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爾豪
“倒貸”是指客戶在貸款即將到期或者償還貸款利息時,暫時因為流動性問題而無法支付,向第三方籌措資金歸還銀行貸款或利息,并再次向銀行申請到貸款,用來償還“倒貸”資金本息的行為。“倒貸”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小微企業資金不足的問題。但在現實中,不符合條件的違規“倒貸”行為大量存在,嚴重擾亂了金融市場,遏制“倒貸”風險刻不容緩。
制度層面要對“倒貸”進行認定和厘清界限。立法機構和金融監管部門要對“倒貸”行為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進行認定,明確“倒貸”有罪和非罪的界限、裁量標準等,對以盈利為目的且數額巨大的“倒貸”行為定性為“投機詐騙行為”,對不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自助和民間借貸行為,定性為正常市場行為。在此基礎上,完善“倒貸”相關規章制度,明確相應的監管部門,做到有制度覆蓋,有監管部門監管,有裁量標準,實現對“倒貸”的監管全覆蓋。從長遠來說,應加快民間融資的立法工作,規范民間融資發展。
監管部門要加大對違規“倒貸”的檢查處罰力度。一方面,農村金融機構要嚴格執行小微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無還本續貸政策的相關規定,嚴禁對經營狀況不佳、有欠貸欠息行為等不符合條件要求的企業進行“倒貸”。更要嚴防農村金融機構借機把不良貸款通過“倒貸”“洗白資產”,掩蓋信貸風險,對嚴重違規行為從嚴查處,從嚴問責。
農村金融機構要強化服務意識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農村金融機構要堅持在發展中防范化解風險,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與企業抱團取暖,通過提供有效信貸支持滿足小微企業正常經營的流動資金需求。豐富完善貸款產品。農村金融機構要根據市場和小微企業的要求,科學運用循環貸款、年審制貸款等方便借款人的業務品種,采取分期償還貸款本金等更為靈活的還款方式,減輕企業的還款壓力。合理確定貸款期限。貸款期限設計與生產經營周期、還款來源、到賬時間相匹配,減緩企業的資金壓力。
農村金融機構要強化風險管理提升信貸資產質量。要建立完善的農村金融組織結構,形成“三會一層”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防止權力過于集中等不利于機構正常運營的事件發生。建立健全機構內部控制制度和風險防范機制,完善落實貸款責任人制度,嚴格執行審貸分離制度。加強對員工行為的監督和排查,建立員工異常行為舉報、查處機制。建立內部舉報核查制度,從源頭上防范違規“倒貸”行為的發生。從嚴問責。對“倒貸”風險事件直接責任人從嚴問責,對管理不盡職、履職不到位的機構負責人也要按照相關規定嚴格認定責任并嚴肅問責。(作者單位:河南省淅川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