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萍
[本課題為中共重慶市委黨校2016年一般課題(批準編號:CQDX2016B—056) ]
摘要: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隨著“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實施,為各產業的深度融合、跨越發展、創新驅動搭建起了橋梁,尤其是為創意文化與智慧旅游的深入融合提供了強大的網絡互動平臺和發展交流空間。因此本文著力從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的哲學思考著手,在分析創意文化與智慧旅游融合的可行性基礎上,全面剖析創意文化與智慧旅游在融合中面臨的發展困境,從而找出一條切實可行的破解路徑。
關鍵詞:互聯網;創意文化;智慧旅游;融合
一、“互聯網+”時代下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哲學思考
根據辯證法原理,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
文化是旅游的重要基石與靈魂所在。文化是推動其可持續發展和保持生命力的重要基石和靈魂。如果一座城市只有旅游沒有文化底蘊,那么旅游將毫無吸引力和自身魅力,同時也將迅速被人們說遺忘,更別提以旅游帶動經濟發展。
旅游是文化的表現要素和有效載體。旅游是提升城市發展魅力,增強文化吸引力的載體,通過旅游去感悟城市文化、領悟城市韻味、探尋文化底蘊,如果一座城市只有文化而沒有旅游帶動,那么這座城市將失去張力和活力。
二、創意文化與智慧旅游融合在合川的可行性分析
(一)就文化優勢分析來看
一是深入挖掘釣魚城軍事文化。聽釣魚城故事,看釣魚城影片,注重把合川最具軍事、美食文化雕刻成藝術品著力研發的項目創意文化產品,從而更深層次地挖掘文化價值。二是全面發展教育文化。大力弘揚教育文化,打造“合川名人雕塑園”,開設“文化草堂”,開展教育文化讀書活動以及教育文化節,讓城市散發內涵之美。三是積極環繞山水文化。借力豐富優質的三江水域,以“靠山、顯水、綠色”為依托,充分展現山水文化的獨特韻味,打造“三江水上低碳音樂文化節”。
(二)就智慧建設優勢分析來看
借力龍頭企業投資發展、政府分期回購的模式促進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產業園和信息產業融合發展,先后打造五大應用平臺和六大應用體系,智慧城市網絡布局初具雛形。人們能夠及時、準確、快速的掌握更多更好的資源,及大地縮短了時間成本和空間距離,優化的智能旅游信息服務,為游客的信息提供了全面細致服務。
三、創意文化與智慧旅游在融合中面臨的發展困境
(一)創意與架構結合不精,呈現“裹足不前”的狀態
一是核心創意文化模式缺乏。沒有把具有合川本土文化底蘊的事物進行創意包裝,旅游產品的研發進行整合,“依樣畫葫蘆,沒走出自己的路子”。二是缺乏沖擊力和爆發力。創意文化的精髓不能與整座城市形成交相輝映,僅僅是單純地依靠單一、千篇一律又缺乏創意和架構的節慶活動只能徒增短期效益,從長遠來看,會加劇游客的流失以及綜合評價,制約產業經濟發展。
(二)營銷與推廣戰略缺位,呈現“雷大雨小”的結果
在宣傳營銷上,存在過分關注建設發展,忽略營銷策略上,尤其是缺乏具有層次性和深度性的文化旅游口號和標簽;在推廣定位上,過分渲染城市發展,忽略文化旅游品牌戰略定位,重點是缺乏專業性和精密性部署,導致“散、亂、小、庸”的境況。在高科技的應用上和宣傳廣告的運作上,沒有實施“捆綁式”銷售和故事性帶入,所打出的標語缺少特色化等,既費馬達又費力。
(三)人才與研發技術單薄,呈現“頭重腳輕”的問題
缺乏懂科技會管理善創作的創意文化與智慧旅游綜合人才依然是當前面臨的大難題,對人才缺乏系統性、整體性、專業性地學習培養,尤其在創意創新和智能信息化、大數據計算等方面的全方位人才培養上,只注重眼前效益,不注重長遠打造;再加上一些地方智慧旅游培訓的實用性和針對性不及時、不全面,文化層次的參差不齊,導致創意文化與智慧旅游融合管理性人才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術、品牌意識欠缺。
四、“互聯網+”時代下創意文化與智慧旅游融合的路徑研究
(一)樹立“創意主題樂園+智能服務”的品牌標桿,提升文化旅游品質
一是打造智能化釣魚城——濱江主題樂園。釣魚城——濱江主題樂園模式的價值在于其旅游、休閑、游樂、度假等多元化功能組合。諸如建造釣魚城戰場體驗區、歷史文化交流區、濱江文化區、美食導購區以及休憩娛樂區。二是研發智能化產品,延伸產業鏈條。注重新穎性和創造性,如高科技和智能化、大數據等注入產品研制中,建立全自動服務平臺和旅游服務導向。開設DIY虛擬仿真互動空間,還原釣魚城古戰場遺址、虛擬文峰古街3D圖,制作創意泥人以及古文化產品,即激發游客興趣,又提升市場價值。
(二)促進“多元營銷+文化品牌”的完美結合,擴大文化旅游價值
一是編制閱讀名片,創作民間童謠。將合川的歷史、文化、旅游等編制成一本課外閱讀教材,作為中小學、大學的閱讀書籍;收集民間小故事、民間傳說,召集民間高手,編制民謠,在大家小巷形成“人人會讀、人人會唱”的文化氛圍,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內在素養,彰顯城市發展的朝氣。二是整合宣傳媒介,覆蓋各個領域。召開宣傳媒介論壇交流會、與有影響力的旅行社合作,通過互聯網電子平臺、電視、微信等媒介,以視頻、畫冊、資料、廣告牌等方式,進行重點宣傳和介紹。大力推動文化旅游宣傳進社區、進車站、進家庭、進機場、進公路,全方位,多層次進行營銷。
(三)加強“創意型人才+技術研發”的無縫銜接,增強文化旅游功能
一是建立創意人才數字化人才庫。形成“領軍技術人才+民間文化積極分子”雙結合的人才庫,發掘文化旅游管理方面的領軍人才、骨干人才以及民間文化人才和積極分子,進行數字化管理與人性化跟蹤服務;加強與高校、企業、培訓機構合作,暢通人才引進培養渠道,提高人才的知識架構和能力水平。二是完善人才技術研發激勵機制。對于在文化旅游研究、技術創新以及成果獲得重大獎項的人才,建立人才專項扶持資金,保障人才的創造力和研發動力,全力解決人才發展的后顧之憂,助力創意文化與智慧旅游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喬麗.大力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思考[J].改革與戰略,2015(03).
[2]李樺.智慧文化旅游——“互聯網+文化旅游”的發展新趨勢[J].商,2016(12).
[3]馬琳.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4.
[4]蔣國梁.基于SWOT分析的武漢市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的產業融合發展研究[D].武漢工程大學,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