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聚會總離不開嘮叨孩子的學習,大家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三年級現象”,它仿佛是個特別的分水嶺,有些小時候看起來靈氣側漏的孩子由于忽視基本功的練習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天賦用到這會兒已耗得差不多,開始“泯然眾人”甚至有點兒跟不上,不得不放棄一些課外興趣班回頭來補主科;而有些之前看起來資質平平,但家長堅持盯緊每科的學習積累,已經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孩子則漸漸趕上甚至超越,學有余力后還可以增加課外興趣班,全面發展......三年級就有點兒像龜兔賽跑途中的那個相遇點。
前陣子讀到的一篇文章,里面詳細記錄了孩子讀小學這幾年的經歷和家長的感想,也思考了很多需要做出的變化。讀后很受啟發,找出來分享給大家,希望對你也有所幫助。

一
回到家的時候,孩子正在很認真的做作業,爸爸在旁邊教他,做完后又把課外的英語作業做了,上床睡著已經是10點半。
像大多數的普通男孩子一樣,他不成熟,貪玩,好動,粗燥,做任何事情都憑興致,而且挺聰明。只是在一二年級提前學了那么多東西之后,他卻在一點一點的退步。
是的。他不但沒有進步,還在退步。
這不是他的錯,是我的錯。
二
在一二年級的時期,我們完全忽視了他的學習習慣。
他的基礎,只是一味的往上面添磚加瓦,看上去很華麗,甚至在外面拿過些小小的獎,結果到三年級開始坍塌。
其實我們不是不知道一二年級培養學習習慣的重要性,無數過來人對我說頭兩年習慣最重要、基礎最重要,我懂,但是我又完全不懂——到底什么才是習慣?
我所以為的學習習慣和打基礎就是回家能迅速的寫完作業,不拖拉,答案正確,從而方便我在學校作業之后給他加量課外內容,不要讓學校任務占去我雞血的時間。
有過來人曾和我說,你班級成績要穩定,基礎要穩定,你學校都保證不了前十,你奧數什么?你新概念什么?你考什么初中去?你雞血不下去的。
定理:一二年級進不了前10,就停掉所有課外,只攻學校。
當時我不信,我覺得孩子不成熟,前10太難,但我不能停下課外的腳步,停下會落后,學校的只要他長大了總會好的,那么簡單的東西怎么會學不好。
直到現在,外面的東西,我們學得吃力;學校的,成績也越發的難看,兩頭都有點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味道,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兩年,看似敲鑼打鼓的熱鬧,其實都被我耽誤了。
三

我這才開始重新審視學習習慣是什么,原來不只是快速地寫完作業。
寫字的要求,劃線的要求,預習復習的格式要求和內容要求,各種訂正的要求,每一次的錯題整理要求,讀課文讀題的要求,落在書上作業本上卷子上每一筆的要求,時間的要求,算式的要求,答句的要求,如果沒做到后懲罰的要求,這一切一切的要求,每一筆一劃,都是習慣。
好習慣就是各種細節靠譜。
做的越細致,習慣養成的越好,才能爬的越高。
他從小不是自覺的孩子,是不束縛的天外來客,他完全是做不到的,我也幾乎從不要求,只要求他做完就好,我不想在這上面浪費時間。
當時,我們要弄新概念,我們要做語文全練,我們要做奧數,我們那么多事情要做,你可不可以學校作業做的快一點,再快一點,你不要花那么多時間在字典上找成語行么,快速組完兩個詞就好了好哇?
諸如此類,比比皆是,現在想來,都是錯的。
四
語 文
我仔細回想了一下孩子的語數外:中班下開始自主閱讀,大班幾乎已經能看全文字的書,看的書深且雜,喜歡的書更是可以反復閱讀十來遍,每天都要看一會書,這真的是非常好的閱讀習慣。
然而現在,語文卻是最差的,作文更是語無倫次的讓我無言以對。
什么原因?還是基礎。
一年級進去默寫上過光榮榜,往后一年的卷子,錯別字可以扣去10多分,作文一開始還有些架構,隨著難度的增加,越來越散漫無厘頭,再到后來,連完整的話也沒法好好說了。
我終于覺得害怕了。
他現在的作文,他寫一段,我批改一段,然后訂正,然后謄寫,然后繼續寫一段,我再批改,再讓他訂正,再謄寫,每一字每一句我都嚴格的檢查,寫的不生動,沒關系,干巴,我慢慢來,但你不能散架。
我不知道效果如何,現在看不出來,起碼那些語無倫次的句子好了很多。
數 學
再說他最喜歡的數學。他的奧數老師曾經評論他說:不愛聽學校教的,喜歡用自己方法解,還都解的出來,我那時候還有點竊喜。隨著三年級越來越難和復雜,他這招不行了。
那些他曾經用自己方法解的題,絕大多數,都被他自己給忘記了,而他三年級開始的數學成績,只能說中上,甚至倒數也有過。
問題出在哪里?計算計算計算,讀題讀題讀題,格式格式格式,還有他那些紊亂無章的算式和答題,說白了,他的數學,也是沒有骨頭的,所以到了三年級,也癱瘓了。
數學老師曾經說他不適合讀奧數,因為太不仔細,不認真,奧數是需要很成熟細心穩重的孩子去讀的,連學校題目都讀不清楚,計算都不能全對,還怎么讀奧數。
直到三年級,我終于明白了這句話,也不得不承認,他確實不適合讀奧數,就算讀了,也是拿不到什么獎的。
現在需要的是扎扎實實的數學基礎和習慣,糾正他亂排的算式,糾正他粗糙的讀題,糾正他喜歡一張卷子跳著做的毛病,甚至糾正他丑陋的字,要舍得花時間去罰他、去反復練習,而不是去刷那些所謂的競賽題。
奧數已停。
英 語
倒是英語,當年最晚最差的那個學科,剛一年級前連整句都說不好,完全沒有去過英語班,現在卻是三門中基礎最扎實,最穩定的,而且還在不斷進步且上升,我甚至能看到他的后勁。
回想起來英語我完全沒有投機取巧,從來沒松懈過,一年級開始每天一個多小時的聽讀背聽讀背,二年級開始聽讀背默聽讀背默,三年級讀背默寫讀背默寫,全是最最枯燥的基本功。
就這樣枯燥的兩年過去了,他的英語確實從一灘爛泥中站立了起來,建立好了有序的骨骼,開始瘋狂的吸收。
這是非常微妙的事情,當年入學的那個孩子,以為最好的那兩門,三年級反而變的最差,而真的是最差的那門,現在反而后勁十足。
原來厚積薄發才真的是最原始最好的方法。
五
三年級了,時間過去了1/4,現在到底該做些什么?
應該就是敲掉前兩年所有曾經搭建的東西,重頭構建。或許這樣的結果就是考初中我們來不及了吧,這時候自廢內功重練,也未嘗不是壞事。
寫這么篇東西是給自己看,也是給那些孩子準備讀書和剛讀書的朋友們看:每個孩子都不同,不是每個孩子一開始都適合拔高。
學習習慣到底是什么個玩意,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參考,希望大家不要走這樣的歪路,到三年級再恍然大悟。
(摘自《東西兒童教育》)(編輯/紫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