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凌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項目的不斷進行,現代文閱讀教學在高中語文教育階段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新出爐的《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中就明確把“實用類文本”和“文學類文本”從過去的“選考”變為“必考”。以全國語文高考試卷中的現代文閱讀為例,對高中語文的現代文閱讀學習提出了相應的實踐教學策略,希望能夠提升高中語文的教學質量,使學生可以感受到現代文閱讀的奧妙之處。
關鍵詞: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
現代文閱讀理解是我國高中語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不單純是為了完成高中學習階段的考試,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提高文學素養水平,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由語文教師帶領學生一同走進現代文學作者為我們創造的文學殿堂。
一、高中語文全國試卷中的現代文閱讀
在當前的高中語文全國高考試卷當中,現代文閱讀的考核形式主要有三種,分別是論述類的現代文,文學類的現代文以及實用類的現代文閱讀理解考核。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進行,我國高中語文全國考試卷當中的現代文閱讀考查形式也發生了轉變,實用類文本和文學類文本從過去的“選考”變為“必考”,也就是說試卷中的三類現代文文本都要考核。這正說明了新課程改革對學生的現代文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論述類現代文
首先是論述類的現代文,一般此類的現代文通常都是自然學科類的文章和社會類的文章,會讓學生針對一些比較有意義的句子進行理解,找到文章所要表達的內涵主旨,并且要求學生能夠對文章進行綜合性研究分析,閱讀完文章后,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理清文章的脈絡和格局,找到文章作者所要表達的觀點,在高中語文全國高考試卷中,論述類現代文的閱讀理解的分值為9分,通常以客觀題的形式展現在試卷上,考查能力層級是B、C級。
(二)文學類現代文
在高中語文全國高考試卷中,對文學類的現代文閱讀考核主要體現為對小說和散文兩種文本的理解上。在過去的高中語文高考試卷當中,對于文學類文本的閱讀理解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考查項目,因為文學類的現代文和論述類的現代文相比,在文章深度和表達形式上都有所不同,考查的能力也不一樣。在新課程教學改革以后,文學類文本閱讀更注重學生對文本的探究性考查,讓學生能夠立足文本加入自己的個性思考,并且考查形式將改為采用客觀題和主觀題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展開自由發揮。
(三)實用類現代文
實用類的現代文閱讀考查題型,也是自新課程改革以后,高中語文全國卷中現代文閱讀部分的重點選考題,由2017年開始更改為必考題。一般實用類文章的閱讀理解大多數會選擇社會上人們所熟知的、比較有名氣的公眾人物作為文章的傳主,而實用類現代文的考查形式也主要選用客觀題和主觀題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現代文閱讀理解能力進行考查。通常會針對實用類現代文的文章內容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進而評估學生的分析思考能力以及綜合鑒賞水平。
二、高中語文的現代文閱讀教學實踐策略研究
(一)建立多元化閱讀教學理念
為了能夠更好地提升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質量,提高高中生的閱讀理解水平,根據高中語文新課標教學理念,要讓學生建立起多元化的閱讀觀念。在高中語文的現代文閱讀教學中,不能將學生的視野局限在教科書和選修教材上面,而是要開闊學生對現代文閱讀理解的視野和學習思路。比如說,語文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名家作品時,也可以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入手,深入學生內部了解他們喜歡什么樣的現代文學作品,為什么像郭敬明、張嘉佳和劉同等當代文學作家的文章會受到高中生的喜愛。從學生的文學愛好角度來展開高中語文的現代文閱讀教學,拉近學生與教師、作品的距離,讓學生放下思想包袱,建立多元化的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理念,在現代文閱讀的學習過程中,使學生放飛心靈,自由發揮想象力,教師在一旁進行輔助指導,把課堂還給學生,并且提高學生的現代文閱讀量。
(二)創新閱讀教學模式
同樣,在創新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課堂教學模式時,也不必將現代文閱讀教學局限在教室范圍之內,還有許多的閱讀學習方法來開闊高中生的閱讀視野,學生在平常生活中可以自主進行現代文的閱讀學習。比如說,近幾年比較熱門的綜藝節目“一站到底”和“現代漢語知識大賽”,都可以很好地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學生在休息看電視的時候,也能夠了解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在緊張的高中三年學習期間,為了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現代文閱讀理解水平,語文教師還應當注重對學生自我探究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針對一個教學題目展開實踐性、探索性學習,讓學生在正式上課前做好充分準備,還可以選擇用舞臺表演劇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現代文的情景理解,將文學作品中的內容展現出來,在提高學生現代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也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傳授學生創新解題技巧
對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環節進行教學實踐時,為了讓學生在最后的全國高考中取得滿意成績,將自身的文學素養展現出來,還需要從現代文閱讀的解題技巧上教導學生。教師在建立教學目標的時候,應當引導學生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學會將自己的情感和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相融合,從而產生共鳴,也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共情能力,與現代文作者產生更多思想碰撞,繼而開拓學生的解題思考范圍,形成一套自我問題解決模式。不過,要想讓學生掌握現代文閱讀的解題技巧,可不是一兩天就能夠做到的事情,這需要學生配合教師教學工作日積月累才能夠明白現代文閱讀理解的精髓,所以語文教師需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給予高中生更多課外閱讀的機會,比如說開展課外閱讀交流會,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水平以及對生活小事的理解力,同時從高一開始就應該跟高考接軌,實施課堂教學時,所提的問題以高考常考題型為主,并引導學生建立規范答題意識,讓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
綜上所述,自新課程教學改革以來,高中語文全國試卷對現代文閱讀考核程度也有所加深,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高中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應當建立多元化的閱讀教學理念,創新閱讀教學模式,并向學生傳授現代文閱讀的解題技巧,使學生可以真正愛上高中語文現代文的閱讀學習過程。
參考文獻:
[1]李建軍.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文學教育(上),2015(9):80-81.
[2]覃巧蘭.對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的反思[J].學周刊,2014(32):150.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