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新京報訊 近日,隨著北京、山西、浙江三地進行監察體制改革試點,監察官制度也浮出水面。浙江省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浙江將積極爭取探索建立監察官制度,將監察委員會全部內設機構工作人員納入監察官的適用范圍,建立與監察官等級序列配套的相關制度,推進監察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依據去年12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相關試點決定,監察委有監督、調查、處置三項職權,有12項履職措施,包括談話、訊問、詢問、查詢、凍結、調取、查封、扣押、搜查、勘驗檢查、鑒定、留置等。
北京青年報訊 未來全國的發票信息將形成完整的大數據系統,當初誰消費了什么商品或服務的發票用在了哪個單位的報銷或抵扣上,將形成完整的信息鏈條,有助于防范亂報銷、亂抵扣現象,打擊虛開發票和假發票。消費者在商場超市購物開具發票時將出現重大變化,以往商家通常歸類開具的“食品”“辦公用品”“禮品”“日用品”這種大類項目將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具體購物的明細。根據我國針對增值稅發票的有關規定,從今年7月1日開始,購買方為企業的,在索取增值稅普通發票時,應向銷售方提供納稅人識別號或統一社會信用代碼。銷售方為其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時,也應在“購買方納稅人識別號”欄填寫購買方的納稅人識別號或統一社會信用代碼。這意味著今后在開具發票時,商家就會主動向你索要單位的稅務信息。

太原晚報訊 7月1日起,山西省將對多個職稱評審事項“松綁”,最大限度釋放和激發專業技術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新規亮點頗多,包括中小學教師取消論文要求、評高級符合條件可破格、一律取消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要求、為特殊群體設立綠色通道、基層農村工作可放寬學歷等等。

公車標識化
人民日報訊 為加強公車管理,強化社會公眾監督,中國多個省份發文要求推行公車標識化。截至目前,已有17個省份相繼推行公務用車標識化管理方案。部分省市要求除了標識“公務用車”,還應標明監督電話,以強化公眾監督。除了統一標識這一舉措,廣東、浙江、安徽等省份還為公車加裝GPS定位,部分地區陸續建立了公車管理平臺,對公車實行全方位動態監管。
公安部網站訊 公安部近日發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看守所法(公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相較于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看守所條例》,征求意見稿將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立法,將對在押人員的稱呼由“人犯”改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監督方面增加了社會監督的規定,在法律責任上,明確了看守所、人民檢察院、案件主管機關、辯護人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的法律責任。對具有特別重大安全風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實行單獨關押。未成年人不適用單獨關押。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訊 2012年6月以來,四川省立案72061件,處分71350人,移送司法機關3069人,其中立案審查地廳級干部269人、縣處級干部2726人。在緊盯關鍵少數的同時,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創新紀律審查方式,采取協作辦案、掛牌督辦等方式,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共查處基層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21149起,處分2292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