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希蕾
摘要:世界范圍內,有三名杰出的作家被評為短篇小說巨匠,他們分別是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以及美國的歐·亨利。歐·亨利取得了無與倫比的藝術成就,幽默的語言、深刻的人性刻畫,特別是其小說結尾往往能出人意料而又令人折服。作為當代短篇小說先驅,他在文學界特別是對美國短篇小說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歐·亨利是一個多產作家,在他的短篇小說中主題、語言、情節、結局都顯示出歐·亨利式的風格,但最突出的特點莫過于他的幽默寫作風格。
關鍵詞:歐·亨利式結尾、幽默、帶淚的微笑
世界上有許多作家有的功成名就,名垂千古,有的默默無名,直至終老。但不論是上述哪種情況的哪一種作家,在他們的創作道路上,在他們的文學作品中,都會形成專屬于他們自己的寫作風格。美國作家歐·亨利一生寫下了近三百篇的小說,是世界范圍內的名副其實的高產作家, 歐·亨利的作品,因其幽默的講述方式,獲得了世界的贊美,成為了美國獨特的小說家,并成為世界三大小說巨匠之一。
歐·亨利的一生并不平靜,幼年時的困苦、成年后的挫折、愛人的離世、生活困頓給歐·亨利帶來了極大的痛苦,但卻因為如此,歐亨利也從不平靜的生活中獲得了許多靈感,這些靈感使他的創作才思泉涌,創作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成為美國最為有名的短篇小說家。他的小說語言精練,留有想象的余地,耐人尋味。他善于把平常的生活加以概括綜合,然后以不平常的形式表現出來;能抓住生活中的偶然因素,給予故事一個意外的結尾。這種“歐·亨利式的結尾”不但在美國文學中享有盛名,在世界文學中也很有特色。
歐·亨利一生共創作了三百篇短篇小說和一部長篇小說,著名的短篇小說有《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和《最后的藤葉》等。就以他的小說《警察與贊美詩》為例來說說這種藝術。綜觀全文蘇比曾幾次惹事生非,想進監獄得以安身,可他總是“背運”。當蘇比受到贊美詩的感化,欲改邪歸正時,警察卻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他投入了監獄。在所有人都認為蘇比將要平安度過一生之時警察出現了并將他帶上了法庭。這是典型的“歐·亨利式結尾”就猶如看見黎明的人又跌黑暗一般,讓讀者的心一揪,回味無窮,發人深省,久久難以忘懷。而歐·亨利就很好地運用了這種方法,并借此深刻地反映社會善惡不分的現實。
19世紀前期,美國的文學是以浪漫主義文學為主的,伴隨著國家的改革,社會的矛盾不斷的尖銳,底層人民生活愈加困苦,特別是南北戰爭的爆發,于是從19世紀末期開始,美國文學開始向現實主義過渡,其中歐·亨利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成為那個時代的標志,歐·亨利受他所在的特定時代背景影響,再加上他的豐富人生經歷、銳敏的觀察力,這些因素的結合注定了歐亨利的成功。
歐·亨利的作品創作與他個人的親身經歷密不可分,在眾多的作品之中,或多或少的都存在著歐亨利的影子。一般說來,驅使人們行動的欲望和動機是相當復雜的,但是歐·亨利小說里的人物的思想相對來說卻都比較簡單,動機也比較單一,矛盾沖突的中心似乎都是貧與富。這一方面大概因為美國是個平民社會,不存在天生高人一等的貴族階級,既然金錢面前人人平等,貧富矛盾就成了社會的主要矛盾。另一方面,此時正值美國內戰后的"鍍金時代",拜金主義盛行,坑蒙拐騙樣樣齊全,貪污泛濫成災,似乎只要能賺到錢便是成功,并不問問錢的來歷是否清白合法,難怪金錢的占有程度便成了人們關注的中心,歐·亨利筆下的蕓蕓眾生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金錢主宰的世界中,他們的處境動機,他們的的喜怒哀樂,大都與金錢的占有有關,所以歐·亨利描繪的世態人情,無論是善是惡,都有某種美國式的單純。
1906年,他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四百萬》(The Four Million)出版,其中包括《麥琪的禮物》(The Gift of the Magi)、《警察與贊美詩》、《四百萬》(The Four Million)、《二十年后》和《帶家具的房間》等名篇。歐·亨利這部短篇小說集以及以后的短篇小說中體現了歐·亨利關心社會底層小人物,著重刻畫微妙的感情的寫作風格。與當時其他作家著重表現紐約等大城市的上層社會不同,歐·亨利一直著力于表現繁華都會里和西部鄉村里普普通通的"小人物",描寫了美國民眾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們對浪漫和冒險生活的追求。盡管歐·亨利對于社會現狀總有不滿,可他也沒有放棄希望,因此,悲慘的故事和人物總會有一個相對比較好的結局,也讓我們深深的體會到微笑里的辛酸,諷刺里的悲哀和無可奈何。歐·亨利筆調幽默,善于使用雙關語,而且小說的結尾都能做到"出乎意料之外而又合乎情理之內".歐·亨利的小說通過幽默的語言技巧,即便是悲哀的結局,也常包含著某種光明之處,這就是所謂"帶淚的微笑"。讓讀者往往淚中含笑,笑中含淚的進行閱讀。他的嘲諷和幽默通常是善意的,有時能令人震驚地揭示出人生的真諦,如《生活的陀螺》和《鐘擺》那樣,它們體現了歐·亨利透視生活的能力。歐·亨利的語言本身也充滿了夸張和幽默,而幽默能直到淡化事物悲劇性的作用,使大眾讀者更能接受。
歐·亨利式結尾在文章情節結尾時突然讓人物的心理情境發生出人意料的變化,或使主人公命運陡然逆轉,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實際,從而造成獨特的藝術魅力。“歐·亨利式結尾”的藝術效果在他的一篇著名的代表作《麥琪的禮物》中也被演繹的淋漓盡致,一對深深相愛的小夫妻德拉和吉姆為了給對方買圣誕禮物分別將自己最美麗的圣誕禮物和家傳的金表買掉去買了配的上金表的白金鏈子和配的上美麗頭發的梳子。愛情就在他們分別拿出禮物之時發出了萬丈光芒將讀者的眼眶濕潤。文章的最后說“他極不明智地為了對方而犧牲了他們家最最寶貴的東西。不過,讓我對現今的聰明人說最后一句話,在一切饋贈禮品的人當中,那兩個人是最聰明的。在一切饋贈又接收禮品的人當中,像他們兩個這樣的人也是最聰明的。無論在任何地方,他們都是最聰明的人。”簡簡單單幾句話卻又道出了“歐·亨利式結尾”的藝術效果的真諦,引導讀者向文章外的空間思考從而得出讀者自身的生活真諦。
出人意料的結局、反復多變的結構處理,反映了歐·亨利爐火純青的透視、聚焦藝術。這也是歐·亨利小說鶴立雞群的制勝法寶,凝結了作者深刻的人生洞察力。歐·亨利式結尾以出人意料為主要特征,作者在進行故事描述之時,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本應該出現的結尾沒出現,反而出現了一種令人吃驚的結尾,但是這種結尾又并不十分突兀,細細推理反而是合情合理的。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歐·亨利式結尾,它既是出人意料的,又是意料之中的。作家們習慣于用常規性的描述手段來講述故事,故事顯得較為刻板,有些看了開頭便能猜到結尾,而歐·亨利式結尾出人意料,給讀者一種新奇感,歐·亨利式結尾的出現,開創了文學創作的新型寫作手法。
參考文獻:
[1]李學.人性向善的光芒——簡析歐亨利小說[J];新西部;2010年06期
[2]劉冰潔.從《警察與贊美詩》,淺談歐亨利的寫作風格[J];商業文化(學術版);2008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