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定明
摘 要:“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提倡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在平時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合作學習”的方式,對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創新意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老師對于“合作學習”使用不當或組織不當的現象,既影響了教學效果,也影響了學生思維級力的發展,有悖于“合作”學習的初衷。下面對自己使用和自己聽課看到的“合作學習”方式的運用進行了初淺返視與思考,供交流與批評。
關鍵詞:“合作學習”;反思
一、“合作學習”概述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實踐證明:單獨的行為參與不利于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的發展,只有積極的情感體念和思維交流,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如今,社會的各個領域都越來越注重合作精神、團隊意識、溝通能力。學會合作是一種比學習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它越來越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長期以來,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也就不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造能力。
二、“合作學習”促進學生發展的主要方面
1.從小培養了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當前的學生也是將來的社會成員,個人主體除了具備扎實的文化知識還必須具備人的一個重要屬性——社會性。個人必須要融入群體之中,并且自覺的為群體貢獻自己的力量。當學生進入班集體時,就已進入了一個特殊的小社會,他們必須學會在集體中發揮個人的能動性,在獲得集體的幫助和服務集體的活動中,使自身得到發展與提高,從而體驗到成功與合作的快樂。小組“合作學習”,首先使學生在小集體中相互適應,從而將來過渡到適應社會這個大集體,達到從小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的作用。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一個具有能動性、自主性和獨立性的人,是一個對事物有自己獨立的思維與見解,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同時又具有社會交往能力的開放性人才。小組“合作學習”則是從小培養這類人才的有效途徑。小組成員能夠在小組內進行充分的語言、思維及勇氣的訓練。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他們能夠大膽地將自己的見解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然后形成自己獨立見解的良好個性心理。
3.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一個能夠充分表現自我的氛圍,為每個學生個體提供更多的參與機遇。在“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中,人人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和條件,學生在小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使每個學生進一步發現自我,認識自我,他們的主體地位被大大的肯定與提高,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效的鍛煉平臺。
4.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小組“合作學習”,有效的組織,可給予學生適度的問題切入點,給予他們必要的思考、計算時間。通過小組內的互動,集小組群體智慧,可使不懂的的學生弄懂問題,思考結果不正確的得以及時糾正,使不愿思考的學生在小組學習的氛圍中不得不去思考,使組內的每一個學生都樹立起集體中心意識,增強學生為捍衛集體榮譽而學習的強烈動機。這種學習方式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也正是發揮了個體主觀能動性的具體體現。
三、“合作學習”教學實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放任式合作,教師缺乏必要的引導、組織
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缺乏必要的規則組織,一有問題馬上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學生沒有明確“合作學習”的目的、步驟。學生不明確將學習什么,怎樣學習。同樣,由于缺乏必要的講述,無法幫助學生迅速、準確地把未知信息與已有的認知經驗聯系起來,選擇最佳的學習起點,盡快地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
2.目的性缺失,學習內容隨意性強
一方面,教師為了能讓學生有廣泛的參與,一有問題,不管合適與否,難易如何,都要學生合作討論,似乎只有讓學生通過討論,才能解決問題。這樣做的后果是,由于沒有根據不同類型的教學目標和不同發展程度的學生而精心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學習效果當然就達不到預期目標。另一方面,由于單一的學習方式的反復使用,學生也會逐漸感到厭倦從而降低學習的興趣。最后,一些問題本身也沒有思維容量,根本就無須一論,這樣的合作,學生也沒有參與討論的興趣,而勉強的討論造成教學時間的浪費,教學效率也就事倍功半了。
3.注重討論,忽視思考
問題一出現,教師不引導學生認真讀書,明確探究的問題,學生個體未經深入思考,就組織小組討論。這樣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意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于“合作學習”的真諦。
4.“揚優抑后”,未實現學生的均衡發展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的優生多處于主導角色,承擔了主要職責。后進生則處于從屬甚至被忽略了的地位。在“合作學習”時,優生往往占據了“合作學習”的大部分過程,成為小組最活躍的份子,他們的潛能得到了發揮,個性得到了張揚。而很多的后進生因為基礎薄弱,參與性、主動性欠缺,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遜,總是落后優生幾步,無形中就失去了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這相當于被變相剝奪了學習的權利,也使相關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
四、確保“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幾點措施
1.注重“組織建設”
教師應根據班級情況和學生學習情況有計劃有針對性的科學分組,讓學生明晰自己在小組內的分工及職責,讓每個孩子都有事可做,既發揮個體的能動性,也展示出集體智慧。
2.注重合作過程的組織
在學生自主的基礎上,教師要給每個小組下達任務,分配工作,強調組員之間的對話與交流、合作,也可適當引入組際間的競爭。教師在學生中做個平等的參與者,耐心的引導者,熱情的幫助者,并適時對整個課堂進行掌握調控。
3.注重交流、匯報的組織
交流匯報是展示成果的重要方式,教師要注意讓每個小組都有匯報的機會,對一些有爭議的結論,教師要作出妥善的處理,切不可草率的憑個人感覺或教師威嚴決定一切,要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作進一步的討論與探索,給他們足夠的尊嚴,小心呵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