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軍喊了十余年的“自制潛艇”幾乎成為島內的經典笑話。由于缺乏相關技術儲備,其他國家考慮到大陸的反對也不愿輸出關鍵設備,“自制潛艇”始終是臺軍遙不可及的夢影。不過據臺灣《聯合報》24日報道,臺灣高層首度披露,自制潛艇的設計與構型大致確認,就連最難獲得的戰斗系統等也已敲定商源,“部分甚至已經簽約”。
報道稱,在近日臺北航展開幕式上,臺灣“副總統”陳建仁致詞時強調,臺海軍已簽署“潛艦國造設計啟動及合作備忘錄”,預計分兩階段完成自制潛艇的設計與建造,將以8年時間讓潛艇下水、10年成軍服役,“跨出國防自主政策中最具挑戰的一步”。
潛艇被臺軍視為對抗大陸海軍優勢的重要籌碼。早在2004年陳水扁當局就曾向美國提出潛艇采購案,但由于各方原因,美國一直未能同意。此后臺灣開始謀劃自制潛艇,但由于技術能力限制,關鍵的戰斗系統、動力系統、聲吶、主機等實際都無法自制,只能從其他國家采購。因為大陸的反對,“這些設備取得不易,成為潛艇發展最大瓶頸”。報道稱,“從總統府高層到設計人員,可說是‘繞著地球跑,近期終于取得重大進展,獲得多國‘助陣,已經敲定相關商源”。報道還說,臺灣方面考慮到大陸的干擾因素,這些設備的采購仍存在相當大的變量,“部分商源已預留備份,如果臨時被拒絕,還能快速補位”。
至于具體是哪國公司提供這些關鍵系統,“為保護商源,目前無法對外透露”。不過報道暗示,在臺北航展現場,展出一艘由西班牙與法國合作研制的S-80潛艇模型,該潛艇的戰斗系統則是由美國洛·馬公司承包。
報道透露,臺灣參考各國常規動力潛艇的設計,自主完成構型設計。根據一般潛艇的工程進度,目前已經進入水槽試驗、動態模型測試階段,主要負責對基本設計進行驗證與修正。根據計劃,臺灣規劃建造的8艘自制潛艇應在2018年3月完成初步設計,2020年底完成細節設計,最快將在2024年左右下水成軍。
有分析稱,現代潛艇的研制和建造涉及諸多領域,絕非從各國采購貨架產品后簡單拼裝就能使用的。歷史經驗顯示,像臺灣這樣憑借毫無相關研制經驗的技術基礎,建造出的自制潛艇性能通常都不盡如人意。另一方面,且不論臺灣能否如愿從其他國家獲得那些關鍵系統,能否克服各種技術難題讓自制潛艇建成服役,單說依照解放軍的發展速度,等到2024年,臺軍這幾艘花費不菲卻性能堪憂的潛艇,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魏云峰)
環球時報2017-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