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湘濤
據《楚天都市報》報道,6月1日上午,武漢某名牌大學在讀女博士因遲到導致誤機情緒失控,大鬧天河國際機場值機柜臺,掌摑一名機場工作人員,被機場警方依法處以行政拘留10日。
有句話說,窮得像教授,傻得像博士,后一句大概是諷刺博士生社會經驗不足。但新聞事件中的這位女博士,應該不屬于從沒坐過現代交通工具的“人猿泰山”。在錯過登機時間后竟然以要參加國際會議為借口,要求強行登機,甚至動粗打人,這絕不是"很傻很天真",而是特權意識在作祟。
我們不能把這名乘客所表現出的特權意識歸結于博士的身份,但可以提出這樣的疑問:受教育時間最長的博士生知書不達理(只認私理不認公理),除了性格氣質方面的原因(懷疑是膽汁質),是不是還可以從學校教育上找些原因?
過去清華大學有“神仙、老虎、狗”的說法,意謂教授是神仙,講師是老虎,一般職員是狗。其實一些中學也有這樣的區分。成績拔尖的優等生是神仙,通常在老師的目光聚焦處,周邊不會安排紀律差的學生,以免影響神仙清修。這樣的神仙每年都可以拿豐厚的獎學金,有的甚至學費也不用掏。遇到重要的學科競賽,老師還會把學生留下一對一輔導,當然不收補課費。神仙自然也有回報,用競賽拿獎、中高考折桂來回報學校。等到學生畢業了,他們的影像會被供奉在學校門口的玻璃櫥窗上,成為學校招生宣傳的廣告工具。
學習環境優越,經濟待遇優厚,政治地位突出,同學羨慕,老師尊寵,這神仙當得體面。于是有些優等生恃寵而驕,自以為是,不尊重老師,輕慢同學。有心理研究表明,優等生自我中心的傾向比其他同齡人更明顯,有的學生還會自我膨脹,缺乏與同學合作的意識。
這是一個不嚴謹的歸因,卻是一個很合理的猜想。因為我們的學校教育幾乎全是“選拔性教育”,少有真正的“發展性教育”。學霸作為種子選手,享有了很多不該有的特權,這么一路選拔上去,讀到了博士,有些天之驕子會養成一些不好的毛病,即使不在飛機場發作,也會在別的地方表現出來。
博士鬧機場絕不是孤例——
2010年1月,在美國攻讀生物學博士學位的江某,在紐瓦克機場為女友送行時偷偷鉆過一個通道的安全隔離帶,與女友擁吻。其擅闖行為導致機場一個航站樓關閉6小時,超過100架航班無法正常起飛,數千乘客重新安檢。江博士還被中國網友送了個"江吻吻"的綽號。看似浪漫的舉動背后也有特權意識在作祟。
2015年2月,因公出差的上海某名校(同濟大學)博士研究生鄧某,在登機時沒有按照自己登機牌的座位號就坐,挑選了一個靠窗座位坐下,并堅持“先來后到”的“公交占座規則”。由于鄧博士的行徑,航班延誤近2小時方才起飛。強詞奪理的邏輯背后也有特權意識在作祟。
博士們如此任性,我們的學校教育是不是也該反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