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聲坤
摘 要:學思課堂是培養學生學思結合、自我發展的課堂。就新疆高中預科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存在的差異性,如何進行核心問題設計,如何創設合適的課堂,最終實現學思結合的有效教學,為新疆高中預科班信息技術教學提供一種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核心問題;學思課堂
學思課堂奉行的主旨是將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真正的主人,著力培養學生“會學習”“會思考”的核心素養。信息技術是一門不斷變化發展的學科,信息素養是學生未來發展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信息素養的形成、信息技術能力的提升需要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筆者承擔了三屆預科班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對如何建立有效的學思課堂一直積極探索,在實踐教學中有一些心得體會,具體如下。
一、注重分析學生的差異性
分析學生差異性的目的是為做好學情分析,在教學過程中能有的放矢,針對學生的差異性能更好進行教學設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也有助于教師對課堂的操作和把握。
1.關注預科班學生與本地班學生的差異
首先,在與本地班對比中存在的差異是語言。漢語是新疆預科班學生的第二語言,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需要將老師的話語進行對比轉化。尤其第一學期,學生需要兩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語言適應期,常會出現理解的偏差。針對這樣的情況,在教學中,老師應盡量放慢語速,多用通俗語言,少用專業術語和生僻字。其次,應該明確預科班學生和本地班學生知識基礎的不同。因為地區教育水平的差異,預科班學生在計算機應用能力上遠不如本地班學生熟練,例如,部分學生對Office組件的操作可能從來沒有接觸過,對信息的獲取、整理、加工能力明顯不足。因此,在課程設計上要有別于本地班級,部分課程需要針對性的先從基礎抓起,再進行拓展。
2.關注預科班學生之間的差異性
預科班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主要有基礎差異和心理差異。同一個班級的學生,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可能還有民考民、民考漢、漢考漢的區別,學習基礎差異性較大,分層比較嚴重,部分學生連基本的打字都不會,也有一部分對計算機操作比較熟悉。同時,基礎弱的學生往往存在自卑感,如果長時間不加以干預會讓他們形成自卑心理,甚至可能會喪失學習的興趣;基礎較好的學生,課堂內容如果簡單,所學習的內容就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也會產生一些自大心理,甚至失去學習動力,出現玩游戲的情況。因此,在教學上應區分對待,對待基礎弱的學生,應給予更多的關注,及時給予學習和心理上的輔導;對待基礎好的學生,應給他們制定更高的學習目標,如讓這些學生參加電腦制作、學科競賽、電子報刊制作、微視頻拍攝等,用參與活動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吸引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二、注重核心問題設計
核心問題是在研究教學的主要內容后,教師精心設計的一個中心問題。核心問題既能兼顧到各種層次學生的學習活動,又能調動學生各種層次的思維活動,對于一堂課來說無疑是重要的,它可以成為一個主線貫穿整個教學活動。新疆高中預科班信息技術教學中,要如何有針對性的把學習的知識設置到一定的問題情境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或合作學習來解決問題,最終達到學思結合。
1.從民族特殊性出發
新疆預科班的學生來自不同的民族,在核心問題設計上關注民族的差異性,考慮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教學中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表達》一節中,筆者以制作主題為“我的民族文化”電子報刊展開教學,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制作自己民族文化的電子報刊,從而課堂很快就獲得了學生認同,學生積極性提高,最終取得較好的效果。
2.從實際應用出發
信息技術是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課堂中所設計的核心問題必須要理論與實踐相關聯,把教學內容與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相結合,引導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來完成學習。如《表格信息的加工與表達》一課中,設計以“分析學生班級和個人成績”為任務,從解決成績分析遇到的問題出發,讓學生體驗數據表格排序、求和、平均值、柱形圖、曲線圖等知識點的應用。問題產生和設計都來源于生活實際,學生關注度較高,課堂開展的過程就是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真正達到學以致用。
3.從地方特色出發
考慮新疆預科班學生對入學所在地了解較少,為加快學生對當地人文、地理、風俗等知識的認識,更好的讓學生適應異地求學的生活,在核心問題設計上可以考慮加入地方特色的元素。如,在講解《獲取網絡信息的策略與技巧》一課時,圍繞“你對珠海知多少”的主題來展開教學,將珠海十景、文化、歷史、地理等知識與網絡信息檢索、搜索引擎使用等知識點結合,既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也加深了學生對珠海當地情況的了解。
4.從趣味性考慮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核心問題設計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往往容易獲得學生的認可。如,《網絡安全防護技術》一課中,老師結合當時比較火的游戲“三國殺”,將整個課文講解的背景設置為三國時期,教學主線為設計“蜀國網絡安全防護”方案,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來解決問題進行學習,還課堂于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知識。
三、注重建立合適的課堂
怎樣的課堂才是合適的課堂?對于信息技術學科而言,能培養學生思維、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發展的課堂,能真正達到學思結合的課堂才是合適的課堂。新疆高中預科班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從以下方面做準備。
1.結合學科的特點,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主動學習和自我成長
利用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為學生創設有利的信息環境,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營造寬松的知識環境,讓能力水平不一樣的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下能自由發展思維;創造良好的知識探究環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思考中尋求突破,不斷完善自己。
2.建立小組合作,培養互助意識
充分考慮新疆預科班學生知識水平的差異性,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不同,在一個班級內建立配對的幫扶小組,讓學生在合作與協作中進行學習,既發揮了基礎較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解決了基礎薄弱學生的困難。這樣,學生不僅在知識上得到了提高,而且促進了友誼,提升了協作能力。
3.建立良好的評價機制和人文關懷
在課堂管理中,一套好的評價激勵機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充分的人文關懷能很好地讓師生打成一片,最終有利于教學。課堂管理中,師生關系為“老師—課代表—小組長—組員”的層級關系。基于這樣的關系,每周從課堂表現、知識掌握、學習進步等多方面評選出每個小組的優秀組員和班級的優秀小組長,教師及時給予鼓勵;同時,老師、課代表、小組長也對各小組中知識比較薄弱的學生,進行知識輔導和關心
幫助。
總之,新疆高中預科班信息技術教學要建立有效的學思課堂,就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關注學生存在的差異性,思考核心問題設計,努力創造合適的課堂環境,最終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和信息素養的提升。教師也應努力學習,對出現的各種問題大膽實踐、積極探索,在總結得失中不斷進步,真正做得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陳勝全.學思課堂:學生是真正的主人[N].中國教師報,2016-08-24.
[2]楊菊.內地新疆高中班信息技術教學初探[J].中國民族教育,2010(10).
[3]周光岑.課堂教學中“核心問題”的特征[J].教育科學論壇,2008(1).
編輯 趙 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