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傳承紅色基因
——“盧剛輔導員工作室”側記
“有一種顏色,飄揚在心中永不褪色,那是紅領巾的顏色;有一份光榮,想起就會激動不已,那是與紅領巾同行的光榮;有一種真情,藏在心中永不改變,那是對紅領巾的真摯情懷……” 這是“全國少先隊名師工作室”之一江蘇省鎮江市“盧剛輔導員工作室”的成員們共同的經歷和追求。
2013年5月26日,帶著對紅領巾的熱愛、對少年兒童的關愛、對輔導員的摯愛,盧剛老師成立了“盧剛輔導員工作室”。四年來,“盧剛輔導員工作室”(以下簡稱“工作室”)成員,情為紅領巾所動,心為紅領巾所牽,不忘少先隊輔導員的情懷,不忘少先隊工作者的初心。

“盧剛輔導員工作室”成員合影
“工作室”的領銜人盧剛老師,雖已年過古稀,但他那如孩子般的笑容極富感染力。盧老師熱愛紅領巾,因為那熾熱的紅色,令他懂得了活著的意義和價值,成為了他生命的重要內容,時刻激勵著他做一個大寫的人。每一次聽到少先隊鼓號奏響,看到鮮艷的隊旗飄揚,參與到少先隊活動之中……盧老師都會為紅領巾——他一生的摯愛激動、自豪。
50多年前,盧老師參與排演了8場大型兒童話劇《兒童團》。隊員們投入的表情、開心的笑容,令他心中滿是感動。從此,他一心撲在紅領巾事業中,著迷地探索輔導員工作的特殊方法和魅力。他踐行“全童入隊”的工作方針、探索“少先隊開放式教育”方法、組織各類創新活動……使其所在學校的少先隊工作走在了鎮江市乃至江蘇省的前列。他本人也被評為“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
2004年,盧老師正式退休了。情系少先隊的他繼續擔任鎮江市少先隊名譽總輔導員,并立志讓白發和紅領巾一起飄揚。他帶領輔導員們先后承辦了全國、江蘇省、鎮江市少先隊輔導員培訓班的現場觀摩會,展示了鎮江市少先隊“科研+特色”的文化底蘊,給來自全國各地的同行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建隊60周年之際,他被團中央和全國少工委授予了“全國少先隊突出貢獻獎”。手捧鮮紅的證書和獎杯,盧老師動情地說:“當輔導員就要當一輩子,而不是一陣子。到我們這個年紀,最欣慰的,是看著一個個年輕的輔導員逐漸走向成熟;最高興的,是看著一群群可愛的少先隊員在星星火炬的指引下健康成長。”
盧老師在實踐中深刻地體驗到: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培養起一代一代的傳承者,星星火炬才會永放光芒,更多少年兒童才能在少先隊組織中鍛煉成長。于是,“盧剛輔導員工作室”成立了,并發揮著傳幫帶的作用。盧老師帶領一批同樣熱愛少先隊事業的年輕輔導員,共同學習少先隊工作理論,積極實踐探究。“為了紅領巾,我們一起干!”這句樸實的話語是“工作室”成員沖鋒的號角,也造就了這個團結奮發的集體。
2012年9月,少先隊活動作為國家必修課進入了學校一至九年級課程表。怎樣有效落實少先隊活動課、如何在實踐中培養少年兒童良好的思想意識,成了學校少先隊工作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盧老師帶領“工作室”成員認真學習了《少先隊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試行)》后,一致認為:少先隊活動課程應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兒童特點和當地實際情況來開設。內容要貼近隊員生活,主題要鮮明而靈動,形式要含有時代信息和動感元素,要有意義且有意思。秉承這樣的理念,“工作室”以微隊會為抓手,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創造性地開展了少先隊活動課程的研究。

盧老師和輔導員們一起學習
2014年,在盧老師的指導和“工作室”的協助下,潤州區少工委承辦了一次全市微隊會展示活動,“飄揚的隊旗,我們愛你”“隊歌伴我成長”“我驕傲,我是光榮的紅領巾”“學習亞夫精神,踐行呼號誓言”“童心在隊禮中閃光”等五個“紅領巾相約中國夢”少先隊基礎知識教育微隊會,讓來自鎮江所轄市區的輔導員代表們深受啟發,更搭建了一個鎮江市輔導員學習、交流、思考的新平臺。
近年來,在“工作室”的帶動下,“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主題教育活動、“我是向上向善好隊員——科學創造,引領成長”主題隊日活動、“家校協同,培育未來”專題培訓、少先隊活動課案例說課展示等示范性活動的開展,使更多輔導員明確了科學輔導的實施路徑,工作熱情更加高漲。

少先隊活動課觀摩現場
“科研興隊”是少先隊事業發展的生命線。在“工作室”里,總結實踐經驗、進行科研探索的氛圍越來越濃厚,并逐步形成了一種“鎮江現象”——
盧剛老師參與了《中國少先隊工作大全》《輔導員工作綱要實施指南》《少先隊工作實用讀本》等少先隊專業書籍的撰稿工作,把自己積累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遞給了同行。張悅老師參與了《江蘇省少先隊活動計劃書》的起草,黃宏姣、黃春華兩位老師參與了《江蘇省少先隊活動課輔導用書》的撰寫,陳萍老師參加了《江蘇省少先隊活動工作讀本》的編寫工作……他們都將工作中的收獲化作一行行跳動的字符,傳遞給了廣大少先隊輔導員。
“工作室”基于潤州區少先隊工作的平臺,設計了金字塔少先隊課題研究群,以區少工委申報的中國少先隊工作學會“十二五”課題“培養少年兒童對黨和社會主義祖國樸素感情的內容和有效方式研究”作為頂層設計,下設了8個子課題,致力于探索在少年兒童成長的最初階段培養對黨和社會主義祖國樸素感情的有效方法,開發出了四類少先隊活動課程,總結出了少先隊活動中需把握的四個輔導環節,還探索出了與之相關的五種工作路徑和三種機制。

中國少先隊工作學會“十二五”課題“培養少年兒童對黨和社會主義祖國樸素感情的內容和有效方式研究”結題匯報活動
“工作室”以少先隊活動課程建設為載體,推廣使用潤州區活動課程《葵花朵朵向陽開》娃娃黨校教材;開發編寫了校本活動課程,如:鎮江實驗學校的《童心·童謠》愛黨讀本,孔家巷小學的《經典誦讀品古韻》讀本,南徐小學的《快樂大本營之“走進軍營篇”》教材等,形成了“一隊一特色,一校一教材”的校本愛黨教育特色,豐富了愛黨教育活動的核心內容;有效揭示了培養樸素感情的5種主要方法,即“童謠+N”法、“爭章+積分”法、網格導行法、微課研討法、游戲創編法。
“工作室”成員堅持到各基層學校指導少先隊科研工作,并將科研成果有效地轉化為少先隊工作的科學指導和示范性經驗,有力地推動了鎮江少先隊活動的創新發展,也讓鎮江少先隊科研走在江蘇省的前列,張悅、夏莉、黃宏姣、黃春華、王娟、方雪花等一大批全國和江蘇省優秀輔導員誕生。
近三年里,在“工作室”承擔的課題中,先后已有10多個省級以上課題結題,“在少先隊社區活動中培養輔導員的公關能力”“挖掘京劇藝術中的紅色元素,培養隊員對黨的樸素感情”等課題分別獲得全國教科研特等獎、江蘇省教科研成果一等獎,其研究成果也在當地學校廣泛推廣。
辛勤的耕耘,揮灑的汗水,讓“工作室”的榮譽墻上掛滿了獎狀。其中,最閃亮的是2013年獲得的“江蘇省少先隊輔導員風采展示”活動團體一等獎。

2013年“工作室”成員參加“江蘇省少先隊輔導員風采展示”活動
2013年冬,潤州區的6位輔導員代表鎮江市參加了江蘇省輔導員風采展示,其中有4位是“工作室”的骨干。從比賽前的培訓,到比賽中的輔助,“工作室”的其他成員都不遺余力地給予他們專業支持。比賽時,輔導員們以輕松的快板、感人的微情景劇、唯美的民族舞,讓評委和觀眾真切地感受到了鎮江的山美、水美、人更美;以學習身邊的模范——金燕老師的言行,詮釋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引導隊員們實現“讓童心在隊禮中閃光”;以“孫中山‘天下為公’精神大揭秘”戶外實踐匯報,展示了輔導員們的專業技能……最終,鎮江代表隊獲得“微隊會展示”團體特等獎,“戶外實踐活動”團體特等獎,“才藝展示”團體一等獎,團體總分一等獎等榮譽。
熠熠星光,是收獲,是感動,更是一種成長和擔當。“汗水中成長”的喜悅,像叮咚作響的山泉,激勵著輔導員們勇往直前。
捧著一顆熾熱的心,行走在少先隊事業的征途上。與紅領巾同行,不忘初心,將紅色基因傳承,是“盧剛輔導員工作室”最真誠的夢!
(資料提供:盧剛輔導員工作室 執筆:陳萍)

張悅老師為輔導員同行進行少先隊活動課程培訓
(欄目編輯 李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