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厚
內蒙古自治區走過了七十年輝煌歷程。七十年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不算太長,是一朵浪花,從積貧積弱,百廢待興起步,在艱難困苦,挫折教訓中跋涉,一路披荊斬棘,守望相助、鏗鏘前進。特別是經過三十年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千里草原煥發勃勃生機。在這滄桑巨變的七十年里,各族人民沐浴著黨的陽光雨露,生活質量逐步提高,日子過得理想幸福,衣食住行豐富多彩,像一面面多梭鏡,折射出草原翻天覆地的變化,見證著草原的繁榮和進步。
一
我的老家在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后大灘,從記事起,常聽父輩們談起解放前“受牛馬苦,衣難遮體,食不果腹”的苦難日子,其情其景,令人恓惶,令人唏噓。
記憶中,衣著打扮也隨著不同年代在發生變化。解放后有好長一段時間,人們的穿的是大襠褲,大襟襖,白布衫衫對門門,千層底布鞋,還有牛鼻子老鞋,一到冬季皮襖皮褲穿上身,直到第二年春暖花開才能換下。衣裳鞋襪全靠家庭主婦在油燈下一針一線的縫制。能在裁縫鋪里做件衣裳,就讓人羨慕,這件衣裳就成了全村年輕后生相看媳婦互相借穿的衣裳。我們也很難忘記國家經濟蕭條的年代,棉布、棉花、棉線憑票供應,有錢沒票也難買上布棉線。那時提倡艱苦樸素,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孩子多的人家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三老四改著穿,穿破了打塊補丁繼續穿。上世紀七十年代,人們崇尚綠色、灰色,一式的中山裝打扮,耐穿適用的燈芯絨,滌卡、滌確良受到人們的寵愛,做一件這樣布料的衣裳,只在過年過節時穿幾天,就舍不得再穿,折疊好放起來,等到出門走親戚時才穿上風光一回。歲月更替、時光荏苒,時間流到改革開放年代,喇叭褲、紅裙子忽然在人們眼前晃動起來,晃得人們思想觀念開始更新。時間不長,從平民到官員,身上披上了茄克衫、休閑裝,女同胞們無論年齡大小都蹬著健美褲。隨之而來衣服的種類風生水起,波西米爾、田園、柒牌、威爾浪等名牌接踵而來,衣服的顏色更是絢麗奪目。今天,國人忽然明白了“人配衣裳馬配鞍”的道理,幾百元、幾千元的品牌衣也受到了普通民眾的青睞。
二
民以食為天。多年前,街坊鄰居見面的第一句說的是“吃了沒有”,話里的涵意有著難言的隱衷,那時人們把吃飯當成頭等大事。我們經歷了“食堂化,再大的肚皮也不怕”“食堂化,餓得頭昏又眼花”的苦澀日子;也難忘市民憑糧本供應,粗糧多細糧少;農民視年成好賴分糧,“二百八、三百六”勒緊褲帶過光景的艱難。在遭受三年自然災害的年月,過著“干稀搭配瓜菜代”的日子,為了填飽肚子,各種野菜都成了美食,苦菜、蒲公英、沙蓬……凡是能吃的植物吃了個遍,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現在說起來還唏噓不已。
那時鎮里也沒幾家食堂,去鎮里城里辦事購物,肚子餓了想喝碗面,除了備好糧票還得耐心排隊等候,往往是排隊上去了,面賣完了,還得空著肚子回家。那種前心貼后背,餓的頭暈眼花的滋味,沒挨過餓的人是很難體會到的。
近二十多年,大米白面各種肉食已成了人們飯桌上普通食物,雞鴨魚蝦也不算什么稀罕的東西了。過去是為無米下鍋而犯難,現在是食物豐富得讓人無法選擇而發愁。城鎮里的飯館酒店如雨后春筍一樣冒了出來,普通人家為了換口味也經常光顧飯店。人們的胃口由粗放型向營養型轉變,主食型向副食型過渡。為了健康,幾十年吃厭了的粗糧野菜成為時尚食物。有人說,比起過去,現在的吃喝像天天過大年似的,這話一點不假。
三
房子是人們遮風避雨棲身休息的地方。解放后家鄉的人們逐漸從崖打窯里搬出來,住上了土坯壘成的窯洞或是低矮的土坯房,慢慢地住上了玻璃窗子的大正房,后來時興里生外熟(里面是坯,外面鑲一層磚)帶走廊的房子。十幾年前,人們爭相蓋起了磚木結構的磚瓦房,還有人修起了小二樓,也有人涌進城鎮買樓房居住,這房子每隔幾年就有個新變化。
那時,干部職工等國家修建家屬樓,靠組織分房,向單位要房。現在是自己掏錢買理想的房屋,房子寬敞明亮,裝飾考究。轉眼間房子已不僅僅是人們棲身的地方,不經意間改善了居住條件,也改變了城鎮農村的面貌,更可喜的是經濟適用房、廉租房也擺上了政府的議事日程,相當一部分民眾已享受到惠民政策的溫暖。
在農村,過去三代人住不足二十平米的房子也不算少,孩子多的人家常讓孩子出去借宿,房子除了睡覺的地方已沒有多少空間。現在農村的住房也裝修得十分靚麗,除了時髦的家具,電視機、洗衣機、冰柜也占據了屋子的空間。
四
解放后有一段日子出行騎驢、騎馬、坐牛車,但大部分人出行靠的是兩條腿。那時很難看到一條平坦的路和一輛汽車。后來,雖然修通了公路,站點設在二三十里之外,想坐車就得早起快走,去得遲了人多車少,還得再往家里返。
上世紀七十年代,擁有一輛自行車是人們日盼夜想的事,想方設法弄到一張票買輛自行車,出門時邁腿上車,那昂首挺胸的架式和滿足的神態惹人眼饞。當第一輛摩托車出現在村子里時,目睹“電驢子”的風采令全村人大開眼界,好長一段時間還在津津有味地說道著。
隨著國家鄉鄉通,村村通工程步伐的加快,公路網越織越密,四通八達的公路把鄉村城鎮的距離縮短到家門口,人們出行極為方便?,F在客車開到了家門口,出租車招手即停,私家車的數量更與日俱增?;厥淄?,從牛板車碾出的轍印到膠輪馬車的一路鈴聲,再看各類汽車揚起的征程,車型車種的躍升和變化勾勒出時代的巨變。
七十年來,衣食住行以驚人的面貌展示在人們的眼前,從城鎮到鄉村,各行各業,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事實是有目共睹的,一斑窺豹,自治區七十年的輝煌成就,真是無邊光景日日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