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善軍
(山東省平原縣林業局 山東平原 253100)
桃紅頸天牛的防治技術
任善軍
(山東省平原縣林業局 山東平原 253100)
進入7月份,在平原縣的桃、李等果樹枝干上時常看到成對的“紅脖子”蟲子在枝條上活動。這種天牛學名叫紅頸天牛(Aromia bungiiFald),屬鞘翅目天牛科昆蟲,天牛屬蛀干害蟲,2年發生一代,我們看到是它的成蟲,其特點是體長28~37毫米,體黑色,有光澤(圖1),我們通常認為的天牛的“紅脖子”其實是天牛的前胸,前胸大部分棕紅色或全黑色,前胸兩側各有1刺突,背面有瘤狀突起,雄蟲觸角較雌蟲長。

圖1 天牛成蟲
天牛有危害性蟲態是天牛的幼蟲,幼蟲在木質部蛀成隧道,造成樹干中空,皮層脫離,樹勢衰弱,常引起樹體死亡。幼蟲體長50毫米左右,體黃白色。前胸背板方形,前緣黃褐色,中間色淡。以幼蟲在樹干蛀道內越冬,在皮層和木質部鉆不規則的隧道(圖2),并向蛀孔外排出大量紅褐色蟲糞及碎屑(圖3),堆滿樹干基部地面,5—6月間危害最重。老熟幼蟲在五六月份黏結糞便、木屑在木質部作室化蛹。天牛蛹淡黃色,前胸兩側和前緣中央各有一個突起。
在平原7月初羽化成蟲出現,交配時間2~3天。卵多產距地面30多厘米的主干、主枝的樹皮縫隙中。紅頸天牛卵期8天左右,幼蟲孵化后,頭向下蛀入韌皮部,先在樹皮下蛀食,經過停育過冬,第2年春天蛀入皮層,到七八月份頭向上蛀食木質部,再經過冬天,至第3年五六月份作室化蛹,蛹期10天左右。其一生蛀食蟲道50~60厘米。

圖2 樹干的蛀孔

圖3 落在地上的蟲子糞碎屑
其防治方法有:一是振。在7月份成蟲羽化高峰時間,利用成蟲白天靜息枝條的習性,在果園內發現后振落捕捉成蟲。二是鉤。五六月份,在果園內發現樹干周圍和地面有大量紅褐色蟲糞和木屑,找到蛀孔,用鐵絲伸入蛀孔將幼蟲鉤出殺死,或用快刀在幼蟲危害部位順樹干縱劃二三道將蟲子殺死。三是熏。看到樹干上和地面周圍有新鮮蟲糞排出時,清理一下排糞孔,把磷化鋁片劑的1/4~1/8塞入蟲孔內,或用50倍敵敵畏灌注蛀孔,然后用泥將蟲孔封堵,熏蒸殺死幼蟲。四是涂。在六七月份成蟲羽化產卵高峰期,對樹干進行涂白,阻止成蟲在主干和主枝上產卵。涂白劑配方:V生石灰∶V硫黃∶V食鹽∶V油∶V水=10∶1∶0.2∶0.2∶40。五是放。即在天牛發生期,在樹干蛀孔周圍放養管氏腫腿蜂、花絨寄甲等寄生性天敵卵,天敵卵自然孵化后幼蟲鉆進天牛幼蟲體內,以天牛幼蟲為食,完成生命周期。此外可保護利用啄木鳥等天敵控制天牛發生。
(作者聯系電話:15863323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