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澈
摘 要:美術教學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貫穿于整個教育的不同階段和各個學科,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對學生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但是,美術學科在現階段學校以升學為宗旨的影響下,其真實作用并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很多教師都在強調學生如何如何,卻很少反思自己做得怎么樣,針對這種現狀總結幾點與同行共享。
關鍵詞:美術教學;知識引領;情感交流
一、教師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
教師要讓美術的美時刻喚起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熱愛和激發學生的創作意識,做到有的放矢。無論在教學的哪個環節教師善于引導都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的前提。
二、教師要有效利用電教設備,讓學生更形象、更直觀地感受美,領悟美,才能用心接受新知識,并創作美
學校不斷改善教師的教學環境設備,每個班級都配置了先進的功能電教設備,而且美術也有配套的教學光盤,這樣可以讓備課更輕松,課堂更吸引學生,教師也會有更多的時間去挖掘教材,但不是每個教師都能很好地利用設備。
課件教學資料給我們的教學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更喜歡上美術課,但是每課的課件都是圖片,時間久了,學生會感覺乏味,教師也會感覺有些課程內容不適合用圖片,所以教師在閑暇的時間可以下載些視頻讓學生觀看,時變時新,新穎的東西總會給自己和學生靈感,并讓其樂于接受,喚起學生對美的追求。
三、教師基本功的演示環節,是課堂上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讓學生內心受到感染,更愿意接近和嘗試
很多教師有了課件,就不再去演示,因為美術的特殊性,要準備很多的用具,所以一課件一堂課的現象比比皆是,布置下去的作業有的學生雖然看了課件提示步驟,但還是無從下手,就會問老師,不止一個地問,老師就需要逐個回答,既浪費時間又顯不出知識的重要性。美術屬于直觀教學,應通過直觀授課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感知能力、分析能力。
四、細節決定成敗,每位教師都應該多學習,充實自己的內涵
都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所以教師隨時隨地都要不斷地充實自己,不僅僅是為了教學。當知識儲備到一定程度就會厚積薄發,閑暇時間練字、畫畫、讀書,都是很好的選擇。因為在課堂上你不知道會遇到什么突如其來的問題,讓你手足無措。記得有一節課,教科書上有一個字學生不認識,學生在課堂就直接問出來,我當時沒回答上來,就說課下老師回去查查字典,這時候有學生直接讀出了這個字,我馬上表揚了他,他不好意思地笑笑說:“老師你怎么不認識這個字呢,是在考驗我吧?”這句話說出來,我感覺更無地自容了,以后再去上課,把所要接觸的文字都看一遍,對于不確切的讀音就去查字典,及時解決。雖然只是一個小的環節,但是足以說明教師的認真,對知識的負責。
五、教師要有駕馭教材的能力,放飛學生的心靈,讓他們快樂自由地學習。既融洽了師生關系,又給教師更多的機會了解學生
教材不斷更新,內容越來越豐富,涉及的范圍越來越廣,給教師很大的空間可以駕馭教材,做適當靈活的調整。在教《手繪線條圖像——物象空間的表達》這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物體空間表現的幾種方法:前后遮擋法、焦點透視法、物象上下安排法、散點透視法、主動式表現方法,這幾種方法學生剛開始學習會混淆,有些不理解,運用得不是那么準確,那么,在這次授課中,我調整了教材課時安排,用了2課時,第一課時在教室上,認識了幾種表現方法,用第二課時安排一節室外寫生課。在初中階段是沒有室外寫生課的,學生就是在教室里完成本節課的內容,限制了學生能力的訓練。教師應讓學生走出教室,感受陽光,感受自然。
我們都會感覺現在的學生不好教,有時老師感覺很累,但學生不見效果。但是美術課不是,學生只要有興趣就愿意去嘗試,在活動和快樂中獲取知識,所以我感覺只要教師做足功課,比如認真地備一節課,認真地制作一件范畫作品,精心地組織語言,都會給學生以啟示。學生也許不會創造,但是可以去模仿,只要能讓他們的手、腦動起來就會有效果。
以上幾點是我在這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的感悟。教師若放松自己,學生必然就更放松自己,所以教師應該對自己嚴格要求,無論是自身修養還是經驗,踐行“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的使命。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