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奇正
2016年5月,經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選派,我到總行定點扶貧地區陜西省銅川市印臺區掛職副區長,開展為期一年扶貧工作。光陰似箭,一年時間匆匆而過,一些事情卻依然難以忘懷。
當我得知奔赴陜西掛職開展扶貧工作時,心中感覺很復雜。既有對全新環境的好奇,也有對家人的不舍,更多的是如何開展好工作的思考。
最初的一段時間,工作之余也會不時地感到寂寞,當再次讀到杜工部的詩句“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時,對詩人當時的意境便產生了更深的共鳴。
地方政府的工作壓力大我早有所聞,此次有了切身的感受。除了要負責分管部門的工作之外,還有很多會議和活動需要參加,每天上下午日程都排得很滿。區領導辦公室的燈光,常年亮至深夜,當我對他們的工作強度表示欽佩時,他們都笑著和我說,習慣了。
按照區政府分工,我負責司法、供銷、糧食、物價、金融方面的工作。掛職前,我對金融以外的工作了解較少。因此,為更好地開展分管的工作,我虛心向區政府其他領導學習,向基層工作人員學習,向群眾學習,積極參加相關工作會議以及一些座談走訪和迎檢工作,學習分管領域業務,了解行業特點,努力掌握工作重點和脈絡。
如何充分發揮自身專長和優勢,有的放矢地為當地發展做一些實事。常言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因此,我通過各種渠道搜集資料,加深對銅川對印臺的印象和了解。我辦公桌上始終放著銅川和印臺的地圖及統計資料,短時間內跑遍了轄內所有的鎮和街道開展調研,對基本區情、經濟發展情況和扶貧工作情況有了全面的了解,為做好扶貧工作奠定了基礎。
初來乍到時,盡管領導和同事對我很熱情,生活上照顧得很周到,工作中配合也很好,但我還是有一種做客的感覺。直到市里舉辦縣級干部籃球賽,我作為印臺區的隊員參加了比賽,與其他區領導在賽場上一起揮灑汗水,賽后熱烈討論,總結得失,才感覺真正融入了這個集體。
在逐漸適應融入新環境的同時,通過學習,我認識到當前的脫貧攻堅工作,其力度和深度均不同以往,主要是突出落實“精準”二字,從深挖致貧原因入手,通過發展來脫貧,并防止脫貧后返貧,既要“救急”,更要“救窮”。從個人角度說,除了常規性的宣傳推廣特色農副產品銷售、對口聯系幫扶貧困村和貧困戶、聯系協調幫扶項目和資金外,還應努力探索金融如何在脫貧工作中發揮作用。
金融扶貧工作中,最直接最明顯的非扶貧貸款莫屬。2016年以來,各級管理部門針對扶貧貸款的發放和使用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人民銀行的再貸款支持,財政部門的貼息等,但具體落實過程中還存在貸款的發放進度不十分令人滿意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我走訪了多家農村信用社。調查發現,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貧困戶在還款能力、合格抵押品以及個人信用記錄方面,不能滿足金融機構的要求。于是我把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向放在增強信用體系建設方面。一是組織轄內的信用社積極參加陜西省委組織部和陜西省聯社開展的“雙基聯動”(基層黨組織和基層信用社合作,為貧困戶建立信用檔案)活動,打牢信用環境建設的基礎;二是參加人民銀行銅川市中支組織的赴甘肅慶陽市調研考察活動,學習當地建設信用數據庫的經驗,提高相關工作的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三是在總行機關黨委的支持下,推動建立扶貧貸款擔保基金,按一比十的比例擔保,以較少的資金撬動較大的效益。在此過程中,我通過廣泛調研,周密分析,精確地測算了潛在的貸款需求以及相應的擔保基金規模,避免投入資金過多造成沉淀。
如何利用金融助推地方經濟發展,有效支持扶貧工作。我認為,應把扶貧放在地方經濟產業發展的格局下考慮,經濟發展了,蛋糕做大了,可以更好地解決脫貧和發展問題。在參與謀劃解決區內基礎設施建設、移民搬遷和棚戶區改造等工作中的融資問題時,我運用專業知識,積極出謀獻策,力爭盡快獲得資金并節約成本。今年春節前貸款額度一度較緊張的時候,我不停奔波于銅川、西安、北京之間,通過多種渠道協調金融機構,保證及時獲得貸款,確保節前農民工工資的按時足額發放。為了拓寬融資渠道,我聯系了多家銀行和證券公司,探討發行債券的可能性。
在充實忙碌的工作中,一年的扶貧時間很快到了。回顧這段經歷,我也有一些感受。首先,高度重視掛職工作充分體現了黨組織下大力氣培養干部的決心和遠見。一個人的掛職過程凝聚了多方的大量工作與付出。組織部門為此次掛職交流做了很多工作,從機制完善、干部選拔、組織管理、溝通協調等方面精心實施,全方位地提供學習和鍛煉機會,工作上坦誠信任,政治思想和生活上關懷入微。其次,掛職工作機制是培養干部的良好平臺和有效途徑。我長期在央行統計部門工作,縱有專而精的一面卻也相對單一,對社會問題思考和研究不夠深入。掛職經歷極大彌補了這些不足。政府工作不僅向我展開了全新的工作領域、模式、機制,還接觸了很多工作對象,各種信息極大刺激并啟發了我認識分析問題的思路,學著以立體的而不是單向的思維去理解分析問題。這樣的收獲不通過親身實踐無法得來,這種影響對個人和工作而言都是深遠的。(作者為中國人民銀行定點扶貧掛職干部,曾任陜西省銅川市印臺區副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