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學鋒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董事長的理念無疑很關鍵。到底該如何看待企業社會責任?五位董事長發聲《董事會》。
新興際華董事長奚國華:推行綠色生產方式
新興際華集團作為從軍隊走出的第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和“根正苗紅”的軍需企業集團,堅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通過“踐行綠色理念、打造綠色產品、集成綠色產業和落實綠色行動”,在全集團范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在傳統制造企業中走出一條綠色發展道路。
綠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代表了美好生活的希望,人民群眾的期盼,新興際華一直肩負中央企業的社會責任,把“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綠色發展理念融入企業文化理念,在集團冶金、輕工、裝備制造等業務中促進生產環節的節能減排,自覺打造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企業,不斷加大環保方面的投入,2016年集團環保投入8.7億元,比2013年增長183%。
近年來,新興際華將節能減排工作與企業經營戰略緊密結合,進一步完善環境管理體系,明確工作職責和考核細則,加強對環保設施運行的監督和管理,規范各項環境保護工作,提高全集團的環境保護意識。公司全面落實企業環境監督員制度,推行環保管理人員專職化,設置環境監督師和環境監督員兩個級別的環保管理人員。在各級管理層,層層簽訂環保責任書,實現“定人員、定責任、定任務、定獎懲”,使環保管理覆蓋了全部操作崗位和全部員工,企業內部環保實現網格化管理。
為使綠色發展理念在新興際華內部實現“可實施、可檢測、可考核”,集團新建項目環境評估制度進一步強化節能環保指標約束,嚴格遵守行業準入條件。對污染物排放總量實施嚴格控制。對存在較大環境風險隱患的相關建設項目,委托環境監理單位開展環境監理工作,重點關注項目施工過程中各項防止污染,防止生態破壞以及防范環境風險設施的建設情況。
打造更多品種、更好品質和更多品牌的綠色環保產品是新興際華不斷追求的目標,集團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每年投入科技創新研發費用超過10億元,推出了一批綠色環保產品。2016年新興際華在應急救援產業鏈中裝備制造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發并投入使用的輕型高機動系列裝備,突破了制約我國救援能力提升的關鍵技術瓶頸,提供符合我國國情的應急救援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實現了關鍵技術和裝備的國產化。
綠色環保責任,貴在堅持,重在行動。
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盡心于經世濟民
長期以來,京東方將誠信、規范、透明、負責作為企業的經營理念。我們的愿景是,成為一家充滿活力和價值創造力、最受人尊敬的偉大企業,為中國現代化和人類文明進步做貢獻。成為一家受人尊敬的企業,不能只盡力于獨善其身,更要盡心于經世濟民。
松下公司創始人松下幸之助曾說過企業是社會進步的公器。就是說,企業要盡社會責任,企業家要做長期的事業。企業必須賺錢,賺錢才有機會可持續發展,成為百年老店。作為企業家來講,賺錢是基礎的責任。但更重要的是,作為企業,它是社會的一部分,要通過企業這個平臺,能為改變世界做些什么——這是理想主義情懷。經歷了文革,更珍惜這個時代給予大家干事業的機會,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大多有些理想主義情懷。當年,聽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樣的話,眼淚都會流下來。現在,我們國家還算不上產業強國;數十年以后,中國一定會成為產業強國。從產業報國到產業強國——這可能就是我們最強大的精神動力了。作為一名產業人、一名企業家,一定要有歷史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要有趕超世界水平的信念和勇氣,支撐我們創業、創新的就是為改變這個世界做點什么的信念。
董事長在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中的作用,這是通過經營好企業得以實現的。作為董事長我認為要做好三件事:定好戰略,確保戰略前瞻性、堅定性和連續性;建好、帶好團隊,提升團隊執行力,落實戰略;培育積極向上的文化和機制,支撐戰略目標實現。
平潭發展董事長劉平山:要有社會責任感
企業應該承擔并履行好社會責任,為國民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作為上市公司,保障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的利益,維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是公司最基本的社會責任。在努力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促進員工、社會、自然的共同發展,保障股東合法權益,積極參與環保事業,促進社會、環境、經濟效益的和諧發展。
我跟管理層講:如果你們需要環保的投入,需要多少錢投多少錢進去。但是如果你沒有投入,或者投入進去沒有運行的話,政府處理你們的時候,我不但不給你們說情,我還會要求政府從重、從嚴、從快速地處理你們,你們自己也要承擔社會責任。另一方面,我們也在做一些承擔社會責任的事情,比如說我們一年指標是220萬立方米,考慮到環保,我們每年減少了采伐。我們還給農民提供擔保,只要跟我們合作造林,將來愿意把木材按市場價賣給我們的話,我們就愿意給你擔保。
當時公司跟政府買下國有林場后,林場退休職工的社保留在公司,共計3000萬。國家這幾年大幅提高社保標準,從原來一個月200多塊到700多,差額部分怎么辦,找政府?當地政府沒錢。去看望那些退休職工的遺孀,真的好可憐,一個月200多塊,怎么生活?讓這些人到處上訪,我們于心不忍。國家提高標準歸誰負責,當時我們跟政府沒約定好。我讓董事會一定要對這個事情想得開,既然解釋不清楚,那我們承擔社會責任,背起來。為了這件事,在董事會、股東會做了很多工作。做企業還是要有社會責任感,我是大股東,我愿意做。在我們能承受的范圍內,要盡量多做一些事情。結果是,妥善處置花了1500萬元的代價。
開能環保董事長瞿建國:做有道德的企業
企業社會責任在環保企業來說首先是和諧:人與環境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和自己的和諧。作為環保企業,無論是生產還是產品使用的過程,我們的產品非常環保。第二是員工,我們為員工創造快樂、愉快的工作環境。在一個好的環境當中,人和人的關系會更好,人和產品的關系也會更好,在好的環境當中,可以生產出最好的產品。第三社會活動,特別是我們的慈善公益方面,我的一生應該說是公益的一生。
開能從事的居家水處理是道德的行業。我們要有點儒商精神。儒,單人旁加需,為人的需要而去做事情,產品是我們人類確實需要的,是與自然相融和諧的東西,做個有道德的企業就是儒商。要做個道德的企業,不要做不道德的企業,不道德的產品僅僅是滿足人的欲望,與自然、健康相悖。現在很多企業走歪門邪道。
有創業者視企業像育孩子,無私奉獻;有創業者視企業像建家庭,白頭偕老;有創業者視企業像飼養寵物,無求大志;有創業者視企業像交情人,充滿感性;有創業者視企業像開賭場,唯利是圖。公司不是大股東的,而是員工、股東甚至消費者共同擁有的。負責任的企業家,是站在企業的角度。有些企業,老板變了好幾任,經營者不變。我是站在企業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所以很多人長期愿意跟著我。企業好了,股東、員工的利益都實現了。我們創辦了這個公司,一定要讓他健康成長,能擔負起社會責任。
每個人由三個方面組成,心性、理性、感性。有的人是感性的,做到哪算哪,哪里好賺錢到哪。理性的人,會有一個完整的思維,考慮更長遠。真正好的企業,是需要用心做的,用心做跟有理想還不一樣。心性,是憑良心做事,由心而發,發善心、起善念、再善行。心性才是真正的善,理性的善還不是真善。很多有理想的人做事會非常踏實。但是,想成就一個百年企業憑理性做事還是不夠的。真的要全身心付出,無私心,無雜念。這就是心性的角度做事。開能要做百年企業須由心出發。
天壇生物董事長楊曉明:企業與社會互相促進
履行社會責仸是企業作為社會成員的應盡義務,更是企業的一項神圣使命。在我看來,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對國家和社會的全面發展、自然環境和資源,以及股東、債權人、職工、客戶、消費者、供應商、社區等利益相關方所應承擔的責任,主要包括遵守法律法規、商業道德、確保生產安全、維護職工健康、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厲行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等。我認為社會責任是企業應盡的義務和使命。
企業首先是社會的一個細胞,除了經濟角色外,肯定有社會的責任,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毋庸置疑的。第二,企業的性質不同,如工業、商業、農業,所體現社會責任的方式也不一樣,但核心是一樣的,就是都要有責任。第三,履行社會責任與企業自身的能力有關。如果企業經營不善,無法生存,自己就成了社會的負擔,談何社會責任。只有能力強,企業才能履行更多更廣的社會責任。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與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標并不矛盾。短期來看,履行社會責任可能會減少利潤,但從長期看,社會責任和經濟責任是共生、共贏的關系。履行社會責任有助于提升公司信譽和品牌效應、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只有付出才會有回報,世界500強中的所有企業都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并不斷從公益事業的參與中獲益。當然,企業還是要把盈利作為第一目標,如果把慈善作為第一目標,估計就難以生存。一個具有責任感的企業,首先是具有社會責任的理念,其次是經營好自己的企業,同時在經營、管理、服務中體現出企業的各種社會責任,使企業與社會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我們所在的是很特殊的行業,提供提升人類生命的產品和服務,要治病救人,救死扶傷,這體現了特殊的社會責任。雖然同是產品,但社會對藥品的質量要求比普通產品更高。我們的產品是以預防用的疫苗產品為主,其質量更是精益求精,因為疫苗是滿足健康人需求的,而且服務群體較廣。所以,我們的社會責任首先就體現在確保產品質量層面。我們的企業理念是關愛生命、呵護健康,企業價值觀是愛與責任。
作為公司的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一方面,我會對董事會進行協調,并引導全體董事會成員一起把董事會建設成為一個符合現代企業要求的良好高效學習型董事會。另一方面,保持與公司經營層的良好溝通和交流,本著對全體股東和社會公眾負責的原則,樹立“合規經營、誠信守譽、服務社會、和諧共贏”的企業形象,把“愛與責任”的企業價值觀貫徹到董事會的運作和公司經營中去,推動和監督公司認真履行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