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明賢
茶 話
文/戴明賢

◎一茶閑適 袁澤友 攝
貴州茶要參加全國茶展,理事者囑我寫一副對聯裝飾展廳。古今詠茶的對句很多,不難找;但既是貴州廳,最好是與貴州有點關系。于是起身巡視書架,取出幾種。頭一本《中國茶典》,就把我看得頭昏眼花。中國的茶歷史茶文化實在太豐富了,難怪聽說中國通稱的“支那”就源于西人對中國茶的叫法。這部茶典厚達二千五百頁,上下冊,壘起來比兩塊磚頭還高一截。嵬羅極富,允稱一部完備的茶書工具書。可惜校勘粗糙,錯字多到無數。選材也稍欠嚴格,一些詩詞與茶無關,許多聯語不成對句。但瑕不掩瑜,花偌大力氣方便讀者,誠為一件功德。
貴州多山間丘陵,溫濕多霧,最宜茶樹天性,因此上品好茶多不勝數。但一因地勢閉塞,產品不出里閭;二來產地分散,從未形成規模。所以雖然自明至清,代有貢品,卻創不出大名聲。直至今日,貴州茶仍限于令外地親嘗者驚喜叫絕,讓聰明茶商用充外地名茶,賤購而昂售,與貴州山水、貴州人材同一處境和命運。
《清史稿·食貨志五·茶法》將貴州與蘇皖鄂浙閩湘桂滇并列為產茶地之“最”,但從云南茶稅年九百六十兩,貴州僅六十余兩,就可見產量之低。民國貴州通志說:“黔省各屬皆產茶,貴定云霧山產最有名,惜產量太少,得之極不易。石阡茶、湄潭眉尖茶者皆為貢品。其次如銅仁之東山,貞豐之坡柳、仁懷之珠蘭茶,均屬佳品。而安順茶香味尤盛,滇商往往來購去改充普洱餅茶。”這段話有三點值得說說。其一是認貴定云霧茶為黔茶之最,深得我心。(民國《續遵義府志》云貴定云霧茶“為黔茶之冠,歲以充貢,然歲出常不足額。”多年以前,一位文友贈我一包他家鄉的貴定云霧,我詫為極品,他就于每年新茶上市時都送一點,不想品質再不是那回事了。他怕墮了家鄉名聲,親自跑回去采購,方知嶺南茶商每年都提前趕來,坐鎮收購,本地人反而難以到手了。后來又喝到一包品味相埒的,出自一位故人的女兒相贈,她卻是一點不懂茶,歪打正著的。其二是說安順茶最香,這也一點不假。我以為綠茶的極品在“三清”:清香、清澀、清苦。一般綠茶都有這三味,難得在一個“清”字。現在許多名茶,或無香,或有而香得不清,多帶粟氣、糯氣,甚至帶袁中郎所謂的“豆氣”,“草氣”。我說的“清香”,可能稍近于茶家認為最難得的“蘭香”吧,但也只是“可能相近”,準確說它就是茶香,不是別的。茶帶微苦味方厚,但須苦得“清”,苦得微妙,姜白石的詞句“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大概就是這樣可意會不可言詮罷。苦得濁就為庸品。清澀最是我喜愛的茶品,卻也最為難得。在安順喝過一次江龍白沙茶,一次蠶種場的瀑布毛尖,三清兼備,永遠不會淡忘,但就是產量少,難得喝到真的好的。其實全國的名茶名酒,又何嘗不是如此。其三是說安順茶被云南茶商買了去充普洱餅茶,其實滇茶是大葉茶,制成餅茶,濃厚經泡,幾無香味,與綠茶大異其趣。倒是關嶺以西土質接近云南,種的也是大葉茶,更適合普洱的品質。前幾年,一位老熟人因其孫子開茶店,要我寫一副對聯,提供自唐至清幾種貴州貢茶的名稱作參考,我將就那七種茶名湊成一聯:

◎雷公山銀球茶是國內外首創,形狀獨特,是一個直徑18~20毫米的球體,表面銀灰墨綠,清香、味濃、爽口、回甜。

◎貴州貞豐坡柳娘娘茶歷來是貢茶,又因成茶形似筆狀,又被稱為“文筆茶”“狀元筆茶”。
坪山云霧潤坡柳;
天印朵貝貢海宮。
聯中七種茶依次為:石阡坪山茶、貴定云霧茶、貞豐坡柳茶、鎮遠天印茶、普定朵貝茶、開陽南貢茶、大方海馬宮茶。貴州的貢茶不止這七種。但是近些年貴州許多名茶,規模生產后,都淘汰了原植,換種成產量高的大葉型茶樹,茶味自然也變了。

◎又到白茶采摘時 喬啟明 攝

◎布依族群眾在普安縣江西坡鎮宏鑫生態茶園采摘明前茶 喬啟明 攝

◎問茶山間林下 袁澤友 攝
抗日戰爭時期,國立浙江大學內遷湄潭,一時間眾多大學者匯集小城。他們發現湄潭的自然環境很接近江南茶鄉,向政府建議獲準,由農林部中央農業實驗所在此創建貴州湄潭實驗茶場,一九四三年五月十六日,在湄江飯店舉行試新茶集會。浙大“湄江吟社”成員欣然赴會,并即席唱和,留下了《試新茶》雅集組詩,作者有蘇步青、江問漁、祝廉先、胡哲敷、餞琢如、劉淦之、張鴻謨、周本湘、江恒源等。他們都是有名的學者教授,且多屬自然科學的專家,而能即席賦同題詩,而且是格律嚴密的七言律詩,那一代學人的文化素養和教育質量,今天聽來真如天方夜譚。時值戰亂最慘烈的階段,地在大后方的一角山水,當文化人最清貧的生活環境,集中了這么一批精英人物,產生了這么一次文化集會,留下了這么一組詩歌,真是貴州文化史上的一段勝事佳話,六十余年后的今天,思之仍令人神往。而且湄潭實驗茶場,就是今日省茶科所和湄潭茶場的前身,是第一任場長劉淦芝等先輩留給貴州的寶貴遺產。
湄江飯店試茶雅集組詩中,好句不少,最后我選定的是江問漁的一聯:
萬山雨霽忽爭好,
一室茶香共試新。
上句刻畫山景,群巒生動欲語;下句點染即事,勝集溫馨如歌。
但主事者不喜歡,要用富于宣傳力量的廣告對聯。遂作罷論不少人看來,在豪華茶藝館中,靚妝小姐半跪地上,翹著蘭花指“做茶藝”,口中念念有詞:“高山流水”等等,就叫“茶文化”了。
責任編輯 袁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