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 萬曉紅
打好“三張牌” 高端人才集聚彭山
楊偉 萬曉紅
7月5日下午,國家“千人計劃”創新人才劉先兵博士為主導的、擁有14項國家發明專利的蘇州珂瑪材料技術有限公司與成眉新能源新材料園區正式簽約。今年以來,成眉新能源新材料園區已成功引進博士7名,其中國家“千人計劃”人才3名、國家“百人計劃”人才1名、海歸博士5名,填補了眉山市無國家“百人計劃”“千人計劃”人才的空白。
今日的彭山區,緣何會贏得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青睞,吸引一批懷揣高端科技項目的領軍人才集聚?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企業為何會紛至沓來?
6月2日,2012年入選國家“千人計劃”的創新人才劉先兵博士和他的團隊一起抵達彭山區,進入成眉新能源新材料園區和政府部門,開展嚴謹細致的調研。
接下來的日子里,彭山區緊盯不放,對劉先兵展開強大的攬才“攻勢”。
談及調研感受,劉先兵連用兩個“沒想到”:沒想到彭山區的發展愿望如此強烈!沒想到彭山區的發展空間如此之大!
劉先兵說,他考察過很多地方,盡管其他地方提供比彭山區更加優惠的政策,但他更看中這里的區位優勢。彭山區地處天府新區,交通四通八達,為未來公司的物流和人才的流動創造了有利條件。
地域優勢、產業規劃、政府服務,彭山區的這些優勢同樣也吸引了國家“千人計劃”創業人才于彥哲博士的關注。
今年2月份,于彥哲帶領他的團隊正式入駐成眉新能源新材料園區。于彥哲說,針對項目施工單位是省外團隊,在項目備案時,彭山區政府和園區“特事特辦”,簡化備案程序。這樣一來,不僅為企業節約了備案成本,而且為項目盡早開工建設贏得了時間。
“項目提前一個月投產,至少可以為我們企業節約300萬元左右的財務成本。”于彥哲對彭山區貼心的服務由衷贊嘆。
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彭山區瞄準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兩大主導產業定位,投資300億元,打造彭山區產業新城,根據產業需求,發布人才需求目錄,按需引才。
劉先兵說,整個大成都的產業發展趨勢、天府新區規劃的項目擴展需求與彭山區的產業規劃定位,堅定了他落戶彭山區的決心。
據了解,珂瑪材料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打破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在平板顯示器及半導體產業高端制造設備關鍵部件上的壟斷。
于彥哲主導的四川中明航空煤油項目,主要是將餐飲廢油經過生產工藝處理,轉化成高附加值的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等再生燃料。該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每年將生產10萬噸生物柴油和10萬噸生物航煤,可創造7000萬元的利潤。屆時,成都近一半的餐飲廢油將在這里“變廢為寶”,產生的社會效益也不可小覷。
“引進一個人才團隊,就引進了一個高端項目。引進一個高端項目,就有可能引進一個高端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楊興弘表達了園區的招商新理念:“我們可以通過這些高端人才大力宣傳彭山區,同時通過他們引進的高端產業,帶動彭山區相關產業的升級轉型。”
今年初,彭山區組建由園區、區人才辦、區投促局等部門組成的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服務團隊,精確瞄準高端創新人才,開展無縫隙對接、一站式服務。
“人才是支撐新興產業跨越式、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省黨代會‘用好創新人才第一資源’精神,打好‘三張牌’贏創新人才集聚。”彭山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袁利民表示,彭山區將繼續著力完善政策軟環境,給予創新人才專門的人才獎勵和創新企業專門的資金扶持,實現“事業留人,政策留心”。
借助便利的交通,彭山區人才區域合作的腳步還在不斷擴展。江化微、蘇州瑞環、珂瑪等高新企業建成達產后,預計年產值逾50億元。(楊偉:彭山區委組織部;萬曉紅:眉山日報社) (責編: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