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兵
金潤泉,名百順,清光緒四年(1878)生于浙江省蕭山縣金西橋村。金潤泉祖輩經商,到父親輩家道中落,只讀了三年私塾,14歲便入染坊幫忙,在染坊顯示出過人的經營才能。有見識的父親發現了這一點,送他去杭州鹽橋乾泰錢莊當學徒。
乾泰錢莊規模很小,屬于小同行錢莊。金潤泉在小錢莊身兼數職,倒是學了不少東西。幾年后,不甘于小錢莊業務的金潤泉到同興錢莊(大同行)實習,升到跑場頭(上錢業會館做交易)。同興倒閉后,又轉到裕源錢莊(大同行并設有爐房)跑場頭。裕源資力雄厚,老板兼經理孫老二為當時錢業頭面人物,金潤泉憑借裕源勢力在錢業會館中初顯身手,業務水平為同行矚目。1899年上虞王家和紹興高家(均系當時錢莊大老板)在杭州新開寶泰錢莊,為自設爐房的大同行,因見金在錢業會館頗為精明能干,設法將其挖走,聘為副理,仍跑會館。當時,金潤泉21歲,為錢業經副理中最年輕者,名噪一時。草根中人只要足夠勤奮聰慧,誠信務實,必如錐在囊中,不得不出,金潤泉就是此中的佼佼者。
1905年,清政府在北京西交民巷成立戶部銀行,這是我國最早的官辦國家銀行,1908年2月,經度支部(官制改革前的戶部)奏準改稱大清銀行,行使中央銀行職能。其時大清銀行準備在杭州設立浙江分行,急需招聘一批管理人才,杭州錢業就推薦金潤泉赴京應試,這是金潤泉的一大人生機遇。杭州錢業知道北京的考官陳靜齋是杭州人,與杭州錢業人士多有私交,于是金潤泉的蕭山同鄉,晚清著名的實業家、政治活動家、立憲派的領袖人物湯壽潛便寫了一封推薦信,交金潤泉帶赴京城面呈陳靜齋,以方便錄用。金潤泉懷揣推薦信入京,但是并沒有去拜見陳靜齋,而是與其他應聘者一道參加嚴格的考試,并以優異成績通過,受到陳靜齋的單獨接見,這時,金潤泉方才拿出推薦信,贏得了陳靜齋的極大好感。1909年2月,經陳靜齋的大力推薦,金潤泉成為大清銀行浙江分行的經理,這一年金潤泉32歲,剛過而立。辛亥革命之后,大清銀行停業清理,其業務由中國銀行接手,金潤泉就留任中國銀行浙江分行的副行長,并終其一生,伴隨中國銀行一起成長。
1912年2月,袁世凱政府因鐵路借款、軍費支出等導致財政入不敷出,絕大部分財政赤字由交通銀行和中國銀行墊付。1916年5月,身為中國銀行浙江分行經理的金潤泉接到中國銀行總行的停兌令。他考慮再三,決定與抵制停兌令的中行上海分行共同進退,在報告浙江都督呂公望批準后,公開拒絕北洋政府的停兌令,維護銀行信用。當時中國銀行浙江分行行長是蔡谷清,而金潤泉是實際主事人,在擠兌最嚴重的時候,他站到第一線,并且向儲戶承諾,“只要我金潤泉人在,中國銀行就不會倒閉,也不會少大家一分存款一分利息,我金潤泉是講信用的。”經過此役,金潤泉確立了他在浙江金融界的領袖地位。1921年,蔡谷清去世,金潤泉順理成章地升任行長。
隨著金潤泉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他身上承擔的責任也越來越重:1921年發起籌辦《浙江商報》;1922年任杭州造幣廠會辦,江浙戰爭期間停辦,1927年恢復生產時任廠長;1930年任杭州市銀行業同業公會主席;1936年任杭州商會會長,等等。在金潤泉的領導下,中國銀行浙江分行始終穩健經營,在中國金融界舉足輕重。金潤泉則因中行而成就了其一生事業的高峰。
杭州城外蕭山縣,鐘靈毓秀出人才,金潤泉生于斯、長于斯、成于斯、報于斯,憑借過人的天賦、堅韌的意志,以及良好的口碑,成為本土人士的成功典范。1954年春,金潤泉在其上海家中安詳闔目。(作者單位:上海市銀行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