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消息稱,全國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從2012年的1686元提高到2016年的2362元,增長了676元,年均增長8.8%。而從2005年至2016年,我國已連續12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今年養老金總體調整水平將比上年增長5.5%左右,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實現“十三連漲”。
數據顯示,到2016年末,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38580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5385億元。人社部稱,基金累計結余持續增加,能夠確保參保人養老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
近期,上海、內蒙古等省份宣布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有條件地區可在全省統一調整的基礎上自行提高基礎養老金。
據悉,上海在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的同時,也調整了城鄉居?;A養老金標準,每人每月增加養老金100元,調整后,城鄉居?;A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850元。內蒙古近日也下發通知,自2017年1月1日起,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提高20元。經過此次調整,基礎養老金達到每人每月110元,惠及222.8萬名待遇享受人員。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構成,其中,中央確定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目前全國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為每人每月70元。
民政部聯合全國老齡辦、中國記協開展的養老院質量萬里行采訪報道活動近日在黑龍江省啟動。來自國內十余家中央媒體赴黑龍江省,將相繼對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三市的各類養老機構開展為期一周的深入采訪,針對養老院服務質量現狀和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調研。
按照要求部署,5月31日前,依托全國養老院業務管理系統開展養老院信息第一輪摸底工作,并針對養老院服務質量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專項調研。黑龍江是此次養老院質量萬里行在全國的第一站。
根據日前出臺的《山西省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方案》,到2020年底,山西省將基本建立全省統一的養老服務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養老服務質量治理和促進體系更加完善,養老院服務質量總體水平顯著提升,所有養老院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形成一批品牌形象突出、服務功能完備、質量水平一流的連鎖化養老院。
5月31日,江蘇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聽取了省政府關于全省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的報告。據悉,2016年底,江蘇省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719.26萬,占戶籍人口的22.1%。下一步,江蘇省將大力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每年建設100個街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和2000個城市社區老年人助餐點,力爭到2020年基本實現城市街道和社區全覆蓋。今后江蘇省對所有新建的、政府投資舉辦的養老機構,全部實行公辦民營,已經建成的公辦養老機構,也要逐步實現公辦民營。
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30日報道,權威科學家表示,在60年的時間里,人類壽命可能會達到120歲。
研究表明,延緩人類生命或“內在”衰老過程是完全有可能的,與人體DNA相互作用的藥物可更長久地維持人體機能,這可能有助于我們比目前的預期壽命多活幾十年。
圣彼得堡生物統計與老年學研究所所長弗拉基米爾·哈文森(VladimirKhavinson)教授在日內瓦國際壽命研討會上說:“如果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干凈的環境、新鮮的食物、運動以及醫療的進步(尤其是肽技術的進步),可以讓今天的年輕人活到120歲。然而,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明白,沒有人想過一個長久卻不健康的生活。我們現在的主要目標就是讓人們盡可能久的保持健康。”
5月26至28日,2017中國(北京)國際康復輔助器具博覽會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召開。
本次活動由中國康復輔助器具協會主辦,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北京市民政局等協辦,展出面積達11000多平米。來自中國、德國、美國等120多個國際知名企業和品牌參展,展品涵蓋了12大類康復輔助器具生產制造、技術研發、服務應用等單位,及相關醫療康復機構、福利機構、養老機構、科研高校、期刊媒體、金融機構等。據悉,每年一屆的中國國際康復輔助器具博覽會,至今已有37年的歷史,是我國康復輔助器具領域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專業博覽會。
6月8日,自治區民政廳發布消息稱,自治區人民政府近日下發關于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幾項惠民政策的通知,要求自2017年1月1日起,凡具有內蒙古自治區戶籍、年齡在80周歲(含80周歲)至99周歲的老年人,均可按規定每人每月領取100元高齡津貼。至此,我區實現了80歲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普惠制。
此外,100周歲(含100周歲)以上老年人的高齡津貼發放標準按照《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迎接重陽節關愛老年人工作的通知》規定執行,從去年10月1日起,全區百歲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由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600元,所需資金自治區本級財政承擔。
為深入貫徹落實《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實施好《北京市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和《北京市2015—2020年民政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規劃》,進一步規范北京市街道(鄉鎮)養老照料中心建設和管理工作,北京市民政局聯合北京市財政局制定了《北京市街道(鄉鎮)養老照料中心建設資助和運營管理辦法》。
管理辦法從功能設置、建設模式、扶持政策、工作程序、保障和監管措施等方面,對北京市養老照料中心建設和管理工作提出了規范性要求,旨在通過養老照料中心支撐、完善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提高老年人就近享受生活照料、家務服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養老服務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