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廣場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督察工作啟動
近日,國土資源部召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督察動員培訓會,全面啟動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的督察工作。國土部相關司局、各督察局及中央改革辦等相關部門將組成15個督察組赴33個試點進行實地督察。(經濟參考報)
//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意見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
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下發,意見要求加快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將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按照每百戶居民擁有綜合服務設施面積不低于30平方米的標準,以新建、改造、購買、項目配套和整合共享等形式,逐步實現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全覆蓋;落實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做好政府投資建設的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不動產登記服務工作。(人民日報)
//前5個月全國退出煤炭產能9700萬噸
截至5月底,全國已壓減粗鋼產能4239萬噸,完成年度目標任務84.8%,退出煤炭產能約9700萬噸,完成年度目標任務65%。(中新網)
//第三次南海大洋鉆探科考收官
近日,國際大洋發現計劃(IODP)中國辦公室和同濟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南海新一輪大洋鉆探的科考情況及多項重要科學發現。據悉,這次鉆探發現了南海從陸地到深海的沉積證據,也證實在南海演變過程中有過強烈構造運動的深海沉積環境。這些證據,也許終將改變南海成因的原有觀點,導致對東亞和西太平洋演變歷史的重新認識。(人

//多地加快布局 海洋經濟開啟數萬億級市場空間
廣東、上海、海南、福建等東部多個沿海地區近期紛紛出臺規劃文件或申報示范區,海洋經濟數萬億級的龐大市場空間有望打開。(經濟參考報)
//龍山恐龍化石發掘現場發現白堊紀完整鱷類化石
考古人員近日在位于吉林省延吉市的龍山恐龍化石群發掘現場,發掘出一具白堊紀時期完整的鱷類化石。專家指出,鱷類陪著恐龍一起生活,鱷類化石的發現對生物地層以及各方面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光明日報)
//新增耕地重心逐步由東北向西北移動
中國科學院在京發布《中國可持續發展遙感監測報告(2016) 》,在中國首次以綠皮書形式將遙感監測成果進行出版。報告指出,20世紀80年代至2010年,中國土地利用的一級類型構成與分布格局變化不明顯,依然保持著土地類型受自然屬性影響為主的特點;耕地變化顯著,變化特征為“南減北增,總量基本持平,新增耕地的重心逐步由東北向西北移動” 。(中新社)
//新修訂《土壤污染防治法》有望加快出臺
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在中國可持續環境修復大會上表示,“順利的話,經過全國人大的審議,新修訂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可能會比我們預料的時間更快一點出臺。環保部也正積極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如《農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正跟農業部一起積極作出臺前的準備,《工礦企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正在組織制定。”(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