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守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家庭建設在黨和國家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為我們確立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重要遵循。
弘揚家風家教,通過傳承重塑中華優秀傳統價值的有效對接。家教家風植根于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個人、家庭和國家的有機統一。我們傳承傳統文化,不是單純地復制傳統文化,而是汲取傳統文化精華,服務當下生活,促進社會發展,提升現代文化水平,為現代化提供傳統文化的有效力量。實現傳統“家文化”的現代化轉化,家風家教的重塑就顯得必要且急迫。回歸“家”,則是實現傳統價值和現代價值有效對接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為此,沈陽市和平區與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東北大學深度合作,連續舉辦兩屆中國(沈陽)家教家風論壇,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舉辦家教家風講座,并成立“中國家教家風研究院”,加強理論指導,挖掘傳統資源、完善優秀傳統文化。沈陽市和平區以家教家風這個“小切口”,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能量”,上下聯動,在探索中深化認識,在實踐中深入推進,讓理論闡釋更加形象、豐滿、生動,讓群眾在弘揚家教家風中“修身養德”,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真正接地氣、見效果。
弘揚家風家教,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個人、家庭和國家的關系,達成社會共識,凝聚民智,促進民生幸福和社會和諧。弘揚優良的家教家風,可以培養個人的良好品質,在道德觀念上進行自我約束,尤其對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民生幸福和社會和諧、樹立道德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獨特作用。沈陽市和平區將弘揚家風家政的“家”陣地拓展為社區、學校、機關三個層面,把家教家風和黨風政風民風有機統一起來。“弘揚家教家風,樹立家國情懷”主題活動面向全區13個街道,以105個社區為主體,23萬戶家庭為抓手,在全區范圍開展“機關抓作風、社區抓家風、行業抓行風、學校抓校風”活動,實現“家”陣地全城區覆蓋,將“家文化”延伸到全社會的風氣建設之中。近兩年來,沈陽市和平區開展“家文化”活動超過3500場,參與群眾超過90萬人次。全區評選產生了50個文明社區、212個文明樓院、2143戶文明家庭。
弘揚家風家教,培養人們共同的家園意識和情感,塑造主人翁精神,主動參與共建,凝聚民力共同打造美好家園。只有將區域的良好風氣與千家萬戶的共同價值追求相互融合起來,才能在全社會激發出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將最真實親切、最富感染力的家教家風通過社區、學校、機關三大“家”陣地,滲透到每個家庭的認知中,推進現代家教家風的形成,也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深入人心。
弘揚家風家教,繼續抓好事關群眾利益的各項工作,成果與民共享,凝聚民意,讓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和幸福感。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廣大群眾對過上更好生活有了新的更高期待。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落細落小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立足“家文化”陣地,擦亮“家文化”品牌,把千家萬戶的共同價值追求和區域的良好風氣有效融合,凝聚起“家文化”強大合力,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獲得更多幸福感。經過近兩年的實踐,作為沈陽市中心城區的和平區,其各具特色的“家教家風”匯集起了強大的正能量。2016年,沈陽市和平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5%,稅收收入增長5.4%,收入結構全市最優,新增市場主體增長44.4%,整體信訪量下降33%,社會治安案件下降36.4%,離婚率下降0.3%,和平區創業創新的氛圍日漸濃厚,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大幅提升。和平區“弘揚家教家風,樹立家國情懷”的主題活動同時獲得了省市認可,并在全市、全省得以復制推廣。
(作者為中共沈陽市委常委、和平區委書記)
責編/潘麗莉 美編/王夢雅