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成
摘要:復習時學生容易煩躁,失去信心,因此應以學生為主體,創造機會讓每一個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自己去動手、動口、動腦,通過學習活動,使知識得以“升華”。本課在實施過程中,改變了傳統的復習形式。學生在應用已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有意無意地完善了已有的認知結構,達到了“溫故而知新”的目的[1]。
關鍵詞:復習課;氫氧化銅的制備;自信心
文章編號:1008-0546(2017)08-0051-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8.019
初三化學新授課即將接近尾聲,老師們內心通常有這樣的想法:馬上要進入復習階段,學生快樂的學習也將結束了,八、九兩章的實驗還是盡量做給學生看看。其實不然,復習課也同樣可以上得精彩絕倫,讓孩子們的臉上綻放出自信的笑容。作為老師,有一件事是必須去做的,那就是點燃學生內心對學習的激情,讓他們對我們傳授的知識充滿渴望[2]。在2016年時和學生一同琢磨了一節復習課“氫氧化銅的制備”,后來剛好成為2016年常州市中考化學考核實驗之一,回味當時的這節復習課,從中獲得許多感悟,下面來具體談一談。
一、 課題的提出
原因一:在進入復習階段前,學生對于氫氧化銅有過至少三次的會面。首先在滬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102頁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時用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反應會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接著是在下冊第46頁堿的化學性質中也遇到了這個反應,學生對它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最后是在下冊第76頁葡萄糖的檢驗中得知制得氫氧化銅需要控制反應物的量和濃度。有了這三次接觸,學生對這個漂亮的藍色沉淀已銘記在心,對氫氧化銅很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燃起學生的探究欲望,讓他們樂在其中。
原因二:在平時的模擬考或歷屆學生的中考中我們不難發現,實驗探究一直是大部分學生的死穴,老師們常用的方法就是“題海戰、精評講、重復練”,最后得出的結論是:學生太笨,怎么也培養不出老師預期的思維效果。試問一個從沒有真正試過實驗的學生或被你限制“自由”的學生怎么會有自己的思維,他們永遠在模仿,思維也是單一的。因此,學生長時間面對自己的失敗,自信心受挫,最后導致一做到探究題就害怕,最后干脆放棄。
基于此,老師應該把實驗的權利交給學生,他們已經擁有了一年的化學知識,可以去嘗試著一直夢想完成的某些實驗,而我們老師只需做一個協助者,需要我們的時候可以站在他們的身邊。
由于本校沒有專職實驗員,因此每開一次學生分組實驗課都比較耗時,但我們還是加班加點如期準備好10組實驗,并用九年級化學書中出現的10位科學家給小組進行命名。那天學生們看著眼前的實驗儀器和小組名稱個個笑顏如花,信心百倍,這是復習課上難以見到的。
二、 課堂教學實錄
1. 初次體驗成功
[教師]PPT展示制備得到的Cu(OH)2照片以及一些它的用途信息,學生仔細閱讀。
“同學們,Cu(OH)2不僅漂亮而且非常實用,你們想不想親手制得它?”
[學生]想!(非常興奮)
[教師]在實驗室里,可用哪些常用試劑制備得到Cu(OH)2?請你們設計方案將它寫在學案上,并進行小組交流方案是否可行。
師生共同評價方案、分析可行性。
[學生]用可溶性堿+可溶性銅鹽反應得到氫氧化銅。
[教師]可以制得氫氧化銅的方法很多,今天課上我們給同學們準備的藥品是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
PPT展示實驗1:請同學們向試管1中倒入適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再向其中滴加硫酸銅溶液來制備氫氧化銅。
[學生]進行實驗,得到了漂亮的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在操作過程中老師巡視,發現很多基本操作錯誤并及時指出)
[教師] 但是實驗室現在只能提供價格便宜的CuO為原料來制備Cu(OH)2,你們有方案嗎?
[學生]讓CuO先和稀硫酸或稀鹽酸反應,制得的銅鹽再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這次學生幾乎異口同聲快速得出方案)
2.屢次經歷失敗
[老師]利用CuO、稀H2SO4、NaOH溶液等試劑,以及所需實驗儀器,請同學親自動手制備Cu(OH)2(強調:實驗時同學要分工合作,并仔細觀察現象,注重過程變化,并填在下發的學案中)。
[學生]好(有了剛才的成功經驗,學生們個個躍躍欲試)……
[PPT展示]根據學生們一致得出的實驗2:利用CuO、H2SO4、NaOH溶液以及所需的實驗儀器來制備Cu(OH)2(教師提示:為加快氧化銅和稀硫酸的反應速度,可以采用加熱的方法)。
實驗步驟:
1. 用紙槽向試管2中加入氧化銅粉末(鋪滿試管底部即可);
2. 向試管2中加入稀硫酸,發現粉末不易溶解,再在酒精燈上加熱后振蕩;
3. 向步驟2所得的試管2中用膠頭滴管逐滴滴加氫氧化鈉溶液,邊滴邊振蕩;
[學生]根據提示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實驗中適當交流)
[老師]與剛才實驗現象相同嗎?得到氫氧化銅了嗎?
[學生]奇怪,這次怎么沒有?(學生一臉疑惑,小組都沒有成功得到氫氧化銅)
[學生1]我們什么沉淀都沒有,只是藍色液體,有一點點絮狀物。
[學生2]我們的都是黑色的,沒有藍色沉淀。
[學生3]剛開始有藍色沉淀出現,但部分馬上變黑。
[學生4]開始有藍色沉淀出現,振蕩一下沉淀又消失。
[學生5]既有黑色沉淀又有藍色沉淀。
[老師]化學實驗中肯定有避免不了的“意外”,不要把它看成失敗,它其實是一種資源,供我們發現、分析、研究和解決。大家想不想解決這個難題?
[學生]想,我們肯定是某些地方出了問題。
[老師]可以把實驗2與實驗1作對比,分析在哪些方面發生了改變,與產生的新問題有沒有關系。那我們先一起找找相關的資料,多了解一些知識再來改進實驗。
師生共同網上查詢資料,熱烈討論記錄,思想碰撞。
學生們搜集到的資料有:
1. 氫氧化銅不穩定,受熱至60-80℃變暗,溫度再高分解為黑色氧化銅和水。
2. 由于在實驗過程中加入到少量氧化銅與一定量溶質質量分數較大的硫酸,所以在反應過后體系呈酸性,再滴加幾滴氫氧化鈉時,首先中和體系的過量酸,不會產生氫氧化銅藍色沉淀。
3. 取少量氧化銅和一定量稀硫酸反應是生成硫酸銅溶液,加熱時間過長,會使試管的溫度過高,在加入氫氧化鈉的過程中產生的氫氧化銅藍色沉淀會因為溫度過高而分解。
[老師]通過資料查閱,同學們發現決定實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學生]反應物的量、反應的溫度。
小組進行總結原因分析和改進措施如下表:
[老師]怎么控制反應物的量?怎么控制溫度?
學生中出現兩種不同的方案:
[方案1]實驗中發現氧化銅很難反應完全,我們組用過量的氧化銅和稀硫酸加熱反應,然后進行過濾得到硫酸銅溶液,然后放在冷水中(濕毛巾包裹)冷卻。
[方案2]我們組用氧化銅和過量的稀硫酸加熱反應,然后用風扇吹使其冷卻。
[老師]請開始驗證你們方案。
經過了大約20分鐘,學生們還是沒有成功得到氫氧化銅藍色沉淀,老師給予了指導。
方案1中用過濾操作非常耗時,冷卻的方法不僅慢而且麻煩,試管容易裂;方案2中沒等到沉淀出現已是滿滿一試管,風扇吹發現也不便捷。
[老師]實驗操作講究“多、快、好、省”,生活中,在一杯冷水中加幾滴熱水和一杯熱水中加幾滴冷水,效果一樣嗎?把得到的硫酸銅溶液靜置一會兒后用傾倒法倒在試管中可以代替過濾操作,請小組討論交流,得出實驗的最佳操作方案。
[學生]各抒己見,完成方案優化。
三、再次體驗成功
[PPT展示]實驗3:同學們按照完善后的流程,使反應在較低的溫度下進行,再一次制備Cu(OH)2。
實驗要求:
1. 用紙槽向試管3中加入約半小匙的氧化銅粉末;
2. 向試管3中倒入約6毫升的稀硫酸,發現粉末不易溶解,再在酒精燈上加熱后振蕩;
3. 將試管3放在試管架上靜置片刻,用傾倒法把上層得到的硫酸銅溶液倒在試管4中,用膠頭滴管吸取試管4中的硫酸銅溶液滴加到試管5內的氫氧化鈉溶液中。
[老師] 同學們,你們得到氫氧化銅藍色沉淀了嗎?
[學生]成功啦!(齊聲大喊,開心地笑)
[老師]祝賀你們,原來失敗一點兒都不可怕,老師喜歡你們臉上自信的笑容,你們是未來的化學家!(教室里不約而同地響起掌聲)
三、 結束語
這節復習課從知識點上不僅復習了第一章中的實驗基本操作,而且重點鞏固了酸堿鹽的化學性質。本節復習課我們打破了以往單一做題的課堂模式,而是把知識一直貫穿于整個氫氧化銅制備的實驗中來完成。學生在和諧愉快的學習氣氛中完成了知識的回顧,并培養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之后,我們也陸續開展了“松花蛋的制作”、“混合氣體的檢驗和除雜”、“萬能裝置的變身”、“暖寶寶的秘密”等學生分組實驗的復習課,學生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對化學產生了深深的喜愛,他們愛動腦、喜嘗試、盼難題。在2016年的中考中我校學生的化學均分達79.7,超過大市均分7分左右,可喜的不僅僅是分數,而是他們在復習階段一次比一次自信和開心,是遇到困難時的從容和戰勝困難的勇氣。作為老師的我們有責任讓學生快樂學習,讓自信之花在他們的臉上永遠綻放。
參考文獻
[1] 沈龍明.初中化學有效教學實用課堂教學藝術[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9
[2] 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 王雅莉.初中化學課堂問題設計[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