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由于對F-35的性能不滿,目前已經開展了下一代戰機的研究工作。美國《防務新聞》網站7月21日報道,美國海軍正在深入進行一項有關如何替代現役“超級大黃蜂”戰斗機和“咆哮者”電子戰飛機的研究。盡管目前仍然有許多工作有待完成,但初步研究表明,最終論證的平臺可能看起來與上述兩種飛機都大不相同,而是具備更強的航程和速度指標。
代號為“下一代空中優勢”(NGAD)的研究項目是于2016年1月正式啟動的,旨在研究潛在的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斗機和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的替代方案(美國空軍也使用NGAD來描述其自己有關F-22后繼機型的研究計劃,不過二者并沒有聯系,美國目前也沒有聯合采購戰斗機的計劃)。

在項目的空中戰場部門工作的海軍上校理查德·博菲表示,在項目開展一年半以后,美國海軍的項目團隊感到他們已經了解了關于下一代航母打擊大隊需要什么樣的能力,更重要的則是他們將要面臨什么樣的威脅。
“在我們尋求替換那些戰機的時候,可以選擇的途徑是相當開放的。”他表示,用于替換“超級大黃蜂”和“咆哮者”的“家族系統”既可以包括噴氣戰機,也可能包括艦基系統或者多種飛機共同行動。
盡管這一研究項目尚未完成,但根據博菲披露的消息顯示,下一代的空中戰機仍然有一些關鍵性的能力。
首先,正如美國海軍前任書記官雷·馬布斯所期望的一樣,下一代戰機可能是無人或者可選式有人形式。按照博菲的話說,無人技術和人工技術“就在哪兒”,我們必須能夠明確我們需要其中的一些技術。
一個關鍵因素則是下一代戰機將很可能具備更長的航程,這對于現有的航母艦載機連隊而言是個極為重要的束縛。他表示“我傾向于認為這不僅僅是航程,而是一種抵達,并不僅僅是飛機本身能飛多遠,而是我的武器系統能夠抵達哪里。”
另一個關鍵能力則是F-14“雄貓”時代戰斗形態的回歸:對高速度的要求。
博菲表示美國海軍對于隱身性價值的懷疑在歷史上就比空間要嚴重,盡管下一代戰斗機肯定會具備地可探測能力,但該機的能力是否需要像F-35聯合打擊戰斗機一樣的水平則沒有確定。他說:“我們當然需要生存能力,隱身只是生存能力的一個部分,就像電子干擾或者熱焰彈一樣,并不能每次都成功擊敗敵人,但會對此有所幫助。隱身是任何未來設計所需要的——任何一個國家都正在這樣做,所以也自認會成為下一代戰機的組成部分。”

與美國空軍裝備戰斗機主要用于攻勢防空和奪取戰區制空權不同,美國海軍戰斗機的首要任務是保衛以航母為核心的海軍艦隊的安全,因此艦載戰斗機在運用上往往要求有盡量高的飛行速度和較大的航程,以便維持在離航母較遠的空域進行長時間巡邏以及緊急出動后盡快飛抵目標空域的能力。從這一角度看,美國海軍的艦載戰斗機一定程度上與傳統的截擊機有不少相似。
美國海軍在20世紀60年代進入導彈空戰時代后研制的F-4和F-14兩代艦載戰斗機都是注重大續航力和高速度的重型艦載戰斗機,旨在對抗冷戰時期以蘇聯遠程導彈轟炸機群為主要威脅的空中力量。20世紀末,隨著F-14因維護成本高昂開始退役,美國海軍研制了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斗機替代前者執行艦隊防空任務,由于“超級大黃蜂”在高速飛行性能和航程上不如F-14,盡管其作戰效能和成本都優于后者,在其換裝過程中仍然引發了包括不少美海軍高層在內人士的不滿,甚至給“超級大黃蜂”起了“世界上最好的亞音速戰斗機”的稱號以譏諷其飛行性能。
此次有關美海軍下一代戰機關鍵能力的透露,可能意味著傳統的以高速大航程為代表的艦隊截擊機式的艦載戰斗機方案的再次復興。
(摘自觀察者網)(編輯/川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