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審美的方式助推廉政文化建設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黨委書記、教授
彭文祥:《往事如煙》這部作品主要呈現了兩個特點:第一,可以說是“義”以載道。中國的傳統文化一直以來都注重以文藝載道。作為主旋律的一種基調,這部作品把藝術方式和廉政建設這樣的時代主題結合起來了,用審美的方式促進廉政文化建設。第二,作品主題吻合時代發展的主旋律。作品聚焦現代生活中的熱點、重點,并在小視點、大視域的影視表達中進行審美開掘,以審美的方式來助推廉政文化建設這樣一個宏大的主題。
正直、正義與良善的正能量
河南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魯迅文學獎評委 王劍冰:在《往事如煙》里,編劇蔡云川給我們提供了三類細節信息:第一類細節信息是鄉情鄉音的故鄉之本,這個細節信息是作品的敘述主調。第二類細節信息著重刻畫了主人公的成長過程,以及他成為一個高級領導干部之后蛻變的心理歷程。這部作品把一個人多方面的心理、多方面的本質展現出來。第三類細節信息來自作者的內心。一個強大的內心、善良的內心、文學的內心,使得我們從整部作品當中感受到一種正直、正義與良善的正能量,同時也感受到一種文學的力量。
一個人能走多遠,孝與廉起著重要作用
中國檢察出版社音像中心副主任 陳復軍:《白發親娘》這一部20分鐘的微電影,承載了改革開放以來幾代人的悲歡離合。今年是高考制度恢復40周年。影片的前半部分,說的是恢復高考制度后,主人公從一個貧窮農村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干部的歷程;影片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一個干部一步步墮落為監獄囚犯的過程。這部影片弘揚的是關于孝廉文化的主題,很多人在欣賞微電影的唯美鏡頭和具有本色的對白語言時,開始感受到那種淡淡的鄉愁,而發展到最后則變成了濃濃的鄉愁和無以言表的悲愁。有一句詩說道:“到不了的是遠方,回不去的是故鄉。”一個人能走多遠,孝與廉起著重要作用。這部作品傳遞給我們的不是說教,而是內心發出的深刻感受,讓我們感受到一部藝術作品的感染力。
反腐倡廉影視劇要講人民群眾愿意聽的話
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主任
李學政:廉政文化、影視作品的功效是什么?是預防。一些主旋律作品沒人看,是因為沒有市場。因此,反腐倡廉的影視劇一定要有對象感、有目標性,要嘗試針對年輕人,不能高高在上。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對于多數年輕人來說,你說一點假話都能被識別出來,他可能沒辦法抨擊你,但完全有辦法不理你。影視作品最大的要求,應該是能感動人,讓人覺得你說的是真話。講人民群眾愿意聽的話,這樣的作品就會深入人心,大家喜歡看,還能起到教育作用。
把反腐題材和人物傳記片結合起來是一個大膽的嘗試
影視演員、電影《往事如煙》主演 霍青:電影《往事如煙》刻畫了一個從兒時、青年,到工作,最后進了監獄的完整人物形象,它是一部人物傳記片。人物傳記片很難拍,年輕人也不是特別追捧人物傳記片,可是人物傳記片如果要拍好的話,那是非常見功底的。我們在蔡老師的創作基礎、季云軍導演的引導下,嘗試了這種人物傳記片的拍攝方法。我感受比較深的是,這部作品能夠把一個反腐題材和人物傳記片結合起來,而且把中國的另一個非常深厚的文化——孝文化結合進去,是一個大膽的新嘗試,使整部影片營造的氛圍極其濃厚。
責編/楊鵬峰 孫渴(見習) 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