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濟冬 游小離 本報特約記者 張靜
紅極一時的韓國汽車難現往日的風光,正面臨內需不足和出口乏力的雙重打擊。據韓國《每日經濟》24日報道,韓國現代和起亞汽車成績一片黯淡。韓國《中央日報》稱,韓國汽車產業的危機根源在于高成本和低效率。
倒退至2008年水平
韓國汽車產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韓國汽車出口量約為132萬輛,創下近8年來的最低水平。內需銷量約為78萬輛,比上年同期減少4%,自2014年后首次同比減少。因出口內需雙下滑,韓國汽車產量跌至近7年來的最低水平。今年1至6月份,韓國汽車產量共計216萬輛,整車產量自2015年以來連續3年下降。
韓國《亞洲經濟》稱,韓國汽車產業的危機清晰地顯示在各項主要指標中。韓國央行發布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韓國運輸設備銷售規模同比減少3.6%,在各主要產業領域墊底。報道援引該國汽車產業相關人士的話稱,韓國汽車產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倒退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的水平。
罷工令車企損失嚴重,《亞洲經濟》稱,去年韓國汽車業因工會長期罷工備受打擊,今年的問題更加嚴重。現代汽車去年長達24天的罷工共導致14.2萬輛汽車生產延誤,損失金額約3.1萬億韓元(1000韓元約合6元人民幣)。起亞汽車23天的罷工導致11.3萬輛汽車生產延誤,損失2.2萬億韓元。
“沒有投資價值”的商品
韓國《中央日報》稱,據統計,韓國汽車制造商去年平均年薪為9213萬韓元,比日本豐田汽車和德國大眾汽車還要高。然而,從制造一輛汽車所需要的時間來看,韓國汽車公司平均需要26.8小時,生產效率遠低于豐田的24.1小時和福特的21.3小時。
報道援引延世大學經營系教授李志滿的話稱,韓國汽車人工成本比例全球最高,達12.2%。學術界認為,一旦人工成本占銷售額的比例超過10%,就是“沒有投資價值”的商品。相比之下,豐田人工成本占銷售額的比例只有7.8%。
韓國汽車產業最近還遭到韓美自貿協定(FTA)談判的打擊。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經多次點名汽車產業,把汽車貿易作為韓美之間不公平貿易的典型。美國去年恢復此前取消的2.5%的韓國汽車關稅,韓媒稱,預計美方還會要求韓國車企擴大在美國的生產和投資。
中國汽車在韓受青睞
現代汽車今年二季度財報顯示,現代汽車在中國區銷量同比銳減64.2%。中國區銷量占現代汽車全球總銷量超過1/4,上半年總銷量同比下滑29%。起亞汽車6月在華銷量也暴跌58%,上半年總銷量為43萬輛,同比銳減46.7%。在美國市場,現代汽車上半年銷量同比下降7.4%。
彭博社稱,韓國汽車公司在世界最大汽車市場的銷量大跌歸咎于韓中關系緊張,然而更大的原因還是在于韓國汽車廠商本身的經營策略。中國的本土品牌汽車不僅在價格上低于外國品牌車,過去10年來質量和性能也已得到提升。
此外,中國汽車在韓國越來越受歡迎。《首爾經濟》稱,憑借龐大的市場和資金支持,中國汽車崛起正在成為現實。《亞洲經濟》稱,韓業界表示,中國汽車性價比高于韓國汽車,消費者也認可中國汽車技術,韓國進口汽車市場競爭將愈演愈烈。▲
環球時報2017-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