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任重
兩艘先進的宙斯盾驅逐艦接連出現致命撞船事故,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23日沮喪地說,2017年在海軍撞船事故中喪生的美軍官兵恐怕比在阿富汗喪生的美軍還多。聲名遠揚的美海軍第七艦隊到底怎么了?美國各界緊急為第七艦隊問診的結論是,這支承擔亞太前沿部署重任的艦隊早已傷病重重。
艦艇:數量減少負擔加重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23日說,美軍主力艦艇的數量最近幾十年銳減,1996年還有375艘,2016年已經縮減到275艘。在20年的時間里,不但艦艇數量減少了100艘,而且由于撥款不足導致的艦艇更新計劃放緩,美海軍主力艦的平均艦齡也增加了10年以上。
與此同時,對美國海軍的需求卻在猛增。特別是在太平洋海域,不斷加劇的地區緊張局勢讓第七艦隊疲于奔命。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認為,缺少軍費是撞船事件頻發的“元兇”。2011年通過的《預算控制法》規范了聯邦支出的上限,該法案對未來10年美國軍費開支設定上限,美國海軍撥款大幅減少。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國際安全問題專家約翰·紹斯表示,美國海軍必須在采購新艦船、給士兵發工資以及設備維修等核心問題上做選擇。
艦員:培訓不足資質存疑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23日稱,前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特別助理布賴恩?克拉克表示,“過去三四年,美國海軍正逐漸捉襟見肘,主要原因是供不應求”。美國海軍這幾年來一直“很吝嗇”:艦船上配備的人員減少,意味著他們工作量增大,用在操作培訓上的時間減少。人員配備不夠,艦船就會出現生銹、設備受損甚至失靈等問題。
《今日美國報》稱,一般來說,一艘軍艦要經歷部署、返回基地維護、培訓以及再部署這個流程。但隨著美國海軍軍艦數量不斷減少,進入維修階段的艦船面臨迅速返港執行任務的壓力,特別是地區局勢的持續緊張,第七艦隊進行相關部署的要求沒有減少,最終結果是培訓時間被嚴重縮減。
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2015年發現,由于第七艦隊執行任務的頻次很高,導致用于人員培訓和艦艇維護的時間非常有限。美國問責辦公室的報告說,在美國本土基地的艦艇約40%的時間處于部署狀態,60%的時間進行維護和培訓。而在日本橫須賀基地的第七艦隊67%的時間在部署,33%的時間用于維護,“培訓時間不詳”。
英國《簡氏防務》專家里德旺·拉瑪特23日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表示,最新一次撞船事件中,有跡象顯示商船遵守交通規則,“麥凱恩”號損傷情形顯示它未遵守交通規則。拉瑪特認為,短期內美軍艦艇連續出事,顯然是制度出了問題。他質疑訓練不足,駕駛室的艦員根本不夠格。
美國塔夫茨大學海洋問題專家羅克福德·韋茨23日對《今日美國報》表示,即使是訓練充足的水兵,也會感覺到亞太海上局勢的挑戰性。美國海軍將對船員培訓、船員資格進行檢查,確認之前一直被忽視的這些問題。美國問責辦公室2015年的報告曾披露,第七艦隊17%的水兵的作戰資格證書已經過期,有的已經過期數月。
管理:指揮層過度自信致自負
艦艇指揮官的領導不力可能也是第七艦隊問題頻出的原因。哈德遜研究所海軍研究中心副主任麥格拉斯表示,支持免除第七艦隊司令奧庫安的職務,“沒有人比奧庫安與撞船事件關聯性更大。他是該艦隊培訓、維護和作戰的第一責任人”。
前美國海軍上校、新美國安全中心防務戰略與評估項目主任杰瑞·亨特里克斯23日說,第七艦隊的高級指揮官們似乎沒將基本的艦船操作能力和航行技巧作為關注重點。上周,美國海軍解雇了“菲茨杰拉德”號驅逐艦艦長。五角大樓表示,該驅逐艦出問題時,駕駛臺的船員已經失去了對局勢的判斷力,無法與其他部門協同。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稱,這些事故的共同之處是“人禍”。報道說,艦隊指揮官誤將不勝任的年輕軍官或者士兵放在關鍵崗位。此外艦長過度自信到自負的程度,對應該引起重視的風險掉以輕心,水兵們則盲從于錯誤指令。美國《軍事》網站稱,“麥凱恩”號撞船事件發生在最基本的操作層面,暗示自鳴得意和操作隨意是罪魁禍首。▲
環球時報2017-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