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麗
一、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第四章的開篇之作。它是第三章中“農業的區位選擇”的繼續,同時也是后面有關“工業地域的形成”“傳統工業區與新興工業區”等學習內容的基礎。
本節設計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通過小組角色扮演、合作學習,師生的信息交流,一步步引導學生完成學習目標的構建。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結合案例分析影響工業區位的主要因素;
2.學會分析不同工業的主導區位因素;
3.聯系實際說明工業區位因素的不斷的發展變化的,并影響了工業的區位選擇。
過程與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小組討論法等,提高學生分析總結地理現象的能力,培養學生提取并加工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樹立正確的環境觀、科學觀。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掌握影響工業區位的主要因素;
2.判斷影響工業區位的主導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教學難點
1.判斷影響工業區位的主導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2.工業區位因素發展變化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
四、學情分析
高一的學生對生活已有一定的了解,同時由于前面已經學習農業的區位選擇相關內容,對區位的認識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本節課內容和生產生活實際密切相關,所以在課堂上應為學生創設情境,讓他們對自己周圍的地理事物體會由感性認識逐漸過渡到理性認識,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的自
信心。
五、教學方法及手段
充分運用案例、圖片、文字材料等直觀手段創設問題情景,采用學生自主探究法和案例教學法以及多媒體教學法,力求實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情境。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播放鋼鐵廠生產片段,用多媒體將學生引領到工業生產情景中,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工業則是國民經濟的主導,首先讓學生說出身邊有哪些工業部門,在此基礎上教師設疑:什么是工業生產?同時引導學生讀圖4.1,進入到工業生產的學習。
1.討論得出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
引導:提問:如果你是一位正想投資建廠的廠長,你將如何選址呢?才能獲取最高利潤呢?
學生討論:請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各抒己見。
多媒體課件顯示:影響區位選擇的因素:豐富的原料、動力;地租廉價;廉價的勞動力;廣闊的市場、便捷的交通等。
過渡:作為一個投資者,我們當然想找到一個有充足、廉價的原材料、動力、廉價的地租、勞動力廉價且豐富、廣闊的市場等各方面都比較好的地方,可是會不會有這樣的地方呢?如果沒有,最終工廠應該如何選址呢?
2.主導因素及五種導向型工業
多媒體課件顯示:五種常見的工業生產活動案例圖文資料
教師:大屏幕顯示了五種常見的工業生產活動案例,假設我們班六組同學就是準備選擇項目的投資團隊,每個小組負責一個項目,分別對大屏幕中的五個工業投資項目進行選址分析,討論他們選址需要哪些因素?最終如何選址。
合作探究結論:得出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有多個,工業選址時,每個因素都達到最優是不可能的,所以找出對工業成本影響最大的因素即主導因素,進而得出五種導向型工業,各投資團隊分別說出自己團隊的投資項目是什么導向型工業。
追問:大屏幕顯示了幾個工業生產圖文案例,請同學們繼續探討一下他們分別是什么導向型工業?然后總結五種導向型工業的分布及特點?
多媒體課件顯示:五種導向型工業的特點及分布特點
過渡:以上我們分析了影響不同工業區位的主導因素是不同的,可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科技的不斷進步,這些影響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會不會發生改變呢?工業的選址又會有什么變化呢?
3.工業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
多媒體課件顯示:鞍鋼和寶鋼的案例,結合課本59頁材料以及大屏幕補充材料鞍鋼和寶鋼職工數的變化以及寶鋼對信息的不斷需求和對市場的依賴材料,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提問:
(1)同樣是鋼鐵廠,但是建廠時間不同,影響投資建廠的因素發生了怎樣改變?根本原因是什么?
(2)鞍鋼和寶鋼職工數量有什么變化?得益于什么條件?根本原因是什么?
(3)寶鋼對全球的信息是怎樣獲取的?獲取信息的手段有什么變化?根本原因是什么?
結論:通過學生的討論交流,總結出科學技術的進步、改善了交通運輸條件、使原料、燃料對工業區位選擇影響減弱了;最終得出,工業區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不斷變化的,一個區位因素及作用的變化,會導致其他區位因素及其作用發生變化,進而影響工業的區位選擇。
多媒體課件顯示:南京化纖廠搬遷案例
提問:這是什么因素影響了工廠選址的改變?你能舉出你身邊這樣的案例嗎?
學生:環境因素。舉出案例
追問:教師引導學生再讀圖4.6,有大氣污染的工業如何布局?水污染的工廠又怎樣布局?
多媒體課件顯示:有大氣污染的工業布局簡圖和水污染的工廠布局簡圖,學生通過簡圖來理解布局方法。
多媒體課件顯示:西部大開發政策案例和華人華僑投資建廠案例
繼續追問:這是什么因素影響了工業區位選擇的改變?
學生結論:政策、個人偏好、工業慣性等因素也影響了工業區位的選擇,至此,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完成了本節課的知識建構。
課堂小結:讓學生回顧本節課內容,繪制思維導圖。
拓展延伸:請同學們課下完成:調查本地區是否有過工廠的遷移,并調查遷移的原因。
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采取角色扮演的小組合作探究法和大量的實際案例進行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的地理。本節課的設計理念是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師生雙方互相交流啟發、互相補充溝通,以求得新的發現,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探究意識和研究能力等。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