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洪照
摘 要: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的社會角色與社會定位已經有了很大變化,傳統教育中,教師發揮的角色一直是“傳道授業解惑”。如今,只是單純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越來越不能適應和勝任教學工作,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筆者以為任何一項教育改革,首先都要有明確科學的教育理念。素質教育是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素質教育;體育教學
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的社會角色與社會定位已經有了很大變化,傳統教育中,教師發揮的角色一直是“傳道授業解惑”。如今,只是單純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越來越不能適應和勝任教學工作,被動式的應試教學模式也日漸成為提升教育水平的一大瓶頸,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提升教學效果成為眾多教育機構和廣大教師的關注點。素質教育,作為現代社會人才培養的根本目的和現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它的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均衡發展的學生。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抓緊學生德育和智育工作的同時,重視對學生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動手能力、自理能力和協調能力等的培養。在這里,體育課作為一門可以有效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素質的課程,理應受到大家的重視,尤其是小學體育教學,對于成長中的少年兒童尤其重要。但是,就目前來看,由于地方財政經濟不足,小學教師缺編現象較為嚴重,再加上絕大部分教師都是年過半百的老教師,且沒有專業專職教師。更為不利的是,每年教師晉職晉級皆以教學成績論英雄,俗話說:“水圍山轉,兵圍將轉”。故此,很多學校,尤其是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的現狀令人擔憂。
作為一名農村學校體育教師,對農村體育教學的條件和現狀有著更深刻的感觸和體會。“一個哨子兩個球,學生老師都自由”,體育課采取放羊式教學或者被其他課程侵占。有的班級渴望上體育課,每逢上課時,學生高興的手舞足蹈。這樣的情景仍然是中國許多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的真實寫照。因此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為了還給學生自由,還給學生一個健康的身體,必須強化體育教學,提高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
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筆者以為任何一項教育改革,首先都要有明確科學的教育理念。素質教育是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體育教學,并不單純是為了增強學生體質,更是為了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獲得日常學習生活中各種必須的基本能力。因此,體育教學思想應該打破傳統教學禁錮,重新認識素質教育的內涵,正確把握體育教學的思想理念。
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廣大教育工作者針對本學科特點提出了各種各樣改革建議和意見,其中許多已經被眾多教育機構采納,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作為一名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的的體育教師,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歷及對素質教育的理解與把握,對體育教學也有如下幾點體會。
要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者變成主動參與者。教育家埃德加富爾說過,“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他這個人自己的教育。”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讓學生充分發揮其主體性和主動性是課程成功的一大要素。例如,每次帶領大家上體育課時,我都規定由一個學生擔任體育委員,組織學生集合、跑步、游戲等,通過他對集體活動的協調掌控,讓學生產生一種責任意識和任務觀念。
創新教學是非常重要的。體育教學,長久以來不為大家重視,學生參與興趣不足,逃課曠課現象時有發生。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加入到體育教學中來,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呢?創新、健康、愉悅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三大法寶”。
提到體育教學中的創新,有些人也許不以為然,覺得體育鍛煉沒有什么值得創新的地方,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體育教學同其他學科教學一樣,也需要不斷調整、不斷創新,以增進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意識。例如,筆者在體育教學中,經常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新的游戲,自己制定游戲規則或者幫助學生自己編排健身體操。學生對自己發明的新游戲、新體操必定會樂于參與,這樣做既達到了體育教學增強學生體質的基本要求,又能激發學生興趣,活躍學生思維。
寓教于樂,在快樂中成長才是素質教育的基本目標。同德育智育等教學工作一樣,體育教學也需要給學生們提供一個快樂鍛煉、快樂參與的空間。在教學中,教師的組織教學要盡量體現出“新、奇、活”的原則,采用多種多樣的、生動活潑的,使學生能夠產生強烈興趣和新鮮感的組織形式,以增強教學吸引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我認為,體育教學有其特殊性,教學空間的選擇可以相對擴大化,教學手段也應趨于多樣化,教師可以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以跑步課程為例,教師可以選擇帶領學生爬山、拉練等方式以增強學生耐力,讓學生在外部環境的刺激下完成長跑訓練,而不是讓學生束縛于幾百米的跑道上,進行單調的長跑測試。事實證明,比之后者,前者教學方法效果更佳。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體育教師自己的精神氣質、形象表情、動作示范、講解語言甚至服裝穿著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應該以飽滿的熱情、細致的講解、耐心的鼓勵來面對學生、善于抓住學生心理因材施教。學生在學習某一動作取得進步時會產生“我的動作完成的最好,老師會表揚我”的想法和等待,希望得到贊揚、合理評價的情感性心理需要。這時,作為體育老師,應對學生的表現做出合理評價和適當贊賞,對學生的缺點錯誤應采取正確的糾正方法,使學生在歡樂的情景中認真地學習和積極地鍛煉,達到讓學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滿足,加深其自我認同意識和自我肯定意識。
總之,作為素質教育組成部分之一的體育教育,應該結合少年兒童生理和心理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探索多種教學手段,建立起“快樂體育”的教學模式,即從情感教學入手,對兒童進行以健全的身體教育和人格教育為目標的體育教育思想,它重視愛的教育、美的教育與各項運動所獨具的樂趣,強調學習興趣與創造學習。這種模式不僅把運動與情感作為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而且視為直接目的。因此,能夠激發學生的體育活動興趣,滿足他們的學習愿望,有利于培養自我育體能力與完善人格,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作為體育教學工作者,在日常教學中,應該堅持創新教育的教學理念,結合本地實際,選擇適合學生需要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參與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快樂中成長,在快樂中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