
1.“海島意象”
由旅游者在網絡上的評價可知,“海島意象”是鼓浪嶼旅游最為核心的認知意象之一。大海、小島、沙灘這些具有海島氣息的符號是鼓浪嶼給旅游者的第一印象。人們選擇鼓浪嶼作為旅游目的地,主要原因就在于它是一座海島。
2.“小資意象”
由統計數據可知,“鋼琴”“咖啡館”“貓”等也是出現頻率較多的詞匯。正如網絡上一些旅游攻略——“帶你數一數廈門鼓浪嶼的多種小資生活”“品味浪漫小資情調——鼓浪嶼不得不去的十個小店”等所說,旅游者眼中的“小資意象”引導著一批批向往愜意生活的游客前往。島上奶茶店、咖啡店、手工藝品店等已經成為鼓浪嶼“小資符號”的代表。
3.“建筑意象”
鼓浪嶼的建筑是廈門近現代史的歷史縮影,集歐美風、東南亞風以及地方建筑特色,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這些建筑不僅為鼓浪嶼的人文風情增添了多樣性,更使鼓浪嶼具有厚重的歷史文化感和國際化風格。
在提煉出鼓浪嶼的“海島意象”“小資意象”“建筑意象”后,人們在創作手繪旅游地圖時,就要對這三點進行著重刻畫,使其意象得到突出的體現。
地圖的總體色彩可以選擇與海相貼近的藍色系,其總體風格可以偏向清新簡練,以便與“小資意象”相呼應。除此之外,可以著重介紹島上的奶茶店、咖啡店和手工藝品店。而對于島上風格各異的建筑,人們要以其自身所具有的風格為基礎進行創作。
三、結語
在創作手繪旅游地圖時,對旅游目的地歷史風貌環境的準確把握是必要的,人們要從文化層面來深入了解旅游目的地。高層次的旅游者都是以文化的差異為誘因,以體驗文化的碰撞與交流為過程,最終達到文化彼此交融的境界。
(浙江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