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
近日,河南鄭州一名54歲男子因在烈日下活動,引起熱射病搶救無效身亡的新聞讓大家開始關注起高溫防暑。人們對中暑一般都有所認識,但對于重癥中暑——熱射病卻了解甚少,對其危險性更是茫然不知。
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重癥中暑又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分為:熱痙攣、熱衰竭、熱射病。發生先兆中暑和輕癥中暑時,只要迅速將患者移到陰涼處休息,補充含鹽的水,患者通常不久就能恢復。但是如果中暑發展到重度中暑的程度,首先會出現熱痙攣,發生抽搐,進一步就會發展成熱衰竭,患者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弱,甚至休克;最嚴重的就是熱射病,這時候身體產熱多,但不能散熱,人體熱平衡失調,體溫甚至可以超過40℃,意識模糊,進入昏迷狀態,甚至可能導致死亡。如高溫下發生昏迷的現象,應立即將昏迷人員轉移至通風陰涼處,用冷水或稀釋后的酒精反復擦拭額部、頸部、腋下皮膚,以幫助其降溫。隨后要持續監測體溫變化,若高溫持續應馬上送至醫院進行治療,千萬不可以為是普通中暑而小視,耽誤治療時間。
熱射病是在原有的中暑先兆、輕度中暑基礎上病情加重引起的。因此為了預防熱射病,我們最根本地要做到預防中暑。在高溫環境里工作的農民朋友,一旦出現頭暈、乏力、胸悶等早期癥狀,需及時撤離高溫現場。要注意到陰涼通風處飲水降溫,也可以適當地飲用一些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藥。另一大危險人群是,平時很少運動,散熱功能已有一定障礙,卻突然進行“惡補式運動”,比如跟朋友去長跑、去徒步等,這類人群患熱射病的風險反而更大。
同時避免高溫下、通風不良處強體力勞動,避免穿不透氣的衣服勞動。當高溫下作業無法避免時,需改善勞動條件,加強防護措施,盡可能補充丟失的水分和鹽分。
防暑小貼士
1.在室內保持自然通風,外出帶上淡綠茶水或淡鹽水。每15分鐘喝半杯,一天喝3~4次。
2.外出坐車時,冰袋冷敷降溫。可到醫院購買醫用冰袋,或者自制冰袋:準備一些濕的絨布把冰塊包裹起來,再用一個干凈塑料袋套上放入冰箱。出門擦擦臉和胳膊,會感到涼快。
3.回家多用溫水洗澡,如果感覺身體發熱發燙,可用一些藿香正氣水、風油精等藥品擦拭,蒸發吸熱。
4.涼水沖手腕,每隔幾個小時把手腕放在自來水龍頭下沖5秒,可以降低血液溫度。
5.喝西瓜皮粥。夏季上火食欲不振,喝西瓜皮粥可以降熱解暑,提高免疫力。具體做法: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切成丁,與粳米同煮。先用旺火煮沸,再轉用小火煮成粥狀,放入白糖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