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的“零”目標
在博世愿景中,未來“零事故、零排放、零擔憂”是核心目標。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業務部門主席Rolf Bulander博士說,“這不僅對博世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也為博世創造了業務發展機遇。”
在4月17日到4月21日的短短幾天內,博世在中國連續開了幾場不同的發布會。擱在從前,這些發布會的新聞點基本上代表了這家德國汽車部件供應商是不同業務板塊,比如底盤、柴油以及其他汽車業務。但現在,這些發布會所強調的信息開始變得有些不一樣。
4月17日,博世在蘇州正式宣布與百度、高德和四維圖新三家地圖企業展開合作,共同研發一款適用于國內路況的精準定位服務——“博世道路特征”(Bosch Road Signature)。這項服務通過將高精地圖加上博世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實現全天候的自動駕駛車輛的精準定位。路試車由博世本土團隊研發而成,配備5個博世中距離毫米波雷達、1個多功能攝像頭、電子穩定程序ESP? 、電子助力轉向系統EPS,以及百度智能汽車事業部的定位及增強現實人機界面技術。在幫助長安汽車實現了自動駕駛樣車改造后,博世自行將智能汽車向前推了一步。在現場演示中,樣車已經可以實現高速公路的部分自動駕駛,包括車道保持和司機監控下的車道自動切換。得益于定位技術,該演示車可以在進出彎道時自動控制車輛速度;同時在增強現實人機界面技術的幫助下,司機能獲得更舒適安全的駕駛體驗。
博世底盤控制系統中國區總裁陳黎明說:“博世倡導的開放和標準化解決方案為所有主機廠以及全球的地圖供應商打造一個可互操作性的平臺,因此,主機廠可以任意選擇合作的地圖供應商。”
智能的口號一直延續到上海車展的博世展臺,以“智行未來”為主題,博世在本次展會上展示了其未來駕乘概念車以及一系列領先的自動化、互聯化、電氣化智能交通解決方案。“作為智能交通領域領先的供應商,博世時刻把握汽車產業的趨勢變化并且積極引領變革,這也幫助博世更好地滿足本土市場的需求。”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業務部門主席Rolf Bulander博士表示。在博世愿景中,未來“零事故、零排放、零擔憂”是核心目標。Bulander說,“這不僅對博世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也為博世創造了業務發展機遇。”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部件供應商,2016年,博世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業務在華創造銷售額663億人民幣,增長23.5%,超過市場平均增長。幾乎所有事業部實現兩位數的快速增長。其中,對傳統內燃機的優化完善、動力總成的電氣化,以及對自動和互聯駕駛技術的持續創新,是推動整體在華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業務高速增長的重要因素。
展臺主角是未來駕乘概念車,向大眾展現汽車將如何變身駕駛者的智能助手,而非局限于代步工具。昔日的主角汽油/柴油系統解決方案等則不得不讓出舞臺,偏安一隅。
按照官方公布的數據,博世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在中國共有超過34,000名員工,21個生產基地。超過4,600名技術人員分布于全國12個技術中心。這個員工數字或許會有更快的增長。今年,博世將在中國首次啟動汽車人工智能加速器項目。首期申請時間為4月20日至5月15日,最終將遴選出15支國內優秀創業團隊,其創業方向涉及輔助駕駛、無人駕駛、智能出行領域等解決方案。
可能這些還不夠博世對自己智能化戰略的強調,Bulander說:“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最快在2020年初,配備人工智能技術的無人駕駛汽車就會走進千家萬戶。為實現這一目標,博世將投資3億歐元新建人工智能中心,為研發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互聯解決方案提供基礎。”
Rolf Bulander博士為媒體朋友做展臺介紹
2016年,博世在華投資總額達到49億人民幣(約合6.7億歐元),擁有21個汽車生產基地和12個技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