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國家正在積極進行新型城鎮化建設,本文基于積極發展小城鎮旅游產業的視角,以益陽市蘭溪鎮為例,通過實地調研,針對其城鎮化進程及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對策,踐行小城鎮以人為本、綠色發展、文化傳承的新型發展道路。
關鍵詞:旅游;蘭溪鎮;新型城鎮化;途徑
2014年,國家正式提出了新型城鎮化建設目標,對于擁有良好旅游資源的小城鎮來說,以旅游業的發展促進新型城鎮化的建設與發展,無疑是一種雙贏的模式。本文以湘西北地區的益陽市蘭溪鎮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實地考察,從“人本、文化、綠色”的發展原則出發,分析蘭溪鎮在城鎮化發展中現存的問題,結合當地旅游業發展實際狀況,提出解決對策,旨在為其旅游業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互利共榮發展提供參考意見。
一、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內涵
新型城鎮化是指堅持以人為本,以新型產業為動力,以統籌兼顧為原則,推動城市現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態化、農村城鎮化,全面提升城鎮化質量和水平,走科學發展、集約高效、功能完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個性鮮明、城鄉一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建設新路子。
二、旅游業與新型城鎮化的相互關系
(一)旅游業對新型城鎮化的促進作用
1.居民生活生產方式改變
旅游業的發展不僅增加了當地財政收入和居民收入,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自然就催生了新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另外,隨著外來游客的增多,新的文化觀念與當地的傳統文化理念相撞擊,產生新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態度,影響當地居民的消費方式、生活水平和居民收入。
2.城鎮基礎設施條件改善
發展旅游業必然需要為旅游者開展旅游活動提供服務,會為當地建設基礎服務設施及公共娛樂設施,包括道路交通、給排水、電力、通訊、住宿、餐飲、休閑廣場、文化中心、公共娛樂場所等,這些設施條件的改善為城鎮化綜合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基礎條件。
3.城鎮整體生態環境優化
旅游產業是綠色產業,相較于工業,它污染小,為城鎮帶來一定經濟效益的同時,可以將城鎮污染和能源消耗降到最低,同時,如果旅游產業可以進行合理規劃與發展,旅游地所在的小城鎮環境也會得到整體優化。
(二)新型城鎮化對旅游業的支撐作用
1.促進旅游業向更高層次發展
新型城鎮化建設要求必須走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而這些正是旅游業發展更高層次的目標,它促使旅游資源開發必須科學合理,重視環境保護,科學合理的規劃。
2.提供旅游業發展的保障
城鎮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加強,為開展旅游也提供了一定的保障體系,例如道路交通的改善、信息網絡的構建、生態環境的建成等,這些不僅對城鎮的發展至關重要,還能增強城鎮旅游的通達以及對外溝通的通暢及時性,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對外銜接功能。
三、蘭溪鎮城鎮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蘭溪鎮位于益陽市赫山區,距離市中心僅8公里,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民俗文化之鄉,具備良好的旅游發展潛力,并且正在進行新型城鎮化建設,因此本文以該鎮為研究對象,首先分析其在城鎮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旅游業帶動人口就業作用不明顯
據益陽統計局統計,自1998到2015年間,古鎮的第二產業所占比重最大,從22.2%增長到了40.9%,而第三產業的比重為35%,其中,旅游業占31.2%。可見在蘭溪鎮的城鎮化建設中,旅游產業的主導性不強,其帶動新增就業人口作用不明顯。
(二)旅游業對城鎮建設的作用不強
蘭溪鎮目前已經實現了水、電、路的通達通暢,形成“三縱三橫”的交通網絡,但這僅保證了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在新型城鎮化的要求下,公共游憩空間以及旅游業的基本配套設施不盡完善,包括旅游飯店的增加,旅游住宿的環境改善,公共廁所的修建等,雖然旅游業已經開始發展,但對城鎮面貌改善不明顯。
(三)生態環境及傳統文化遭到破壞
蘭溪鎮在城鎮化初期,對規劃與管理缺乏科學認識,導致部分農田被侵占后出現閑置狀態,造成土地資源和資金的浪費。由于缺少正確的旅游開發引導,千篇一律的商業化模式正在逐漸掩蓋當地文化的本真性,使古鎮的特色被逐漸掩蓋。
四、以旅游產業為導向的蘭溪城鎮化發展對策
(一)以旅游業推動居民就業
首先要挖掘和弘揚蘭溪鎮獨特的歷史人文資源,開發文化旅游產品,當地居民可以發揮自身的優勢,積極從事文化產品的制作、開發以及銷售,充分利用當地的剩余勞動力從事旅游行業;其次,發展傳統特色的食品加工、現代特色農業和特色餐飲業。例如蘭溪鎮有各類大米加工廠150余家,可塑造地方糧米特色品牌;當地有著名的壇子菜,蓮藕等農產品,可開發特色農產品品牌,還可以發展家庭式農業景觀,為村民成為旅游從業者提供機會。另外,旅游業與城鎮化建設都需要當地居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政府應當積極興辦教育機構,在學校可開設旅游相關課程,培養高素質旅游人才;開展旅游技能培訓及旅游就業指導,轉變當地居民的就業意識,培養他們的旅游服務意識。
(二)以旅游業促進城鎮化建設
1.合理規劃布局,完善基礎設施
蘭溪鎮分新舊兩個城區,對于新鎮區,政府要加快建成開展旅游活動所需的民俗文化演藝廣場、蘭溪鎮三級車站,規劃旅游商業區;對于老鎮區,要對街道進行重新翻修,加快建成中華街休閑活動廣場、楓林廣場、風雨廊橋以及老舊房屋的改造和新建房屋建筑的仿古改建。完善老鎮區的污水處理系統、同時建成小鎮廣場、公園綠地、博物館、影劇院等公共服務設施,提高綜合服務功能。加強特色餐飲、住宿、停車場、旅游廁所、游客服務中心等旅游服務設施規劃建設,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同時也給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保障。
2.優化生態環境,保護傳統文化endprint
新型城鎮化的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注重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例如政府應當重點加大對蘭溪河進行護坡治理及污水治理,可建設蘭溪河沿線生態風光帶。對于居民生活廢物及旅游垃圾,集中處理,建立垃圾處理站,在景點、街道樹立環保標識,提高游客與當地居民的環保意識;其次,要注重小鎮原有文化的傳承,例如,修復楓林古橋,還原歷史原貌,在蘭溪河南岸可修建水上棧道、綠化景觀和北岸休閑步道、打造幾條主要的古鎮街,還原古鎮特有的文化歷史風貌。
(三)以旅游業促進城鎮經濟的增長
1.開發旅游產品,帶動旅游消費
蘭溪鎮雖具備良好的文化資源優勢,但尚欠缺有特色的旅游產品,旅游消費不高。可充分利用其著名的山歌和花鼓戲等特色文化,籌辦龍舟賽、山歌節、龍蝦節等主題節慶活動,吸引消費者觀光停留。在蘭溪河北岸,積極建成特色主題酒吧、KTV等娛樂休閑場所;在蘭溪河南岸,大力推進濱水美食一條街,開發當地特色小吃,發展當地特色旅游商品,可以大同街、余家咀街為軸大力發展特色土特產銷售,形成土特產購物一條街,以彰顯傳統品牌,開發更多相關旅游產品,滿足游客不同體驗需求。
2.加大營銷投入,拓寬投資渠道
首先,政府應當樹立蘭溪鎮的旅游地形象,加強與有關旅游組織、旅游客源地的管理部門、開發商、文化、傳媒等機構的合作,既拓寬了旅游投資渠道,又使蘭溪的旅游形象深入人心;其次,政府應構建全面的信息化服務系統,通過電視,廣告,報刊等傳統媒體傳播途徑與微博、微信、旅游APP等線上新興媒體傳播途徑相結合,對蘭溪旅游地形象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推廣宣傳,將蘭溪鎮不斷更新的旅游信息及時有效地傳播給潛在消費者,擴大旅游消費市場,進而使蘭溪鎮的經濟水平得到提高。
五、結語
綜上所述,蘭溪鎮在以旅游產業為導向發展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應當從旅游業對促進當地居民就業、幫助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拉動城鎮經濟增長等三方面著手,堅持發展人本、文化、綠色的旅游產業,以此加快促進新型城鎮建設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帥義,楊志杰,朱勇.昆明市臥龍山莊農業觀光園SWOT分析及發展對策[J].綠色科技,2015(02):288-290.
[2]劉昌福,鄭安評.新型城鎮化視角下的城郊旅游小鎮發展研究[J].2015(02):290-292.
[3]任耘.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鎮發展現狀與動力機制研究[J].2016(32):294-295.
作者簡介:張旻(1983—),女,漢族,陜西省漢中人,講師,城市規劃與設計碩士,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研究方向:景觀設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