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富強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的“化學聚焦課堂”為化學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平臺,也是青年化學教師實現自我專業發展的重要平臺。許多青年化學教師對“選修3: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教學難以把握,以《離子晶體》聚焦課堂活動全程為例,引導青年化學教師學會參與化學聚焦課堂活動,促進青年化學教師專業發展。
關鍵詞:化學聚焦課堂;青年化學教師;專業發展;離子晶體
一、對化學聚焦課堂的認識
化學聚焦課堂是以一定的化學課堂教學為載體,研究并實踐怎樣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的教研活動?;顒舆^程中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學校。學校是化學聚焦課堂中的承辦方,組織活動發起、提供同課異構交流舞臺,讓作課教師展示個人能力,讓全體教師專業水平與教學水平在整個過程中得到鍛煉、發展和提升。
2.教研組。教研組是化學聚焦課堂中教學內容的敲定者,同時也是作課教師選手推薦和指導作課教師磨課的組織。組織磨課的過程中使作課教師和聽課教師得以改進和發展。
3.作課教師:教學理念的展示者、教學目標的制定者、教學過程的實施者,化學聚焦課堂活動的最辛苦和受益最深者。
二、積極參與化學聚焦課堂活動,在每一個環節上都有收獲
1.積極參與每一次磨課,作為旁觀者和學習者,前前后后整體聽了一位作課老師的整體磨課過程,有了很大的收獲。
2.積極參加化學聚焦課堂聽課活動,感受天外有天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奧妙。下面分別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1)教學目標——領略同一教學內容不同教師的定位
知識與技能
沈老師:a掌握離子晶體的概念,能識別氯化鈉、氯化銫、氟化鈣的晶胞結構;b了解離子晶體中離子的配位數的概念;c了解影響離子晶體結構的重要因素。楊老師:a知道離子晶體的基本概念,能識別氯化鈉、氯化銫、氟化鈣的晶胞結構;b學會判斷離子晶體配位數,能說出影響離子晶體配位數的因素;c知道晶格能的定義及其應用;d能說出離子晶體的物理性質。王老師:a通過對氯化鈉、氯化銫、氟化鈣晶體結構的探究,歸納出影響離子晶體結構的因素;b了解晶格能的應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離子晶體中離子鍵的強弱。
過程與方法
沈老師:a通過探究氯化鈉晶體的微觀結構,初步體會通過研究離子晶體晶胞結構確定其化學式的一般方法;b通過探究氯化銫、氟化鈣的晶體結構,知識遷移的能力得到提高。楊老師:
a通過實物展示和學生動手相結合的方法,適時啟發、誘導學生掌握氯化鈉、氯化銫、氟化鈣的晶胞結構特點。王老師:a通過觀察氯化鈉、氯化銫、氟化鈣晶體的晶胞模型,探究離子晶體中陰陽離子配位數,分析影響離子晶體結構的因素,培養觀察、分析、歸納問題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沈老師:a通過探究氯化鈉微觀結構和宏觀性質的聯系,樹立微觀決定宏觀、宏觀反映微觀的化學思想;b了解氯化鈉與生活、科技的聯系。楊老師:a通過離子晶體結構與性質的學習,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進一步認識“結構決定物質性質”的客觀規律。王老師:a通過探究氯化鈉、氯化銫、氟化鈣離子晶體的結構,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與喜悅。
(2)教學重難點——把握教學的核心
教學重點:
沈老師:a氯化鈉晶體的微觀結構;b離子晶體化學式的確立方法——均攤法。楊老師:a離子晶體的結構模型及其性質的一般特點;b離子晶體的配位數;c晶格能的應用。王老師:離子晶體的結構及其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
沈老師:離子晶體化學式的確立方法——均攤法。楊老師:
a離子晶體的配位數及其影響因素;b晶格能的定義及其應用。王老師:影響離子晶體結構的因素,離子晶體的晶格能與性質的
關系。
確定好教學重點、難點是為了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以便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好地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
(3)教學過程——有目標地觀察、學習和評價,才能成長
教學情境導入
沈老師:《閃閃的紅星》電影潘冬子濕衣帶鹽情景;楊老師:多媒體展示不同類型晶體圖片;王老師:通過放大鏡觀察食鹽晶體。
重點的突出
沈老師:運用晶胞模型,讓學生觀察討論,師生互動,掌握氯化鈉晶胞結構特點。楊老師:通過展示各種晶胞模型,讓學生觀察討論晶胞中離子位置、配位數、離子個數,完成學案學習任務。王老師:展示晶胞模型,讓學生完成相對應的學習任務。
難點突破
沈老師:引導學生多種方法確定化學式。楊老師:教師幫助學生突破難點。王老師:在動手組建晶胞過程中突破晶體結構特點難題。
觀察教學過程,要關注情境導入、重點如何突出、難點如何突破。只有帶著目標的學習觀察,才能在化學聚焦課堂中有收獲。
三、聚焦自己的課堂教學,提升自身課堂教學效果
1.關注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理念是人們對教學和學習活動內在規律認識的集中體現,同時也是人們對教學活動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態度和觀念,是人們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只有接受先進的教學理念并轉化為教學的原動力,才能更好地設計出一節精彩的課,才能更好地提升課堂效率。
2.關注自己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目標,認真研究學情,準確而恰當地確定合適的教學目標,才可以使學生學得更加快樂,課堂效果得以提升。
3.關注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逐步優化。只有內省,才能使每一堂課都和新課一樣有活力,才使師生共同進步,有
動力。
參考文獻:
[1]化學課程教材研發中心編制.物質結構基礎[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編.化學課程標準研修[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鮑建生.聚焦課堂[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