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東濰坊醫學院圖書館 張效貞
醫學院校不同年級學生圖書借閱狀況調查分析
文/山東濰坊醫學院圖書館 張效貞
本文探討高校醫學生的圖書借閱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得出的結論是:醫學生的圖書借閱頻次不高,借閱種類比例不均衡,應根據醫學生的圖書借閱特點及存在的問題,給予其積極的支持與正確的引導。
不同年級;醫學生;圖書借閱狀況;人文素養
圖書館是一座“沒有圍墻的大學”。正如巴金所言,“散布知識,散布生命”,可見它在社會中的作用和地位。而高校圖書館作為大學課堂教育的延伸,不僅供給學生豐富的知識寶藏,更重要的是作為大學生提升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醫學生作為21世紀人才培養的重點對象,不僅要求其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醫德醫風甚為重要。圖書借閱狀況可以反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閱讀興趣。因此,研究醫學院校醫學生的圖書借閱狀況以期探討存在的問題及建議,對醫學人才的培養尤為重要。
(一)調查對象。通過方便抽樣方法選取某大學自2010級入學的醫學生作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在校本科生;自愿參與本次調查;能以書面形式完成問卷。排除標準:語言溝通有障礙者。
(二)研究方法。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及專家建議,設計了《醫學生圖書借閱狀況調查問卷》,并利用此調查問卷連續追蹤調查自2010級入學的醫學生其5年的圖書借閱狀況。組建調查小組,經統一培訓后的調查員現場發放并回收問卷。
(三)統計分析。采用epidata3.1軟件建立數據庫,進行雙人錄入并核對。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與分析,以頻數、百分比進行統計描述。
(一)調查對象的一般資料。本次調查研究中,第一學年發放問卷1300份,回收有效問卷1256份,有效率為96.62%。以第一次有效的1256名醫學生作為追蹤調查對象,由表1可知,調查對象中臨床專業占比最多,為48.4%,其次為護理學,占比24.0%;男同學占比57.0%,女同學占比43.0%(見表1)。

表1 調查樣本的基本特征(n=1256)
(二)調查對象的圖書借閱狀況。醫學生的圖書借閱狀況可以從調查其圖書借閱頻次及借閱種類兩個方面來反映。圖1、表2與圖2分別表示四個專業近五年人均圖書借閱頻次、不同年級醫學生圖書借閱種類比例及總體圖書借閱種類占比分布情況。圖1統計了四個專業五年來人均圖書借閱頻次狀況。從中可以看出臨床、護理專業在大學一年級到大學四年級人均圖書借閱頻次呈不斷上升趨勢,其中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其圖書借閱頻次上升趨勢最高,且借閱頻次最多,在大學四年級的人均年圖書借閱次數達36.0次;而口腔專業學生較其他三個專業,其在大學一年級至大學五年級的年圖書借閱頻次最少,不高于15.0次(見圖1)。

圖1 四個專業近五年人均年圖書借閱頻次
表2統計了1256名醫學生近5年來圖書借閱種類占圖書借閱頻次的狀況。從表2中可以得出,調查對象在大一期間借閱文學類的圖書占比最多,達30%,其次為馬列和哲學類,分別占比20%,醫療衛生與政法類的圖書借閱較少,總占比7%;而隨著年級的增長,醫療衛生類的圖書在各學年圖書借閱頻次中的占比增多,在大四學年中,醫療衛生類圖書借閱頻次最多;在大五學年,文學類和政法類圖書借閱頻次最少,均占比2%(見表2)。圖2統計了1256名醫學生近5年總的圖書借閱種類占比分布情況。如圖2所示,圖書借閱中以醫療衛生類占比最多,為33%,其次為自然科學類圖書,占16%,而社會科學類和政法類圖書借閱最少(見圖2)。
基于對臨床醫學、麻醉、護理、口腔醫學這四個專業學生5年圖書借閱狀況的數據分析,可以總結得出:
(一)醫學生人均圖書借閱頻次較低。從統計結果可以分析得出1256名醫學生的人均年圖書借閱頻次為11.7次,借閱頻次較低。大一學年,新生的圖書借閱次數在五個學年中占比最少,這可能與大一新生比較迷茫、還未進入自主學習階段有關;到大三、大四學年,醫學生的圖書借閱頻次達到最多,這表明其已較好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也對自己的學業和職業有一定的規劃,并能較合理地安排時間;而到了大五學年,隨著普遍進入臨床實習階段,業余時間減少,醫學生的借閱頻次又大幅度下降。總體而言,大一到大五學年醫學生的圖書借閱次數是先升后降,究其原因可能與各年級醫學生所面臨的主線矛盾相關,相應的從大一的迷茫、大二大三的學業到大四大五的就業;借閱頻次不高,與其專業知識學習的節奏快、強度大、密度高,占據了其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有關。

表2 不同年級圖書借閱種類占借閱頻次的比例(%)

圖2 醫學生近5年總體圖書借閱種類分布
(二)醫學生圖書借閱種類比例不均衡。從統計結果可知,在大一、大二學年,醫學生主要以文學、哲學、馬列類圖書借閱為主,這可能與開設相關課程及對其感興趣有關;而在大三到大五學年中,醫學生主要以借閱醫療衛生類書籍為主,這與各專業課程的開設及考試的需求有關;在大一到大五學年,文學類圖書的借閱頻次逐漸降低,這與鄭敬業的研究結果相似,且在各個學年中,社會科學類與政法類圖書的借閱占比均較低,而閱讀文學、哲學、社科類等書籍是提升人文素養及培養良好醫德的重要途徑,這表明在校醫學生對人文素養的關注度不高。“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醫學生應充分意識到閱讀對于自身全面發展的重要性,應更加注重人文素養的提升。學好醫學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不能僅僅是為了考試只讀醫學專業的書籍,應摒棄功利性的閱讀,加大對人文社科類和政法類書籍的關注,通過廣泛閱讀,拓展知識、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高尚的醫德醫風;高校圖書館作為大學的“心臟”,應正確引導其閱讀,并加強館內相關設施及館藏資源的建設,為滿足學生閱讀提供更為便利的硬件條件;同時,學校也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風氣,為提升醫學生的文化修養提供文化軟環境。總之,通過學生、圖書館和學校三方積極有效的聯合,才能更好地培養醫學生閱讀的興趣進而提高借閱量,有利于培養21世紀全面發展的醫學人才。
[1]王婷.淺淡高校圖書館與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科技視界,2014(31):190.
[2]邸爽,傅偉韜.醫學人才醫德教育研究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5(23):9.
[3]鄭敬業.高校不同年級大學生圖書借閱特點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21(25):33-34.
[4]張麗舸,王珉,李碩等.理工農醫類大學生課外閱讀人文社科類書籍調查研究——基于河北省八所高校問卷調查[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6(5):124-126.
[5]邱秀華.試論閱讀在醫學生職業素養養成中的重要性[J].西北醫學教育,2015,23(3):418-419.
[6]劉盼英,王朋.加強館藏資源建設,提高醫學生人文素質[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3,34(6):86-88.
[7]黃忠仕,許世華,黃敏.廣西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現狀及發展思考[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0(5):78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