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高考前的幾個月是高三學生考前的最后沖刺階段。隨著高考的臨近,學生的學習越來越緊張,壓力也越來越大,由此還會引發一系列癥狀,諸如焦躁不安、緊張厭學、患得患失等。教師在關注學生學業成績的同時,還需要做大量耐心細致的工作,及時幫助學生堅定信念理想,營造良好氛圍,指導科學學法,調試疏導心理,優化外部環境并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只有這樣,學生在高考中才能發揮應有的水平。
一、強調日常管理,建立良好學風
通過對學生日常行為的管理,對學生紀律、衛生、跑操的檢查,使學生意識到在高三階段學習固然重要,但良好的個人修養、整潔的學習環境、良好的班風同樣重要。因為透過一個學生的衛生習慣可以看出該學生的心態、心氣。一個有良好生活習慣的學生首先是一個做事有規律的學生,更是一個追求生活質量、有積極進取心態的學生,這些恰恰是高考成功的重要條件。因此,應對學生的個人面貌及教室衛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學習的地方干凈無塵,學生身心愉悅了,學習效率也就提高了。在抓好衛生的前提下要利用好班級的板報,要求各班根據本班特點,在教室的后黑板上根據不同時間段做好板報,并把每次考試成績優秀的學生的名字展示出來,把百天誓師時下發的“高考倒計時”牌懸掛教室前以營造緊張而有序的氛圍。
高三學生到了這一階段,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都會出現疲勞,也會出現一系列不安定的情況,如遲到、做事拖沓、易怒等現象。有的家長會覺得是孩子太累,出現點問題可以容忍,可是往往由于家長的不注意造成高三學生后期學習動力不足,成績下降。這時候就需要學校和老師對學生嚴格進行管理,應在高三第二學期開學起,每天對高三各班學生出現的違紀現象進行通報,讓學生感覺到高三最后階段的生活并不是放羊式管理,從思想上不放松,這樣才會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強化目標意識,堅定信念理想
高三最后一個學期要有更加明確的目標意識,這個目標已不是籠統的口號,而是直指高考的具體目標,目標越具體而微,越容易付諸實際行動。要求學生每人自定各科“目標分數線”和總成績“目標分數線”,并按“沖擊線”“保守線”“托底線”三個檔次分別確定,有了這樣的具體的目標,學生就比較容易形成堅定的理想信念,也容易找到提高成績的抓手和方法,從而達成自己的高考
目標。
三、強化心理疏導,重視體育鍛煉
高考前的最后沖刺階段,絕大多數學生的心理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壓力漸漸增大,效率漸漸降低,此時,德育教師就應該與班主任密切溝通,觀察學生心理狀態的變化,出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利用學校現有資源為學生開展心理調適活動、趣味運動會和心理講座,幫學生渡過難關。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要求同學們熱情參與,相互之間協同合作共同完成各種項目。相當一部分同學經過這些活動對班集體有了不一樣的感覺,同時也放松了心情。
一種是“高原現象”,表現為一段時間在學習上效率不高,對學過的知識感覺模糊,成績不但沒有較大提高反而沉浮不定,甚至呈現出一路下滑的趨勢。這時就要及時幫助學生找出自己在學習和訓練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弱點,然后針對這些弱點在任課老師的幫助下進行強化復習訓練,以期查漏補缺全面提升。
一種是“克拉克現象”,表現為有的學生在平日的學習中刻苦、認真、踏實,是班里的優等生,平時考試成績極為出色,可是每到大考成績總是不盡如人意,甚至在激烈的高考競技場上遭遇“滑鐵盧”,一敗涂地而留下終生遺憾。這時就要及時以個別談話的方式幫助學生調整復習策略,對于個別學生因不自信而過分緊張,則要多給予鼓勵并巧妙暗示“你一定會考好的”,其次,還可以發揮家長的力量確保孩子睡眠充足,心情愉悅,并合理安排考試當天的事宜,使其沉著冷靜答題。
四、溝通家長,解決后顧之憂
高考是考學生同時也是考家長。對于許多家長來說,他們也在經歷著另一場高考——心態高考。將考生和家長調到最平和的狀態是考生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平時與各班學生接觸時,我發現有些學生的壓力不是來自自身而是來自家庭。父母的過分關愛,不停地噓寒問暖,使得學生不知所措,甚至學生怕看父母充滿期望的目光,時刻被“考不好如何向父母交代”困擾著。于是我及時與班主任溝通把這些情況反饋給家長,讓家長認識到自己給孩子造成的影響,要求家長為自己定好位,不要過多過細地介入孩子的學習,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
高三學生的后期管理是一件非常需要技巧的事情,不僅需要學生有一個較好的學習成績,還需要有一個成熟的心態。那么在后期的管理中就需要提供及時的學習指導和良好學習氛圍,保證整個年級的穩定,只有學生的心安穩下來了,我們才能在知識方面給予學生最大的幫助,只有學生學會了用平常心對待每一件事,才有信心迎接“獨木橋”般的高考。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