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改變了知識的呈現方式和傳播方式,出版行業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大學英語教材的改革和創新勢在必行。教材出版商應及時轉變觀念,創新教材內容和形式,加快教材數字化建設,做好教材增值服務,最終實現“教材+互聯網”到“互聯網+教材”的穩步轉型。
【關 鍵 詞】“互聯網+教材”;開放互動;數字教材;教育服務
【作者單位】李翠平,中國礦業大學外文學院。
【基金項目】 本文系2016年度中國礦業大學公共基礎課教改項目“可評價學習目標導向下的大學英語‘教-學-評一致性研究”(2016JC11)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 G230.7 【文獻標識碼】A
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提出的“互聯網 +”行動計劃為未來的傳統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其引領傳統行業深度變革,催生了一系列新的規則、格局和變化。面對新形勢,傳統高校教材創新變革成為出版界、教育界亟須思考的現實問題。大學英語教材是語言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學的重要依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與學的內容和方式。如何利用“互聯網+”創新教材內容和形式、推進教材數字化工作、提高教材資源使用效率是大學英語教材建設的重要內容。
一、大學英語教材使用環境
1.校園環境
目前各大高校為建設數字化校園,普遍實現了無線網絡全覆蓋,教室配備多媒體已經成為常態,有條件的高校甚至為學生配備平板電腦、電子書包等移動閱讀設備,形成了由網絡、數字技術和智能設備構成的新型教育環境。現代教學形式從傳統的“教師講授 + 黑板粉筆”向運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及網絡環境下的隨時隨地泛在式學習過渡[1]。依托開放的網絡環境和智能電子設備,傳統的知識生產、傳播和消費方式發生改變,在線教育方興未艾,移動化、碎片化學習逐漸成為常態。大學英語教材作為構建數字化校園環境的資源組成部分,理應具備數字化功能。
2. 課堂環境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構件,教材與課堂環境的高度契合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保障。現代外語學習理論認為,外語習得依賴學習者的自主性和真實的交際情景,從而實現語言規則系統的自我構建;學習個體要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在一定情景下與環境系統諸多要素綜合和交互,進而獲取知識[2]。基于外語學習特點,目前高校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正從傳統的填鴨式向互動式轉變,課堂教學渴望內容真實、強調知識和能力并行培養、注重師生和生生交流互動的教材。因此,大學英語教材必須具備真實性、互動性特征,才能滿足當下的課堂教學需求。
3. 消費用戶
學生是教材的最終使用者和消費者。著眼于學生用戶的特點和需求開發教材是保證教材生產和使用價值的關鍵。目前90 后大學生是高等教育的主體,是伴隨互聯網成長的一代,以手機、平板電腦為媒介的數字學習模式是他們的重要生活方式,善于參與、互動、體驗和分享是他們的普遍特征。這個群體樂于接受新生事物,個性化需求強烈,喜歡按照自身的需求和興趣點選擇、加工學習內容。把握當代大學生心理,設計具有個性化、移動化、互動化特點的大學英語教材是教材建設的重要考量。
在當今的信息技術浪潮影響下,大學英語教材必須將以互聯網為核心的先進技術運用于教材的開發和使用全過程,在內容的呈現方式、傳播方式上全面創新,實現紙質教材向數字教材的轉型,才能滿足不斷變化的校園環境、課堂教學及學生學習的需求。
二、大學英語教材使用現狀
1. 數字化開發不均衡
受學分、學習人數、師資力量等因素影響,出版單位的英語教材建設重心主要放在基礎英語類教材上,語言文化類、欣賞類等拓展類課程發展滯后,處于“失語”狀態,專門用途英語教材建設緩慢、缺乏規范[3]。與紙質教材建設相對應的數字教材建設同樣存在重基礎英語輕其他類型英語課程的不均衡現象。
2. 數字資源開發過于簡單
基于紙質教材的開發和配套數字資源的積累,很多教材出版商已經建設了英語教材的教學資源數據庫,但仍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教材的數字化出版大多停留在將紙質教材內容通過數字技術轉換為數字資源的初級轉換層面,數字資源未能實現元數據化,利用網絡重構教材和教學過程的目的未能實現;二是數字資源互相引用,原創較少,教學課件缺乏深度開發。
3. 網絡學習終端不完善
目前各出版社開發的與教材配套的網絡學習平臺主要應用于電腦終端,忽略了智能手機等移動學習終端的建設。智能手機是目前學生用戶使用率最高的學習工具,智能手機移動學習終端建設的不完善導致學習資源使用的便捷性和廣泛性大打折扣,網絡資源的學習利用率不高。盡管有些出版社開發了一些與紙質教材配套的手機App,但大多都是紙質教材的翻版,形式單一、互動性差、開放性不足。
4. 網絡互動不充分
由于大多數字資源處于簡單的數量積累階段,再加上缺乏復合型人才,很多數字資源一次成型,無法與用戶互動,用戶無法根據個人需求對數字資源進行調整、加工和更新。此外,很多數字資源是以光盤或網站下載的方式傳遞給用戶,這些傳遞模式缺乏和紙質教材的精準關聯,未能形成有效的雙向通道,用戶與傳播者的互動嚴重受阻。與用戶直接溝通互動的缺乏致使出版商無法精確了解終端用戶的反饋和需求,難以形成有效的讀者數據積累,從而影響了英語教材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可見,與大學英語教材相關聯的數字教材的建設仍有不足之處,究其原因是傳統出版社對互聯網等新思維的應用還不夠深入,沒有扭轉以傳統紙質教材為核心的觀念,互聯網技術的核心優勢未得到充分發揮,教材建設仍處于“教材+互聯網”階段。在互聯網時代,出版商必須從根本上改變觀念,盡快實現從“教材+互聯網”到“互聯網+教材”的轉型,這是大學英語教材研發的重中之重。
三、大學英語教材建設思路
1. 豐富課程類型,統一學習內容,實現教材多元化和一體化
隨著全社會對英語的日益重視和大學生整體英語水平的提升,基礎英語占主導地位的現象正在改變,各高校開設各類通用英語課程以滿足學生進一步提高英語水平及個性化發展的需求。新一輪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順應社會需求,打破了教材建設的傳統,基礎英語類教材逐步失去其主導地位,通用英語教材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3]。此外,不同層次的高等教育,因學生基礎及需求不同,設置的教學內容、培養目標也有所不同。因此,大學英語教材的編寫因學生用戶需求的不同呈現出多層次、多目標、多內容、多理念的多元化發展趨勢。
每套紙質教材的編寫有各具特色的指導思想、結構體例、教學內容和培養目標,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不能簡單轉換也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隨心所欲,一定要延續紙質教材的嚴謹性和邏輯性。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必須先深入了解配套教材的編寫理念和核心特征,再將紙質教材內容整合、重組、加工、延伸,使數字資源與配套紙質教材的培養要點相對應、相銜接、相區別,互相依托、相輔相成,從而盤活紙質教材,實現數字資源課程類型多元化、與紙質教材內容一體化,以滿足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
2. 挖掘智能手機優勢,創新教材形式,實現紙網便捷連接
“教材+互聯網”向“互聯網+教材”的全面轉型升級受技術、人才、資源等因素影響,兩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會處于并存融合而又此消彼長的狀態。在轉型期間,可以利用現有資源和網絡優勢優化紙質教材。
互聯網時代的學習是泛在式學習,學習無時無處不在。編寫紙質教材的同時,可儲備各類與教材配套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和網絡資源。紙質教材是與數字資源、網絡資源多接口關聯的、實現交互性學習的服務平臺,因此紙質教材與立體教學資源的便捷連接是實現泛在式英語學習的必要條件[1]。智能手機具有終端感觸性、移動性和便攜性等特點和可實現碎片化學習的優勢,學生用戶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利用移動互聯網,擺脫時間、地域限制隨時學習。因此,以下方式可以將智能手機與大學英語教材有效連接。
第一,在紙質教材中嵌入二維碼。將課程核心內容、通用知識呈現在紙質教材中,將與教材相關或可以更新調整的內容,如動畫、視頻、情境、習題、學習任務等富媒體內容以二維碼形式關聯,通過移動終端掃碼,即可突破紙質媒體的限制,實現線下到線上的自然過渡,達到紙網交互、立體學習、助學助教的目的。為方便學生隨時隨地進行有意義的碎片化學習,手機終端的數字資源應該突出碎片化的特點,將與教材內容相關的知識結構模塊化,并將這些模塊以短小精悍的微課教程或音視頻資料形式呈現,使學生能夠依據個人情況自由選擇、操作和學習。通過二維碼將紙質教材與配套的數字學習資源連接,不僅使教材開發者的設計意圖得到最大化、最優化的體現,也為今后實現豐富的增值服務奠定基礎。
第二,加快研發 App的速度 。App 因反應快速、應用廣泛、操作簡便等特點,備受用戶青睞。App不僅可以提供紙質資源數字化的內容,還可以配套足量相關的網絡資源與鏈接供學生進行開放性學習,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或薄弱的項目進行有針對性的自主學習。App會提供有別于傳統教學介質的生動、形象、易于理解的富媒體資源,能夠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擁有多維、多角度的智商和情商體驗。
3. 開發交互式教材,重構學習知識體系,實現個性化學習
著眼于未來,“互聯網+教材”應該是互聯網技術與教材的深度融合,“數字教材會是未來的大方向” [4]。能將教材、資源、工具和平臺邏輯整合的交互式英語數字教材將成為未來英語教材發展的趨勢。
交互式教材整合移動學習、富媒體數字出版和云服務三大領域的前沿技術,對傳統紙質教材教學內容進行富媒體編排設計和交互設計,依托多種平臺與終端,可為學生提供豐富、可擴展、可互動、進度可跟蹤、精致化的全新學習體驗。
交互式教材要嚴格按照紙質教材的知識體系、語言學習理念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從三個層面實現立體化重構,為教學提供全程化的數字支持。首先,在富媒體層面將與紙質教材相關的內容以富媒體形式編排設計,并通過技術手段將之碎片化,以圖像、文字、聲音、視頻、動畫等多種表現形態呈現;其次,在知識庫層面構建教學的知識資源庫,關聯教學輔助資源,拓展測評與評價資源;再次,在社區化層面建立人機、人人交互機制,師生在此可以生成資源、交流互動,實現資源共享[5]。
除提供立體化教學資源外,交互式教材也能為學習活動、學習測評、學習檔案及學習互動等提供完善的課程服務體系。通過及時跟蹤學習過程和智能化的檢測反饋工具,能形成學生檔案記錄,自動為學生推薦個性化的資源,形成面向不同個體的個性化課程,方便學生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步調,實現個性化教學。在云服務環境下,交互式教材的數字課程是開放式的,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靈活選擇學習內容,教師可以借助動態評價、教學反饋、個性化推送服務等實現高效教學。學生可以利用交互式教材提供的學習工具和創作工具做筆記、查字典、做演示、做標注,參與各種學習活動,開展深度學習。交互式教材不僅提供良好的人機交互體驗,可實現與課程中的學習資源互動,在學習、測評中提供有效的交互支持,而且借助嵌入的網絡交流平臺,能實現資源分享、學習答疑、個性化輔導等人際交互體驗。由于學習終端的多樣化,學生還可以輕而易舉實現范在式學習。
4. 提供教育服務,促進教材優化和利用,實現功用最大化
數字教材的背后是大量的數據,數據背后是無數的教師和學生用戶。數字教材的開發是一種以人為核心、循序漸進的開發。每一款數字教材產品都可能存在不足之處,因此要在持續迭代中不斷完善,以滿足用戶的需求。教材出版商必須加強數字管理,不斷健全教材數據庫,實現“從教育內容提供商向教育服務提供商轉變,從提供標準化教材向個性化教育服務轉型” [6]。一方面,出版商要重視數字教材的資源管理,將資源的增加、修改、刪除等工作常態化,使其與時代和信息的發展保持同步。另一方面,在使用英語數字教材時,用戶會留下很多的網絡數據痕跡,出版商可以精確獲取教材使用者的在線時長、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學習成績、跳轉記錄、媒體應用等方面的信息,從而形成大數據。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出版商可以對數據實現收集、整理、分享,不僅可以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問題、改善產品,而且可以輕松掌握用戶的學習習慣和偏好,構建更為合理的教學、學習路徑,為教師、學生提供定制化、智能化的服務,最終實現數字教材的持續化建設和發展。
“互聯網+”時代的教材向數字化轉型,將會出現師生分離、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開展英語教學的新型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和教學結構將會隨之變化,學生成為學習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轉變為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如何依托數字教材指導教學活動,如何引導、把控、評價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大學英語教師未來面臨的現實而又迫切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教師就無法充分有效地利用數字教材,數字教材就難以發揮它的價值和功用。因此,出版商不僅要關注數字教材的研發,還要重視數字教材的使用。出版商必須為教師提供教學指導,幫助教師深入了解數字教材的設計理念,指導教師學習使用教材,整合技術、工具、資源開展課堂教學,從而確保教師能充分利用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和互聯網技術開展教學工作,提升大學英語教學質量。
在“互聯網+”時代,創新大學英語教材是社會、學校、課堂及學生的現實需求。出版商應該及時轉變思想觀念,針對多元化的英語課程類型,加快核心技術開發和復合型人才培養,穩步推進“教材+互聯網”向“互聯網+教材”的全面轉型,為教學用戶開發內容一體、開放互動的英語數字教材,并提供良好的教學指導和個性化課程服務,最終實現互聯網與教材的深度融合。
|參考文獻|
[1]單麗雯. 基于“互聯網 +”理念的高校教材創新——兼論生活滲透式課程模式的分布式機理[J]. 中國出版,2016(6).
[2]向朝紅,余渭深. 對多媒體網絡環境下外語學習理論的研究[M]. 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年會論文集,2004.
[3]楊波. 大學英語教材建設的趨向研究[J]. 中國出版,2011(14).
[4]陳小平,高建. 論“互聯網+”時代大數據背景下的傳統教材出版業變革[J]. 科技與出版,2015(7).
[5]林君芬,李慧勤,黃海暉. 交互式數字教材: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新形式[J]. 教育信息技術,2013(6).
[6]聞華. 旅游英語專業網絡一體化教材的開發與出版[J]. 中國出版,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