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雨,王愛蘭
(1山東省曲阜市林業局 山東曲阜 273100;2曲阜市石門山鎮人民政府 山東曲阜 273100)
無公害大棗栽培技術
曹 雨1,王愛蘭2
(1山東省曲阜市林業局 山東曲阜 273100;2曲阜市石門山鎮人民政府 山東曲阜 273100)
大棗原產我國,是我國特色果樹之一,已有4 000多年栽培歷史。棗果營養豐富,富含多種維生素、氨基酸,是滋補營養佳品,具有獨特的保健功能,棗果及其加工品在國際市場上深受歡迎。棗樹根系發達,適應性強,結果早,壽命長,效益高,是山區重點發展的樹種之一(圖1)。

圖1 曲阜市吳村鎮峪西村棗園豐收
以制干優良品種圓鈴新2號、干鮮兼用的金絲新4號為主,適當搭配優良鮮食品種孔府酥脆、大瓜棗、大白鈴、沾化冬棗等。
山地建園:如為魚鱗坑整地,株行距一般為3米×5米;如為梯田,一般在梯田外沿栽1行,株距為3~4米,行距以兩梯田之間距離而定,如果梯田田面較寬,超過4米,可栽植2行或2行以上,行距為3~5米;山區梯田建棗糧間作園,一般是在田埂地栽棗樹,梯田內為農作物,棗樹的株距一般為3米左右,行距比較靈活,一般與梯田寬度相同,如梯田面較寬可再加1行棗樹,行距為6~7米。
最好選用一級苗,苗木質量是建園成敗的關鍵之一。苗木質量好,栽植成活率高,生長健壯,易實現早實豐產,對于遠途運回的苗木,在栽前用水浸根1天,充分吸水后再進行栽植。
2.3.1 栽植時期 棗樹栽植可在秋季落葉后和春季萌芽前。秋栽適合冬季較溫暖、冬春少風地區,否則以春栽為宜,尤以萌芽時栽植成活率高;在我國北方雨量多集中在7—8月份,此期栽植棗樹成活率也很高。
2.3.2 定點挖穴 栽植之前,先定好定植點,平地建園,挖長、寬、深各80~100厘米的大坑,丘陵、山地可挖直徑為60~80厘米的圓坑,坑深60~80厘米。
2.3.3 栽植技術 栽植前,將表土與腐熟的有機肥混勻,取其一多半填入坑內,使中央成丘狀,將棗苗放在丘頂,使根系在丘面分散開,再填入剩余的表土,最后填入新土,填滿坑后,用腳踏實,在填土過程中將苗木稍稍向上提動1~2次,使根系舒展并與土壤密接,棗苗栽植深度以原根頸為準(注意,嫁接塑料薄膜要去除),使原根頸與地面持平,栽后要立即灌透水1次,在缺水地區灌水后覆蓋地膜,可大大提高成活率,覆蓋地膜可單株或成行覆蓋,依棗園形式而定。
苗木成活后,要加強肥水管理,當新梢長至7~10厘米時,追速效氮肥1次,每株可施尿素50~100克,根據墑情及時灌水,一般栽植當年灌水至少3次,此外還要及時松土保墑,除滅雜草,進行病蟲害防治,棗糧間作園,不宜間作高稈作物,給棗樹留出至少1米寬的營養帶。
棗樹是喜光樹種,豐產樹形應具備骨干枝較少、層次分明、內膛通風透光良好等特點,主要樹形有:疏散分層形、多主枝自然圓頭形、開心形和自然紡錘形。
3.1.1 疏散分層形 樹形有明顯的中心干,干高80~120厘米,棗糧間作地干宜高,密植園及丘陵山地干宜低。主枝分3層著生在中心干上,第一層3~4個主枝,均勻向四周分散開,開張角度60°~70°,第二層2~3個主枝,伸展方向與第一層主枝錯開,第三層1~2個主枝。第一層層內距為40~60厘米,第一層到第二層80~120厘米,第二層層內距30~50厘米,第二層到第三層的層間距為50~70厘米,每個主枝選留2~3個側枝,每一主枝上的側枝及各主枝上側枝之間要搭配合理,分布勻稱,不交叉,不重疊。此樹形特點:骨架牢靠,層次分明,通風透光良好,易豐產。
3.1.2 多主枝自然圓頭形 主枝6~8個,輪生排在中心干上,主枝間距40~60厘米,每主枝上著生1~3個側枝,樹冠呈圓頭形。該樹形順應棗樹的發枝特性,修剪量小,枝條多,產量高,但盛果期大樹外圍枝條密,內膛通風透光差,小枝易枯死,逐漸造成下部光禿,但通過落頭開心,適當疏除外圍枝,可解決通風透光問題,保持穩產高產。
3.1.3 開心形 在主干上輪生或錯落著生3~4個主枝,主枝基角40°~50°,沒有中心干,每個主枝上配置2~4個側枝,干高80~100厘米。此樹形樹體較小,結構簡單,容易整形,通風透光良好,豐產,便于管理。
3.1.4 自然紡錘形 主枝7~10個,輪生排在主干上,不分層,主枝間距20~40厘米。主枝上不培養側枝,直接著生結果枝組,干高70~90厘米。此樹冠小,適于密植栽培。
3.2.1 幼樹的整形、修剪 通過定干和短剪,促生分枝,培養側枝,擴大樹冠,加快幼樹成形,形成牢固的樹體結構,除此之外,要充分利用不作為骨干枝培養的棗頭,將其培養成健壯的結果枝組,從而實現幼樹早期豐產,對于沒有發展空間的棗頭要及時疏除。培養結果枝組的方法是夏季對棗頭摘心和冬剪時短截1~2年生棗頭,夏季棗頭摘心可促進該棗頭留下的二次枝發育,因此形成的結果枝組比較強壯,結果能力強,但棗頭夏季摘心只能培養小型結果枝組,如果棗頭生長空間較大,就不急于摘心,要促進棗頭進一步生長,以培養成中型或大型結果枝組。
3.2.2 生長結果期樹的修剪 此期樹體骨架基本成形,樹冠繼續擴大,仍以營養生長為主,但產量逐年增加,此期修剪任務是調節生長和結果的關系,使生長和結果兼顧,并逐漸轉向以結果為主。此期要繼續培養各類結果枝組,在冠徑沒有達到最大之前,通過對骨干枝枝頭短截,促發新枝,當樹冠達到要求時,對骨干枝的延長枝進行摘心,并適時開甲,實現全樹結果。
3.2.3 盛果期 盛果期的樹在修剪上要注意調節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關系,維持樹勢。采用疏縮結合,打開光路,引光入膛,注意結果枝組的培養和更新,延長結果年限。調節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關系(圖2)。進入盛果期后,保持樹勢中庸是高產穩產的基礎,對于結果少、生長過旺的樹要采用主干或主枝環剝,開張角度。對于結果較多、枝條下垂、樹勢偏弱的樹,要回縮短截。

圖2 吳村鎮九仙山峪東村棗園掛果狀
以有機肥為主,摻入少量速效氮磷肥,常用的有機肥有圈肥、廄肥、堆肥、人糞尿、綠肥、餅肥。有機肥是一種完全肥料,含有棗樹生長所必需的所有礦質元素。
4.1.1 施用時期 棗果采收后至落葉前施用最適宜,此時一方面有利于斷根傷口的愈合和促發新根,另一方面根系可吸收基肥中的速效氮磷肥,有利于葉片的光合作用和樹體的營養貯藏。
4.1.2 施用量 棗樹基肥的施用量為每生產1千克鮮棗需施用2千克左右有機肥,一般生長結果期樹每株施有機肥30~80千克,盛果期樹每株施有機肥100~250千克,基肥中摻入速效氮磷肥,用量依棗樹大小而定,一般生長結果期樹摻入尿素0.2~0.4千克,過磷酸鈣0.5~1.0千克;盛果期大樹需摻入尿素0.4~0.8千克,過磷酸鈣1.0~2.5千克。
4.2.1 施用時期 棗樹追肥主要分4次:第一次追肥在萌芽前(4月上旬)以氮肥為主,適當配合磷肥,此期追肥能使萌芽整齊;第二次追肥在開花前(5月中下旬)仍以速效氮肥為主,同時配以適量磷肥,此期追肥可促進開花坐果,提高坐果率;第三次追肥在幼果發育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施氮肥的同時,增施磷鉀肥,促進幼果生長,避免因營養不足而導致大量落果;第四次追肥在果實迅速發育期(8月上中旬)。
4.2.2 追肥株施用量 ①萌芽前:尿素0.5~1.0千克,過磷酸鈣1.0~1.5千克。②開花前:磷酸二銨1.0~1.5千克,硫酸鉀0.5~0.75千克。③幼果發育期:磷酸二銨0.5~1.0千克,硫酸鉀0.5~1.0千克。④果實膨大期:磷酸二銨0.5~1.0千克,硫酸鉀0.75~1.0千克。澆水視旱情靈活進行,一般施肥后立即澆水。
棗樹主要蟲害有棗尺蠖、棗黏蟲、桃小、蚧類等,病害有棗瘋病、銹病等,應視病蟲發生情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發芽前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結合冬剪清園,刮樹皮,7—8月噴布1~2次1∶2∶200波爾多液防銹病及爛果病,蟲害可結合誘殺進行噴藥防治。
(作者聯系電話:1876477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