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 眉
·病例報告·
新生兒先天性皮膚缺損一例
陽 眉
臨床資料 患兒,女,2天。因左下肢皮膚缺損2天就診。患兒出生時家長發現左小腿及左足背有條紋狀皮膚萎縮。系足月順產,無產傷,Apgar評分9分。母親孕期曾服藥(具體不詳)。父母體健,非近親結婚,家族中無類似疾病患者。體格檢查:生命體征平穩,口腔黏膜、心、肺、腹、肛門及外生殖器未見異常,四肢肌張力正常,新生兒反射引出。皮膚科檢查:左小腿至足背面積約13 cm×3 cm,形狀不規則、邊界清楚的皮膚缺損,略凹陷,表面顏色鮮紅,其下血管清晰可見,未見水皰、滲液(圖1)。臨床診斷:新生兒先天性皮膚缺損。治療:外用阿米卡星洗劑、夫西地酸乳膏、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每天2次。隨訪44天(圖2~5),患兒生長發育未見異常,皮損區域紅斑逐漸變淡,部分結痂,瘢痕愈合,臨床治愈。

圖1 左小腿至足背面積約13 cm×3 cm,形狀不規則、邊界清楚的皮膚缺損 圖2 治療4天 圖3 治療10天 圖4 治療17天 圖5 治療44天
討論 先天性皮膚缺損又名皮膚再生不良、先天性皮膚缺陷[1],是一種很少見的新生兒疾病。Cordon在1767年第一次報道[2]。發病率約為3/20000[3],其中男女發病的比例約為162∶100[4]。病因不清,可能與遺傳、創傷、宮內感染或孕早期服藥或接觸有毒有害物質等有關。本患兒母親孕期有服藥史,可能與此有關。該病表現為局限的表皮、真皮甚至皮下組織(肌肉、骨骼)先天性缺損,并可同時伴有多種異常綜合征。根據臨床表現可診斷本病,需要與Bart綜合征等鑒別。Bart綜合征[1]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為營養不良型大皰性表皮松解癥的一個亞型,小腿特征性先天性局限性皮膚缺損,四肢伸側、間擦部位、頸部及臀部機械性大皰,口腔糜爛,甲缺乏或畸形。該患兒無家族史,全身無水皰、大皰,可以鑒別。新生兒再生能力強,單純性、小面積皮膚缺損者,加強護理及創面換藥、預防感染,創面可緩慢愈合。本患兒局部應用阿米卡星洗劑、夫西地酸乳膏抗感染,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促進表皮生長,隨訪40余天,創面愈合良好。雖然系統查體未見異常,但未做內臟器官及骨骼檢查,需要進一步隨訪。
[1] 趙辨.臨床皮膚病學[M].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073-1074.
[2] Cordon M. Extrait dune lettre an sujet de 3 enfants de la mememere, nes avec panie des extremites denuees de peau[J]. J Med Chir Pharm,1767,26:556.
[3] 朱曉浚,王亮春.先天性皮膚再生不良2例[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0,24(4):359.
[4] 王丹,錢燕.新生兒皮膚再生不良二例[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09,16(4):354.
(收稿:2014-10-28)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皮膚科,四川成都,61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