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2017年上半年中小學有償補課治理專項調研與督查情況》通報,其中一針見血地指出,以考試成績、升學率作為評價學校重要指標的狹隘政績觀,造成學校應試教育傾向、校際間分數攀比和畸形競爭,部分地方和學校對有償補課態度曖昧,甚至默許縱容。(見《新華網》)
每逢寒暑假,我們總能看到一些孩子背著書包,出入于各大教育機構,出入于教師家中,這些孩子都是去參加補課的。說起有償課,恐怕大家并不陌生,據說每兩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正在參加有償補課或曾經參加過有償補課。對于有償補課,教育部早就明文禁止,各地教育主管部門也三令五申,嚴禁教師有償補課,然而,現實總是十分無奈,有償補課不僅未能得到根治,反而愈演愈烈。
一提到有償補課,網友往往將矛頭一致指向教師,各種指責將教師推向了輿論的頂峰。教師有償補課肯定不對,但個人認為并非“罪魁禍首”,現行的教育考試制度和評價體系才是有償補課難以禁止的根源。可以說,有償補課是應試教育產下的怪胎,而今,學生升學也好,學校考評教師的業績也好,主要還是看學生的學習成績。在這根指揮棒的主導下,學校為了升學率,往往對補課行為睜只眼閉只眼,而教師為了高業績,同時還可以賺些外快,何樂而不為呢?此外,有償補課難以禁止還有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家長的推波助瀾。所謂“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如果不是部分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主動要求學校和老師補課,有償補課就沒有生長的土壤。
由此可見,要從根源上杜絕有償補課,一是要改變現行的考試制度和評價制度。將終結性評價變為過程性評價,將分數評價變為綜合素質評價,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深入人心。二是要提高課堂效率。學校要加強教師師德教育和業務培訓,著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師要自我約束,守住底線,不碰紅線,履職盡責,扎實搞好課堂教學。三是要加大懲處力度。相關部門要加大排查,開通舉報信箱,對違規補課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形成強大的威懾力。四是家長要轉變思想觀念,正確看待孩子的學習成績,不要盲目跟風,不要寄希望于補課,要敢于與歪風邪氣作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