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磊
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由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構成。可見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社會參與、生命健康、文化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在體育與健康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基本知識、技能、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的綜合表現,集中反映了體育與健康學科特征的獨特品質和關鍵能力。
筆者認為,武術校本課程的開展對培養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首先,武術的教學內容具有一定技術要求和難度,學生通過練習武術,其力量、靈敏、柔韌、速度、耐力等身體素質可以得到提升。其次,學生通過長期的武術學習和練習,能促使他們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逐步形成鍛煉習慣,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第三,武德是中國武術的重要內容,長期習練武術,有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對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具有引領作用。
一、開發武術校本課程的可行性
1.武術是強身健體、修養身心、防病自衛的有效手段。近年來國家政府部門和各方武術人士正著力于“武術進校園”相關課題的研究,“武術段位制”“武術六進”等方案相繼提出,這表明校園武術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期。筆者認為在本校開展武術校本課程對于改善本校學生體質、塑造健全人格、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培養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重大價值,對于本校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2.本校于2010年引入并推廣《全國中小學生系列武術健身操》,據筆者調查,筆者所在學校地區大力推廣武術健身操的學校并不多,本校則一直堅持武術強身健體、修養身心的育人理念,始終堅持武術操的教學和鍛煉。在此基礎上,本校吸納武術方面有所特長的學生,組建了校武術隊,連續幾年在省中學生武術比賽中獲得較好成績,同時還擔任了許多學校文化活動的表演任務,受到廣大師生好評,這為本校武術進一步推廣起到了推動作用。可見,本校在開展武術校本課程方面具有一定基礎。
二、開發武術校本課程的策略
1.思想引領,健全機制
首先,學校上至校長室領導下至編制課程的體育教師,思想上高度重視,堅持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的思想理念,以培養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作為工作宗旨;其次,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建立以校長室領導,體育組教師研發編制教材、設定科學評價標準,班主任參與過程管理,力求學生積極配合,多位一體的課程開發工作機制,確保武術校本課程的高效開展。
2.課程開發,教學實施環節精心設計
首先,在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編排上做到不盲目、不隨意,通過對學生進行訪問、調查,了解學生興趣與需求,結合學校實際教學資源,選擇學生易于掌握與提高,能日常進行鍛煉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套路、器械、對練等內容,進行提煉與整合,形成教材;其次,在教學中,教師積極提升自身專業技能水平,熟悉武術各個項目的技術特點,鉆研教材并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技能基礎等,根據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要素,創設豐富多彩、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如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展示、個人展示、小組競賽以及鏡面練習、實戰演練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實現教學目標;第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相互合作、欣賞等體育品德教育,加強學生對技術動作的理解與掌握,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積極主動參與鍛煉,實現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
3.評價方式科學化、多元化
在評價環節以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為中心目標,重點突出評價結果的激勵性、過程性和教育性。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既關注學生體能、技能等方面的提高,更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行為變化;師評、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學生的日常表現,采用激勵性評價為主,進行正面引導,通過自評和互評,淡化學生之間的相互比較,關注學生的優點和長處,注重學生的自我反思,使學生對武術的認識不斷明朗化和條理化。在教學中,教師巧用診斷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根據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針對性安排教學方法和手段,以便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使整個教學向著預期的目標推進。
4.推廣成果,打造學校特色
在校本課程開展的基礎上進一步向課堂教學、大課間、體育課外活動、課余訓練滲透,創造我校學生人人愛武術、人人練武術的良好氛圍,形成學校特色。第一,本校體育教學模塊多以田徑、球類為主,武術內容比重較小,在武術校本課程開展的基礎上,精選學生喜愛、教學效果好的內容,作為模塊內容向廣大學生推廣,豐富學生模塊學習的選擇,同時促進本校體育教師提高綜合專業素養,提升本校體育教學質量;第二,結合武術校本課程的實踐成果,增加武術社團的開展,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和鍛煉項目的選擇;第三,借助武術校本課程和武術社團的開展,努力發掘武術方面的特長學生,吸納到學校武術訓練隊中,增強武術隊的訓練水平和整體競爭實力,從而實現由點到面的多方位推廣。
通過本校武術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研究,學生對于武術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有了大幅提高,切實增強了學生體質健康,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樹立終身體育理念,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培育學生民族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較好達到了培養本校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同時,本校體育教學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升,體育教師的科研能力和專業素養得到了增強,初步形成了學生有發展、教師有提升、學校有特色的良好局面。
參考文獻:
[1]王凱,李娜娜.對武術進校園的價值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6(10).
[2]蔡銀用.武術進校園任重道遠[J].當代體育科技,2013(1).
[3]韓振元.武術進校園的有效路徑[J].新課程,2015(8).
[4]楊泗霞.中學武術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J].新課程,2012(9).
[5]湯俊波,劉鑫,楊博宇,等.普通高中武術校本課程的實踐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24).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