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媒體報道,7月20日早上9點,林肯公園樂隊主唱查斯特·貝寧頓被發現在洛杉磯一處私人住宅內上吊自殺身亡。作為在全球享有很高知名度的搖滾樂隊,林肯公園樂隊成員的此番變故引發了全球媒體的關注,也讓無數歌迷感到震驚和悲痛。
查斯特·貝寧頓其人

1976年3月出生的查斯特·貝寧頓在1993年加入樂隊Grey Daze擔任主唱,因為和成員不和,其于1998年離開并在隨后加入林肯公園樂隊。兩年后,樂隊的首張專輯《混合理論》推出,風靡全世界。隨后幾年,林肯公園推出了包括《天空之城-美特拉》、《末日警鐘:毀滅·新生》、《烈日千陽》等多張專輯,每張專輯均以優秀的銷售成績獲得業界的肯定和歌迷的追捧。“林肯公園”也兩度獲得格萊美獎,數度獲得MTV音樂錄影帶大獎,成績驕人,風光無限。
童年噩夢影響終生
但是,榮耀之下的查斯特卻始終難逃人生中的一些灰暗的過往。
父母離異,遭到同學排擠,這些幼時經歷讓查斯特深受影響。更為嚴重的是,年幼的查斯特曾長期遭到一名成年男子性侵, 這給他留下了強烈的童年陰影。據查斯特過去受訪時透露,從七歲開始遭到一名成年男子性侵,但卻不想要尋求幫助,因為不想讓其他人以為自己是同性戀,或者是說謊,進而導致這樣的性虐待持續到13歲。這些陰影讓年輕的查斯特產生了輕生的念頭,并引發了他酗酒和毒品的惡習。
這些過往也影響著查斯特在音樂上的創作。他的成名代表作《My Suffering》以及林肯公園第一首獲得格萊美獎的歌曲《Crawling》都是在講述類似的心路歷程。《Crawling》中有“周遭一切令我窒息”“操控全局我始終無力”這樣的歌詞,這些都是查斯特以最真實的體驗所得,唱出了許多的心聲,引發了廣泛共鳴。作為一支新金屬搖滾樂隊的主唱,查斯特以搖滾的方式,宣泄自己內心的壓抑,把最真實的人生體驗融入到每一首廣為傳唱的歌曲里。查斯特在受訪時也曾表示過,歌曲中的情緒既是他個人生活的感受,他希望創作能幫助麻痺所有的傷痛,把這些因此付出的代價都融入到音樂當中。可以這樣說,包括童年陰影、酒精與藥物成癮以及兩次婚姻等一些在榮耀底下灰暗的過往,激發了查斯特在音樂上的靈感與啟迪。音樂創作也排解了查斯特情緒上的抑郁與憤恨。
摯友離世無法釋懷
但是,好友克里斯·康奈爾的離世給了查斯特很大的觸動,或多或少地引發了查斯特對于生命的絕望。2017年5月,查斯特的好友,聲音花園樂隊的主唱克里斯·康奈爾自殺身亡。查斯特還在社交網站上發表了一份緬懷康奈爾的公開信,其中說到:“你激發了我很多的靈感,我沒法想象這個世界沒有你,希望你在下一世得到安寧。” 在康奈爾的葬禮上,查斯特還獻唱圣歌《哈里路亞》,送他一程。沒想到的是,兩個月后,查斯特會在康奈爾的生日這一天,以同樣的方式,追隨好友而去。
查斯特的辭世,使得林肯公園樂隊不再完整,本該從7月底開始的巡演也已宣告取消。這支在全球范圍內享譽盛名的搖滾樂隊是否會就此終止,引發了所有歌迷的熱議。作為融合金屬與說唱最為成功的搖滾樂隊,“林肯公園”對于在21世紀初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來說,無疑就是難忘的搖滾青春記憶。甚至有評論認為,林肯公園樂隊或許就是歷史上最“非凡”的搖滾樂隊。
有一種搖滾風格叫“林肯公園”
確實,和傳統的金屬搖滾樂隊相比,“林肯公園”顯得有些另類。“林肯公園”將金屬元素和搖滾元素融合到說唱樂和嘻哈樂中,從而在歌曲的最后和麻木中塑造出“裸金屬”的風格。此外,配以查斯特既能雄性般的嘶吼又能輕柔低吟的女性般的歌喉,“林肯公園”出道至今,不斷挑戰自我,突破音樂界限。在世界范圍內不僅引發混合音樂風暴,也激勵著不甘人后的年青人們發現自身力量。作為樂隊主唱,查斯特有著巨大的、刺耳的嗓音,非常適合這支樂隊的吶喊與宣泄。
多少年來,“林肯公園”以融入重金屬的另類搖滾、嘻哈節奏、炫麗的電子樂,成為了搖滾樂e世代的精神堡壘。“演唱”加“說唱”的雙主唱模式、真實可觸的內容以及關于掙扎于迷茫的表達,“林肯公園”引領了新世代成長的一輩的青春風潮。即使不是“林肯公園”的樂迷,也多少會聽過“林肯公園”的吶喊。游戲迷聽過作為游戲背景音樂的《In the end》,中國的足球迷在《天下足球》欄目里聽到過作為背景音樂的《Leave out all the rest》,影迷在《變形金剛》里聽到過《Iridescent》。因此,可以說,“林肯公園”在某種程度上占領了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沒人能拯救查斯特·貝寧頓
41歲的查斯特·貝寧頓這位非凡的加州搖滾樂隊“林肯公園”的主唱,作為樂隊的靈魂人物,其出眾的音樂天賦深受廣大樂迷的喜愛。因此,他的離世,不僅是樂隊本身的損失,更是全球音樂界的重要損失。
正如有網友所言,也許上帝想聽搖滾了,所以把他“召”去了。他的音樂感染了很多人,很多人從他的歌聲中獲得感悟,獲得同理心的啟迪與溫暖。但是,這個在音樂上治愈了很多人的人,終究沒有能夠治愈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先走了一步,留給我們的,是對這個人、這支樂隊以及自己的青春的無盡的回憶。
如今,再看“林肯公園”在5月份發表的新專輯《光芒再現》,其中的曲名幾乎全都是灰暗色調,比如《沒有人能拯救我》《沉重》等,多少能發現查斯特的悲觀與絕望。這張成為查斯特絕唱的專輯,也讓粉絲感到痛心不已,“感到這張專輯就像是他的遺書”。
斯人已逝,歌猶在耳。一聲長嘆,將青春的回憶保存,將悲傷沉底。正如一篇報道的評論所言:有些人在你的生命當中一直扮演著激勵你的角色,當他離開時,你才知道他的悲傷有多深刻。也正是知道他的悲傷有多深刻,才知道我們的青春記憶有多深。
(本刊綜合整理報道)(編輯/陳勝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