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倪浩
上海推進房屋租賃市場建設邁出堅實一步。23日,上海掛牌出讓4幅均處于城市熱點區塊的土地,總建筑面積近20萬平米,對應商品房的土地價值近200億。這4幅土地分別處于浦東新區、徐匯區和長寧區,將全部改做租賃住房建設用途。
根據最新發布的上海住房“十三五”規劃,未來5年,上海城鎮住房預計新增170萬套。其中,商品住房約45萬套、租賃住房約70萬套、各類保障性住房約55萬套。
而在全國范圍內,住房租賃市場改革大幕也已經拉開。7月20日,住建部等國家九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在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要求人口為凈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并選取廣州、深圳等12個城市作為首批開展住房租賃試點的單位。目前已有9個試點城市公布方案或通過審議。多地提出“購租同權”,從落戶、入學,向醫療、社保等更多社會福利領域拓展。
除上海外,作為12個試點城市之外的北京,也計劃在未來5年內建設50萬套租賃住房。
北京市房地產法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秀池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積極發展公共租賃住房,對于建立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起到重要作用。住房租賃市場的發展,將抑制市場非理性投資和投機需求,起到平抑房價,穩定房地產市場的作用。▲
環球時報2017-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