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晶
王烈君的書法之美
文/李 晶

◎王烈君作品
女書法家王烈君對書法如癡如醉的熱愛,讓人十分敬佩,在年僅22歲的時候,她就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讓許多人望塵莫及。她是貴州省十屆、十一屆政協委員,貴州省政協書畫院書畫師,貴州省青聯常委,貴州畫院特聘書畫師,貴陽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她說,自己并非名家之后,也沒有天賦異稟,能獲得今日之成就,完全靠的是孜孜不倦的學習和勤奮的耕耘。
如此的執著,正和她的名字相符合:烈君,熱烈的君子。這原本是一個男子應有的名字,但用在溫婉質樸的王烈君身上,更是相得益彰。既有熱情的一面,又有謙和的一面;既有對現代時尚的追求,又有對傳統文化的執著。她的書法作品也是,既不失大氣磅礴,又不乏細節鉆研,經歷了習書的青澀,尋求自我風格的突破,到如今她需要的是從書法里展現她對中華文化的別樣理解。
4月14日—5月14日,王烈君書法展在貴陽花溪板橋藝術村開展。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王烈君的書法世界,體會一下她用情、意、理書寫的世界吧。

書法作為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藝術形式,有著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和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藝術的抒情性是任何作品都無法逃避的,情趣之美正如張旭主張的“達其情性,形其哀樂”,人的情感、心態發生了變化,書法就會呈現出不同的情趣。“喜則氣和而字舒,怒則氣粗而字險,哀則氣郁而字斂,樂則氣平而字麗?!边@樣的描述,雖然講的是書寫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引起的書法情趣之美的變化,但放長遠了看,一個人對于美的認識和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必然會影響書法作品的創作。觀王烈君的書法,干練、利落,筆墨之間有一股大氣流露,與時下流行的率意潦草、任筆而為的“流行書風”大相庭徑。不追求噱頭,也不追求夸張,而是內斂、沉靜,于穩健中求突破,于傳統中尋創意。這種情趣之美,既有浪漫主義的真情流露,又不乏古典主義的筆墨自然,少了些許浮躁之氣,多了幾分純任之美。
書法史上有所謂的“宋人尚意”之說,“意者,理想之追求,意蘊之流溢,個性之抒發,風神之呈露也?!背缟幸馊ぶ溃厝簧俨涣藗€性的表現。當今的書法審美,已經從相對狹隘的廟堂之書、文人之風,擴展到了通過展廳進行交流的民間書法。正是因為書法從高閣走向了日常生活,這更需要書法家們用自己獨特的個性塑造不一樣的書法風格。王烈君的書法時而有浪漫的放逸之氣,時而又有嚴正的韻味之致。這些都不是隨意得來的,而是源于她對書法藝術的深刻思考,不追求人云亦云,也不追求標新立異,而是在對傳統文化的孜孜不倦的學習和領悟中獲得自己獨特的意趣指向。這種意趣之美,如靜靜流淌的河水從光滑的青石上趟過,不動聲色,從容不迫。

◎王烈君作品

◎王烈君作品
說如果王烈君視書法為生命,應該是不為過的。內心有著對書法如江海般激切的飛揚靈魂,外在卻彰顯出書法家的沉默清寂與從容淡定,這就是書法藝術里的“理性派”。王烈君的作品很注重書法的結構秩序和審美規律。在創作時候也一定是“絕濾凝神,心正氣和”,而完成后的作品也必定是“點畫調勻,上下均平”。理性派表現出來的規律美正是因為著眼于書法的氣勢變化,偏重動態,而獲得的韻律之美。這是一種富有生命力的律動,充分發揮了文字的造型性,增強了書法的表現力。正如我們所說,王烈君就是這樣一個熱情的君子,她絕不會追求嘩眾取寵,而是通過理性的表達來獲得書法的理趣之美。
責任編輯 陸青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